綜觀不同國家的手語傳譯培訓課程,內容大部分都著眼於「對話分析」和「傳譯技巧」,有些課程會加上「手語」課。我們不能否定的是,做傳譯必須對語言有一定的敏感度,除了懂兩個(或以上)的語言以外,還需要精通這兩個(或以上)語言。由於大部分的健聽人都是在成年以後才開始學手語,傳譯課程少不免要花時間去讓我們的手語更精進。另一方面,透過學習分析語言的基本結構、對話原則,我們更能理解話語背後的意思。建基於此,我們才可以開始談翻譯和傳譯技巧。舉個例子:「你好嗎?」這個句子在不同場合都有不同的意義,我們不可能麻木地把這個句子直譯就了事。加上語氣、場景、對話雙方關係等,到底有多少個相對應的翻譯方案呢?以上的課題單單只是語言和技巧上的紙上談兵,實際上,我們在做的工作建基於人。要著眼的培訓課題必須加上「專業道德」這一環,因為我們必須「做人做的事」。一位譯者的語言能力和傳譯技巧有多好,道德價值這一關稍為不小心,受傷害的是在場的人和心。
#手語譯者不是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