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曉雯
撰於2023年4月30日
記2023年4月的事
「傳譯是機械」、「傳譯要中立」乜乜已經很過時,「入得呢行」的手語譯者都一定有原因,可能是因為親人有聾人、可能是剛好學了點手語再精進,也有可能因緣際會而跌進這個深坑中。入行至今,做過不少倡議之事,為的是爭取一位或一班聾人應有的尊嚴。
分享一下一些譯者腦袋的聲音,在譯講座的時侯,心裡總有聲音問:「這位講者是在離題吧?!」「這一位講者應該快說到重點吧?!」在Q&A對答的環節時會有:「人哋唔L係問呢啲呀?!」有時會不忍心,用手語重複發問者的問題,且增譯成好幾個小問題,讓聾人嘉賓回答得更貼題。心裡的聲音又會問:「妖!答得咁冇內容,讀屎片?!」
最近譯了好幾場公開講座,其中一場是譯得心花怒放,講者的內容和對談者之間的深度,讓我不斷微笑,很想參與討論。又有其中一場是譯到要100%表情管理,其中兩位講者分享的內容與主題無直接及間接關係,PPT更是與發表的內容完全無關。團隊譯者跟我一起 debrief 第一句是在問:「其實我哋真係做得好好,佢哋手語都清楚易明,但其實佢哋講嘅嘢關今日個主題咩事呢?」原來不只我一個這樣想的。觀眾之間也有譯者朋友,她們的DM也解開了我的疑惑,九成不是我倆把問題譯得不好,是有其他原因在作怪。
我們可以想像未來,因此才知道今天要做甚麼事。對於手語傳譯發展,我仍然有很多的期許,留低是為了繼續做人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