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義工之我願意
(180915)
(180915)
文:馮曉雯
撰於2018年9月15日
手語傳譯從來都不是一個大家認識的行業,其實我們的工作為的就是讓不相識的人可以順暢溝通。對於我來說,工作中其中一個滿足感就是「大家都帶著笑容回家」。
最近在做的都是一些需要有團隊傳譯的工作,處理人手呀、安排呀、報價呀、出單呀、出糧呀(如果有)--以上種種都是最煩人的行政工作。後勤的工作實在不有趣,而我對自己和身邊人都有要求,因此做死自己又做死跟我合作的譯者們。
辛苦?有哪一份工作不辛苦?出糧?有哪一份工作是出夠糧的?在資源不足(人手呀、錢呀)的情況下,我只能用「人情牌」去問這位朋友、那位朋友。幸好會回應說「我來」的朋友們都夠義氣,做成了這件事、做成了那件事。
還有那些不介意我「放飛機」去做其他「倡議」工作的僱主和同事們⋯⋯是的,我有的勇氣呢,就在於--很抱歉,我為了做倡議工作而放棄有薪工作--因此我會得罪人,這些人都是拿著真金白銀聘用我的人。捱罵是應該的,因為我為了某些價值觀而要「反口」;我為了某些堅持而放低個飯碗。
很感激跟我熟悉、認識或是「三唔識七」的朋友放心地找我去做傳譯安排的工作,無論是聾人朋友也好,是健聽朋友也好,你們的「信任」是讓我放心去做的動力。我感激所有願意「試吓佢」的每一位,更感謝跟我說「我們將來可以合作」的每一位。
每做一個event,就認識更多的人;每多做一次傳譯,就要回答更多重複又重複的問題。連行家都問我「點解要咁安排呢?」的時候,我都想盡量回答;用家問到「點解要咁多人呢?」的時候,我都希望自己(?以為自己?)解釋得清楚。
真的歲月不饒人。當年青譯者跟我說「我來」--然後又做到比我預期的120分呢--我不禁想「係時候可以做多啲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