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曉雯
撰於2019年8月3日
香港市民
「中立」是手語翻譯界常常提到的一個詞彙。我們做手語傳譯的工作應該要不偏不倚去把語言轉換好給另一方的朋友明白,而整個過程當中不應該加入自己我意見,或在語言轉換過程中加鹽加醋。我相信以上都是大家對手語譯者必須遵守「中立」的理解,但在傳譯及翻譯過程中,我們必須考慮到受眾的語言和文化背景等,因此自身傳譯及翻譯技巧會影響如何演譯原文的意思,優質的翻譯成品理應帶有與原文一樣的情景效果——例如原說話人在說笑,聽譯文的人跟聽原文的人有一同笑出來;例如原文會讓觀眾傷感,聽譯文的人跟聽原文的人都會感到一定程度的悲傷。譯文能與原文達到一致的情景效果,才算是原汁原味的好翻譯。
所謂「中立」就是翻譯本身不帶有個人意見去完成工作,因為我們是專業的服務提供者,我們應當維持自己專業的態度和保持良好情緒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實際手語傳譯環境中呢,我們必須見證很多無理的壓迫,健聽人有意無意壓迫和欺負聾人是日常,聾人每天受壓迫忍氣吞聲是日常。生而為人我抗拒保持默不作聲,眼見健聽人在欺負聾人呢,我會繼續傳譯,但也會在現場或事後提醒聾人朋友有其他選擇——簡單如你想不想投訴這個醫生/老師/服務人員、你想不想我介入、你想不想我補充多一點資料等等——因為這是經過我的專業和智慧分析現場環境後所做出的決定。譯者不作聲就是建構壓迫、支持這個有問題體制的選擇。我是一個人,不是一部機器,良心還在,要表態的時候我也會主動發聲。因為生而為人,我不要支持壓迫制度去欺負另一個人。
雞蛋與高牆,我選擇雞蛋。在8月5日我已經選擇好了要罷工罷課罷市,但當日仍然會繼續提供專業無償的手語傳譯服務給予用手語的朋友們。香港人絕對不能輸。所謂中立,不單要憑良心,也要保持專業態度去面對這個不再只有和而不同的社會。我的傳譯和教學工作都有著一個信念——在壓迫和制度之下,我們更加要發聲去維護被壓迫者一直以來被搶走了的基本人權——這是我生而為人的一個簡單堅持,也是我做人的那樽鹽(尊嚴),要是掉了這樽鹽,我將會失去一個我們稱為家的地方。我不怕失去更多的工作,只怕失去發聲的自由,更怕失去繼續做聾人倡議工作的空間。
我很想和你們一起去見證香港的真正民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