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突出

何謂椎間盤突出

長長的脊髓,被一節節的『脊椎骨』所保護,脊椎骨與脊椎骨之間有軟骨充當緩衝墊,這種軟骨就稱為椎間盤。如果椎間盤變形、移位、或破裂,就會壓迫到附近的脊髓與神經根,稱為椎間盤突出。後縱韌帶在常態下是薄弱的,而且其上的附著物是鬆弛的,當椎間盤的壁變薄,使得部分膠樣之髓核向外突出,穿過此韌帶進入脊椎管,壓迫至神經根。常見髓核脫出,大多是突然發生,如創傷、提重物、滑倒、椎板退化、退化性疾病。第4/5節腰椎及第5腰椎/第1薦椎關節,是腰椎中活動性最大的關節,故其發生椎間盤突出的機會也最大。

症狀

有下背疼痛、患肢皮膚上發麻、感覺異常、下肢遲鈍、深部肌腱反射減弱、坐骨神經痛。因噴嚏、咳嗽、彎腰加劇。躺下舒服。疼痛輻射至腿足、小腿/大腿後側有抽搐痛。站立時骨盆傾斜、受影響神經根皮節之客觀性感覺喪失。

診斷

測試坐骨神經的證實性測驗、X光片、脊椎攝影、電腦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攝影(MRI)

治療方式

1、保守治療:療法包括長期臥床休息,經常使用骨盆帶牽引,以深熱敷和特殊運動做物理治療,並且間歇的做骨盆牽引。急性肌肉痙攣的病人,可採用冰敷按摩,可能需要給予鎮靜劑以緩解疼痛,通常是給予肌肉鬆弛劑。保守治療的目的,是藉著減少患部承受正常負重的活動所形成的壓力,來緩解疼痛。

2、物理治療:除了使用藥物外還可以配合深部超音波熱療法與局部熱敷來緩解疼痛、鬆弛肌肉。教導個案適當的運動訓練背部肌肉,如仰臥起坐、將骨盆抬高及膝胸運動等。

3、手術治療:當個案對保守療法不發生反應時,或是神經功能障礙日趨嚴重造成運動或感覺麻痺、括約肌控制能力喪失、垂足、疼痛嚴重,影響到個案之日常生活以及工作時,則必須採用手術治療來緩解病況。

4、併發症及如何預防:任何節段的脊椎椎間盤手術後,常見的潛在性合併症包括感染和發炎,損傷神經根硬膜囊、脊髓或其他周邊的構造,脊椎機械性不穩定,椎間盤被不適當的切除,脊髓受壓迫及出血。

活動式脊椎手術的觀念

脊椎手術有三大原則:神經減壓、穩定脊椎、平衡脊椎的排列。簡單的腰椎椎間盤突出,切除椎間軟骨突出的部分,就可藉此改善減壓神經,而改善症狀。有些時候除了減壓神經外,還需要加上支架、或是骨螺釘,來增強脊椎的穩定度,才能改善椎骨脫位造成的腰痠背痛。然而,要儘可能避免長節脊椎手術,否則容易造成鄰近節病變。

因此,現代發展出具活動性的脊椎手術,可以避免傳統的骨融合。雖然這類保留活動的脊椎手術,至今無法完全取代所有的固定骨融合手術,但確實也提供了,一種更接近生理狀態的手術選擇。

尤其是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的使用,對於1-2節的頸椎退化,當保守療法/介入性疼痛治療/物理治療無效時,可以考慮使用頸椎人工椎間盤,相較於傳統的骨融合術,除了可以同樣解決神經壓迫外,人工椎間盤手術更能保留頸椎的活動度。然而,目前的腰椎人工椎間盤的因缺乏長期有效的證據,且它的手術入路較為困難,故現代之人工椎間盤手術,在腰椎之應用仍需保守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