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www.ntvm.co.jp/int/b8.html
以下为节译,略去了与大岛满音乐创作关联不大的内容
少女时代:爱哭虫、离不开妈妈的孩子
小时候的大岛先生是个认生的孩子,除了妈妈谁也不认。不过,从记事起,大岛先生就在绘画教室和风琴教室学习了。下面就听大岛老师怀念少女时代吧:
“我从两岁开始学习画画,比接触音乐还要早。据说那时候成天在家里涂鸦练习呢。(笑)当时就很喜欢通过描绘的方式来表现事物。后来,姐姐去音乐教室上课的时候,妈妈也带上我去围观,我一个人在那里又唱又叫的。。。到了幼儿园的时候,就被带到风琴教室学习去了。(笑)虽说我是个认生怕羞的孩子,给我点什么的时候,却又是个喜欢表现自己的人来疯。不过在家里,只要妈妈不在,我就会哭个不停。直到有一次,妈妈去参加婚礼,把我交付给别人。妈妈中途因为放心不下我回来了。。。我才改了过来。在那之前,哪怕妈妈去洗澡,派哥哥来照看我,我也照哭不误呢!”
继承了喜爱创作的、在电视台当记者的爸爸
先生的本名『ミチル』,出自梅特林克的小说《蓝鸟》的主人公”チルチル ミチル“。为先生起了这样的名字的爸爸,是原长崎电视台的记者,从小时候起就热衷写东西、做手工。这样的父亲对先生有很大的影响呢。。。那么,请问尊父具体是从事怎么样的工作呢?
"爸爸在长崎电视台的报道制作部门,从事纪录片节目的制作。民间放送大会上也有过出品的。在家的时候,爸爸爱好画画。我从小就经常出入电视台。所以现在进电视台也没有什么抵触呢。(笑)爸爸带我过去的时候,我就在电视台弹奏那里的电子琴。我喜欢做手工,也是爸爸的影响。尽管不是音乐世家,父母却非常支持我,让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商量前路的时候,“你想做的话。。。就去做吧”,就是这样的。记忆中,他们从来没有强迫我做这个、做那个。虽然我画画并不是很出色,却十分喜欢。如果不是以音乐为职业的话,也许会选择和设计相关的工作吧。现在我对建筑、家居装潢之类的很有兴趣,似乎也是受小时候学习绘画的影响呢。"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发表了自己的作曲处女作—— 竟是摇滚乐
大岛先生从7岁的时候开始正式学习电子琴,9岁的时候开始以参加比赛为目标,每天起早贪黑地练琴。到了11岁的时候,发表了自己作曲的作品“疯狂的机器人”。当时,因为是对孩子来说很难得的摇滚风音乐,把周围的人惊坏了。那么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作曲的呢?
“自己写曲子,是从小学四年级左右,作为电子琴学习的一环开始的。在别人面前最早发表的,就是这个<疯狂的机器人>。如果没记错的话,是从我当时正读的书里取材的。就音乐而言,是一首五拍子的摇滚曲。那时候默认就是写简单的古典风曲目,所以这曲子就被看成了异类。(笑) 我从小学时就开始听Brass rock、Beatles,超喜欢摇滚乐呢。”
不过,两年之后的全国比赛上,创作了叫做《蓝色幻想》的、具有挑战性的现代音乐。怎么会想到创作现代音乐呢?
“那个时候,教电子琴的老师,总是给我听各种各样的音乐。说来,我开始练习爵士的时候,就是从现代爵士入手的。不过并没有接触很多比这更难的音乐。。。一次,先生借给我武满彻先生的《November Steps》的录音。是小泽先生担任指挥,在美国完成的录音。听过之后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心想,我也要写出这样的音乐!这成为我接触古典音乐的契机。不过比赛的审查员方面的评价却不怎么样。不像小孩子什么的。。。(笑)海外的审查员里有人觉得这曲子有点意思,不过日本国内的审查员普遍反映 ‘太过早熟'。”(笑)
在电子琴世界大赛上成为史上最年少的大奖获得者!!——作为少女演奏家举世瞩目
高一(15岁)时,代表日本到法国演奏旅行。第二年,在电子琴世界大赛上,以16岁的年龄成为史上最年少的大奖获得者,一跃变得举世瞩目。对于当时的大岛先生,这是人生的一大机运。快点谈谈当时的情况吧!
“和大多数人想的不一样,那个时候,我已经受够了弹琴!当时电子乐器还方兴未艾,每年乐器都有很多新变化,不得不去适应。因为我体格很小,演奏起来负担很大,于是就下了再也不弹琴的决心。当然,这理由连亲人听了都笑呢。一般来讲,得了大奖,就会顺水推舟地成为演奏家。(笑)不过我那个时候,因为光弹摇滚和爵士,古典方面没有系统学习过,心存遗憾。所以在考音乐大学的时候,为了学习基础,选择了作曲科。”
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交响曲『御诵(オラショ)』
大岛先生进入国立音乐大学的作曲系后,师从岛冈让先生学习音乐理论,每天彻夜钻研“和声学”、“对位法”。在大学课堂之外,还发奋学习爵士钢琴、流行编配、合成器、指挥法。在毕业之际,发表了交响曲第一号『御诵(オラショ)』。说起来,オラショ是什么意思呢?
“拉丁文里是‘祈祷’的意思,本来是oration,但在禁教时代地下教会中以讹传讹就成了orasho。今年5月,这部作品创作20周年要进行再演,要进行修改。这部作品取材于生养我的故乡长崎·平户,也参考了不少其他方面的资料。我上的幼儿园是天主教幼儿园、上的纯心女子学园也是天主教会办的、住处附近有很多教会。于是,成长的环境和这个主题很自然的契合在了一起呢。”
成为专业音乐人的契机是,大学时代的一次兼职——
大岛先生经由友人的介绍,为了学习广告音乐录音,去广告公司兼职。。。从这之后开始接广告配乐的工作。谈谈当时的情况吧。
"大四的时候,一个朋友要去围观广告音乐录音,跑来问我要不要一起去。结果,这个朋友倒是没有去,我一个人去了。好像是车子的广告吧,还蛮有趣的。和现在不一样,那个时候是直接在胶片上录音呢。之后,想着要不要去兼职,就给他们写了封信。幸运的是,这家广告公司回电话说'人手不足啊,要不要来兼职呀'。之后,我在学校上课学习之余,时间都用在了兼职上。在经济泡沫之前,广告音乐的需求量大得吓人。包括坂本龙一先生、山下达郎先生在内,各种曲风的人都在创作广告音乐。工作的程序,现场商议什么的,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呢。我最早挣到钱的作品是《求人时报》广告歌的いとまきまき编。。。”
对电影音乐的精益求精、和森田芳光导演的相见
关于电影音乐的本质,大岛先生说,“总之,创作者不可以脱离听众,希望能写作让听过的人心情变得元气起来的音乐”,即使像「ごくせん」、「よい子の味方」的配乐,也希望听众“听过之后,心中感到畅快,能想象到剧中紧张的画面”。不过,和电影导演森田芳光先生一起工作的时候,还有下面的小插曲呢:
“森田导演,当初制作《失乐园》的时候就很一根筋。 是个个性强烈,要在音乐和作品中绝对地贯彻自己的想法,会说出“谁也不可以违背”这样的话的人。不过制作《失乐园》时,虽然颇经周折,最后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完成了。制作《模仿犯》的时候就没这么顺利。把最初的demo带交过去时,当天之内就接到了staff的电话,‘今天,得找你谈谈。’ 我怀着忐忑之心等到了晚上八点半,迎来了森田导演和他的助手。森田导演一边放着画面,一面指示我‘这里需要音乐’,我则进行即兴作曲,森田导演听了觉得OK才可以。。一边作曲一边用电脑记录。到了半夜三点半,三十首曲子就全部都完成了。(笑)这之后把电脑上记录的音乐誊写到管弦乐谱的时候,才发现工作量大的惊人。因为是即兴弹奏的,没有经过系统的思查,应有的重复都没有。把即兴的东西改成管弦乐曲真是没道理呢。。(笑)不过,虽然和导演有摩擦,到最后还是皆大欢喜哒!(笑)”
“大岛ミチル”风、原创性的魅力——
大岛先生的作品,巧妙的使用管弦乐队和合成器,音响壮丽而富有戏剧性,旋律优美,引来各界的瞩目,吸引了大批粉丝——那么从整体上看,大岛ミチル作品的魅力在于何处呢?
“我不是一个作曲时过多思考的人,见到影像的时候,想象就喷涌而出。按照指示去写'xx风'音乐的时候也有,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进行配乐。也许这就是所谓大岛ミチル的音乐。以感性为中心。。。总之,‘希望能让人开心的看我配乐的剧’,‘希望观众看了能心平气和’,我作曲时铭记着这些要旨。与音乐相比表现“气氛”优先的时候也有呢。。对了,从staff来的建议也往往非常有用。说起来,为《极道鲜师》谱曲时,有个有趣的演奏家带来了一张西部片的的CD。原来这样也可以呀!。。我想着便问他‘好莱坞西部片风的东西,会不会很有趣'。不过,要是用纯西部风的话,在日本的接受度不会太好,所以好莱坞电影式的轻松愉快也是必须的。。于是就这么定下了风格。其他的作品,一开始就敲定风格的情况也不少。这次要不要试试进行曲、这次要不要试试音乐剧。。。总之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决定主题,进行创作。”
以自然作为音乐的根本
大岛先生小时候开始学习电子琴时,周围的小朋友们都在练习基础的古典音乐,只有大岛先生专注于弹奏自己最爱的摇滚和爵士。然而现在古典风却是大岛先生自己创作的主干——那么谈谈以前学习的东西对现在工作的帮助吧?
“小时候我大量的听和演奏Beatles、电影配乐之类旋律优美的音乐,所以很自然的,旋律对我来说就成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可以这么说,我写的音乐,与其说是古典,不如当做流行音乐。‘旋律最重要’这种想法,应该主要就是受的儿时经历的影响。摇滚、爵士、拉丁,各种各样的音乐我都听,演奏者对我说‘xx风格',我立刻就能明白。虽然只是自己的看法,不过我觉得曲风的广度,大概就是以此为积淀的吧。
说起喜欢摇滚,我喜欢一个叫Emerson, Lake & Palmer的乐队。这个乐队改编过一些古典音乐,比如《展览会上的图画》。对了,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我是先听的他们的cover,后听的原版。古典音乐先听cover再听原版,和别人学习的方式相比,是反着来呢。(笑)”
那么,成为职业作曲家以来,音乐上有什么变化呢?
“直到10年前,明暗悲喜还很分明,没有写过所谓的灰色音乐。说的是精神上暧昧的、像变换的过渡色一样、微妙的颜色。写这种暧昧的音乐是从《失乐园》开始的。现在写的虽然还是很明朗的音乐,却稍微有了带着矜持感的温和。”
这样,那现在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样的音乐呢?
“我喜欢新闻节目的音乐。海外旅行的一大乐趣,就是探索该国新闻节目音乐的特点。美国的是好莱坞风。英格兰的是所谓的英伦摇滚。葡萄牙的是有非洲打击乐器的民族音乐,法国的则是根据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的动机改编的音乐。这些全都是新闻的主题曲,特色鲜明。日本则根据时段有所不同。。。早上是清新型,晚上则是厨房主妇向的...日本电视上正在播放中的バンキシャ节目的音乐就是在下写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