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

編輯部報告

本期第七期,收錄了3篇原創論文。

〈非「常」女子:論魏晉南北朝志怪異類產育情節的性別意義〉一文,涉及了六朝研究中諸多關鍵焦點,包含「志怪」、「異類」、「性別」、「常與非常」等,作者卻能讀出心裁,提出己見。作者指出,魏晉南北朝志怪中異類產育情節的內涵,異類產育未必作為大亂徵兆,敘述的重點反而聚焦於生產出非人生物所造成的驚詫。而且讀者往往站在男性的視角,在異事揭露的當下才遭受奇事的震懾;相較於此,女性則多數扮演著私下與妖魅暗通或振振有詞解釋緣由的角色。讀者倘若稍有涉獵「性別」議題,信然已經讀出了本文提供的借鑑,絕對不僅只是停留在單純的學術研究。

〈論葉適的皇極說及其意義〉一文,觀察《尚書.洪範》「皇極」的詮釋,以葉適的「皇極」說為重心。指出葉適早期的皇極論,其重點旨在闡明「皇極」如何可能的方法。其內涵為保存事事物物之極,而不害彼此之極,而「皇極」便作為統領一切「極」的地位。而葉適晚年的皇極論,則轉而批評「皇極」,指出「皇極」是君王統治權力擴張到最大的表現,造成不能善待臣民的結果。前後差異的原因,正是值得今人深入考察的關鍵,藉由作者嚴謹的論述與成果,相信能替相關研究提供相當俱備價值與意義的貢獻。

〈近代的焦慮:論二十世紀前後中日兩國之漢字改革議題〉一文,作者以清末切音字運動、民國以後漢字拼音化浪潮,以及明治(1868-1912)日本以降的漢字改革聲浪作為考察重心。觀察彼此中日兩國知識人考量的議題,西學衝擊後的焦慮與省思與漢字改革的關係。通觀兩國即便皆對漢字的存廢皆存有質疑,並各有替代方案的產生,但實際上推行的理念卻大相逕庭,箇中差異,值得玩味。

本期的「藝文專欄」共有兩篇。第一篇收錄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班朱先敏〈成為怎樣的我?蜜雪兒歐巴馬自傳的真實與表演性〉一文,該文內容主要是講述對於美國前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自傳的領悟,內容包含蜜雪兒歐巴馬的自我懷疑、糾結和矛盾,以及思考當代女性的議題,值得讀者深思。第二篇收錄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班李筱涵〈魯蛇少女的愛情美學:李維菁的戀愛少女跌跤三部曲〉一文,該文主要是作者漫談李維菁短篇小說集《我是許涼涼》、小說散文合集《老派約會之必要》、長篇小說《生活是甜蜜》三部作品,焦點則置諸於「少女學」。這兩位臺大中文所博士班的潛力股,學貫中西,待人真誠厚道,一直都是臺大文學院的焦點,很榮幸她們願意在百忙之際惠予賜稿。

頗受關注的「新秀舞臺」專欄,〈我在加拿大讀博的生活:柳雨青訪談錄〉一文,則邀請青年作家柳雨青,介紹一下自己的學習歷程與甘苦談。柳雨青大學時期就讀上海復旦大學,碩士時期就讀臺灣大學,現在正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光是三間學校的空間地理距離,加上各校校風體制的差異,就已經想見這位在嶺南出生的少女,無論是那份雄心壯志、還是對知識的熱愛,或者是挑戰未知的勇氣,都予人一種春天暖陽的感覺,引領著正愁眉不展的學子,重新拾起那份被遺忘的初衷。

《奇萊論衡:東華文哲研究集刊》邁向第七期的出版,雖然因為徵稿狀況及編輯期程,略有延宕,但仍不減各篇論文及藝文專欄的風采,也能一窺當前文學研究趨勢與主題更新的關注面向與發展,從中感受青年研究者對其研究領域的專精及熱情,期待全國乃至海外更多的研究生及學者投稿,以光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