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

編輯部報告

本期第六期,仍收錄了5篇原創論文。

〈魚失水,人喪道—試析《莊子.大宗師》中「泉涸魚陸處」寓言意蘊與隱喻〉該文旨在顯發有「故事集成」美譽的《莊子》一書中「泉涸魚陸處」寓言意蘊及隱喻。先爬梳「泉涸魚陸處」寓言,輔以其他「失水困頓之魚」的故事,再詮表其意蘊,進而對應莊學義理諸多面向,最後透過「泉涸魚陸處」寓言輻射出若干隱喻命題,體現莊周一己的喻道精神。文章整體可謂思辨精緻、論述條理分明,再為此一名著名篇的研究成果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從縱情任性到縱弛失禮—論《世說新語.任誕》「謝安始出西戲」的編者觀點〉一文,作者李百中指出,《世說新語.任誕》「謝安始出西戲」一則,不僅注者劉孝標於此則記載缺席,校箋者余嘉錫也未有表示任何意見,卻是謝安形象「典範」之外的難得記載。作者交代當代各種意見、解釋,包含「徒行」、「賭博」、「郊遊」等說法。再透過層層辨析,收結於劉義慶儒學視域的檢視底下,「大擲樗蒱」、「任情徒行」此類「縱弛」、「失禮」之情事自然自然受其所在意,因而將此則選錄於〈任誕〉一篇。《世說新語》向來不是本容易研究的經典,研究者眾,兼及資料缺乏而訴諸研究者的慧解,該文夾縫中自闢天地,實屬不易。

〈試論高攀龍的心物關係〉該文以《高子遺書》的內容,從高攀龍論心、對物與格物的看法及其強調心物作用的重要性,試圖理解高攀龍在王學後學脈絡的時代背景下,如何透過詮釋心與物間的關係,以重整當時的為學之道及建立經世致用的價值理念。總共分成三個節次:「高攀龍論『心』」、「對『物』的看法」、「論心物之關係」,題目、節次名稱樸實無華、簡潔明瞭的背後,承載的是作者對於此議題深刻的理解與體會,自有其對於相關研究的貢獻與價值。

〈試探《念念》中人物的創傷經驗—兼論影像中的治療可能〉試圖分析《念念》中人物創傷經驗,以及如何在回憶與創作的過程中,重新詮釋自我生命進而獲得療癒。《念念》所有的創傷經驗,其實都源自三位主角對原生家庭的想像和對親情的期待(母親的缺席與父親的失職),與現實之間產生落差所造成。最後逐步藉由回憶重新定義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與價值,並賦予這段關係新的意義,才有可能導致片尾時重建家庭或建立新家庭的圓滿結局。該文以Judith Herman的觀點,詮釋張艾嘉所謂的「和解」,自有其細膩獨到的體會。尤其透過本文的論述過程,一些具有同樣成長歷程的讀者,似乎也得到了治療的效果。

洪敍銘的〈台灣「以女為名」之瀑布命名傳說探析—以南投乙女瀑布、嘉義裸女瀑布、花蓮女鬼瀑布為例〉一文採取民間傳說為主的研究途徑,意圖以台灣三座以「女」命名,但其命名傳說類型卻又不盡相同的瀑布為例,探討其命名傳說,恰能分作「異地故事的挪移」、「神明神話的傳承」與「地方傳說的流衍」等三種類型。該文考證詳實、收羅資料勤奮,倘若稍加通俗、剪裁,幾乎可以被三縣市的縣政府當成觀光導遊的文章,顯見學院與大眾之間的距離其實並不遙遠。

本期的「藝文專欄」,則收錄了國立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蔡政洋〈從李格弟到「百合花」:流行音樂歌詞及搖滾樂漫談〉一文,該文主要是作者漫談一己對於「李格弟」(夏宇)填詞的諸種想法,箇中可以見及作者接觸「李格弟」的軌跡,等同出入於音樂與文學而與本期接續的「新秀專欄」有互相遙望、呼應的興味。

頗受關注的「新秀舞臺」專欄,則邀請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劉建志,〈我的音樂人生:劉建志博士訪談錄〉一文,為讀者揭示一位熱愛音樂、研究又非常現代的熱血青年,如何在現有偏重古典研究的中文學界,奮發向上,真是ROCK十足研究生生涯!

《奇萊論衡:東華文哲研究集刊》邁向第六期的出版,每期的刊載文章,也逐漸可以看見台灣文學研究領域的多元性,更多以新媒體、具有嶄新觀點的精采論述,或盡可能地在傳統的材料中,找尋、探索新的詮釋徑路及可能,這也是本刊創立最欲看見的方向。從中亦可明顯的感受到青年研究者、青年學者在其研究領域的獨到心得。

本刊每期不設定專題,其立意在於希望得以看見更多的文學、文化研究的豐碩成果與多元面向,期待全國乃至海外的相關領域研究生能踴躍投稿,以光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