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

編輯部報告

本期第五期,一共收錄了5篇原創論文。

陳廷嘉〈簡帛〈五行〉「聞君子道」試解――兼論「聖」字字義之原始與演變〉論述簡帛〈五行〉中特重內在性,特別是智、聖二者,通篇文獻過半皆在討論智與聖。作者於是進而思考文獻中「見而知之,智也。」「聞而知之,聖也。」的刻意區分,實在是有其奇特之處。尤其於〈五行〉文獻產生的年代,當時人類是否已有能力對於自身的官能知覺,作出如此精確的分解?於是開始探討「聖」之原始字義與演變,以及「聖」與聽覺相關字詞之關係,接續探討「聞君子道」與內心之思之義,全文透過傳世、出土文獻互證,揭露出「聞君子道」所包含的工夫論。本篇論文論證方面相當精彩,內容條理分明,字裡行間不難看出作者治學態度之嚴謹篤實。

〈空間轉移與時間線索:朱彝尊記遊詞研究〉一文的作者趙忻儀,先行引介記遊文學的宏觀背景,再進一步論及本文主角明清之際的朱彝尊的記遊詞作,讓朱氏的詞作在廣袤的時空網絡中有了依歸。除了深論《江湖載酒集》為前人較少觸及,作者整理朱彝尊的記遊詞作,觀察朱彝尊與景物交感之過程,並依其「遊歷空間」為主軸,「創作時間」為線索,得其遊覽過程之心境變化。本篇論文一方面對於前人研究十分熟悉,也整理得相當完備,另一方面讀來清新華美、平易近人,並無一般論文之艱澀難解的問題。

盧啟聰〈後過渡期懿靈詩作中的集體意識〉以澳門詩人懿靈在西元2005年出版的兩部詩集《集體遊戲》、《集體死亡》為研究對象。這些創作藉由詩人宣稱為後現代主義的手法,展示詩人對澳門在回歸前後的種種觀察、感受和期盼。作者認為這兩部作品結集,除了持續表達出詩人既有的社會關懷與寄望,更是深具時代意義,能夠反映新時期澳門文學在新時期走向本土化發展的重要座標,堪可作為觀察當前澳門文學歷史發展的起點。本篇論文內容明顯表現出了作者一己的慧識。另外,臺灣中文學界近年亦致力於與海外漢學研究交流、增加對於海外華文文學的認識,本文能以澳門詩人為研究對象,並且繳出如此亮麗的成績,實在是有助於今日學術界朝向國際化的發展趨勢。

〈五月天《第二人生》專輯歌曲與 MV 的概念探討為考察〉則是一篇相當特別的論文,作者劉建志將流行歌曲視為「複合性文體」,分從作者、曲序與曲目間的空白、歌曲意涵、專輯包裝、MV等面向探討這張專輯的概念,並從詞、曲的重複結構中討論個別曲目的線性敘事與環狀敘事,以期在蘇珊・朗格「音樂時間」與筆者提出「共時結構」的脈絡中,理解流行歌曲的文體特質,並提出「整全」的研究方式。本篇論文選取了五月天的專輯歌曲進行研究,無疑就是挑了一個非常難以探討的對象;畢竟五月天是臺灣成名已久的樂團,幾乎伴隨著六、七年級成長,研究者多而難免人人各持己見、又且涉及到了音樂專業的問題。所幸,作者克服了諸項不利條件,終究提出了一己獨到的觀察,實在替相關研究注入了一股與眾不同的活力。

朱志學的〈許立志文學實踐的社會學考察——從許立志墜亡事件審視全球化年代隱蔽的死亡驅力〉一文,透過一樁墜亡事件,考察一位流落不遇的「打工詩人」許立志,如何在血肉經驗的基礎上耙剔、深掘,完成個人的文學實踐,同時也達到了「以詩記史」、「以史證事」的功能。本篇論文涉及了富士康員工自殺事件,研究對象本身就對現代社會、經濟等各面向有所針砭意義,況且經過闡釋之後,讀者更能體會箇中的獨特價值。同時增加了臺灣中文學界對於海外文學的理解與認識。兼且作者行文頗饒富詩意之餘又不失學術研究之嚴謹準確的遣詞用字,以詩意之論述闡釋詩歌,實有相得益彰之效。

本期的「藝文專欄」,則收錄了針對《侏儸紀公園》電影及小說對比觀察的評論,〈老闆轉大人——電影、小說《侏儸紀公園》的哈蒙德〉一文以考察經典作品中主人公的轉變,深入淺出。

「新秀舞臺」之專欄,則邀請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李忠達,〈我的宗教與學思經驗:李忠達博士訪談錄〉一文除了介紹了不少值得一讀的入門作品外,也讓讀者得以了解年輕學者的學術養成及歷程。

《奇萊論衡:東華文哲研究集刊》至今已刊載五期,每期不設定專題,其立意即在於希望得以看見更多的文學、文化研究的豐碩成果與多元面向,尤在本期收錄的論文裡,可以充分看見傳統文獻、史料如何通過新的研究方法與徑路,產生具創見的論點;這些成果,均是青年研究者邁向成熟的重要里程,也期待全國乃至海外的相關領域研究生能踴躍投稿,以光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