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智能障礙鑑定基準如下:
本法第三條第七款所稱身體病弱,指罹患疾病,體能衰弱,需要長期療養,且影響學習活動者。前項所定身體病弱,其鑑定由醫師診斷後認定。
定義:指身體罹患慢性疾病、體能虛弱,致接受教育發生一定程度之困難者。
長期多病而經常缺課或長期連續缺席。
異常肥胖、瘦弱或發育不良或肢體活動障礙。
身體經常顯得虛弱無力、容易暈倒。
輕微運動就心跳加速、呼吸困難、甚至面色發紫。
符合上述條件的疾病有許多,以下列舉教學實務上較常見之幾項疾病:心臟病、肺臟病、哮喘、癲癇、血液疾病、惡性腫瘤…等,以下分述之。
心臟病:心臟病的嚴重度可分四級,第一級較輕可從事日常活動,而第四級則即 使休息亦感不舒服。而治療上可分五級,第一級可日常活動自如,而第五級需臥床休息,端視病情而定。
患有心臟病者不可參加激烈運動,如賽跑、游泳等,教師應特別注意個案在校活動情況,但本症不影響智力,可以在體力許可範圍從事正常生活。
肺臟病:常見的肺疾病有肺結核,俗稱肺癆,乃結核桿菌引起的肺部疾病,其潛伏期為 2-10 週,傳染的途徑是病患的飛沫、未消毒完全的 乳製品,少數可由污染物品甚或經母親胎盤傳給嬰兒。 結核菌可以進入人體的任何部位,除肺部以外,另外如腦膜、 淋巴腺、骨骼、腸、生殖器等都會受到感染,不過以侵害肺部最多,在各種結核病當中肺結核病最多,約佔全部結核病的九成。
需特別注意的是,個案若罹患開放性結核病時,屬法定傳染病,則需隔離,不可上學,以免傳染其他學生。若個案雖曾罹患結核病,但已接受完整治療,且痰中結核菌亦為陰性時,不咳嗽則可上學。
氣喘(即哮喘):氣管過度反應,造成呼吸道的可逆性阻塞。如氣管平滑肌收 縮,黏膜下水腫,黏液分泌增加和廣泛性的發炎反應。氣喘可分內因性、外因性和混合性三種,儘量避免引起氣喘的環境與因素。若個案使用藥物或噴霧器藥物預防時,父母、教師都要隨時督導使用情形。對氣喘兒必須管教適當,不得太保護或太專制,教師須與家長溝通了解可能引發個案氣喘之原因,也得告知個案需避免引起氣喘的食物或原因,儘管運動會引起氣喘,但氣喘兒還是可量力參加運動
血液疾病:常見的有下面幾種: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海洋性貧血、血友病…等,患有血液疾病的個案,教師須注意個案之運動情況,個案不適合過度激烈的運動,受傷時也須特別注意,尤其血友病者,因先天凝血功能異常的關係可能會發生血流不止的情況,需第一時間告知校內護理人員提供專業協助。
癲癇:罹患率佔總人數之 1%,建議班上若有癲癇患者之學生,應在適當時機對班上同學進行正確的癲癇發病後處理SOP,以協助緊急狀況發生之應對。
癲癇以往分為大發作和小發作兩種,分為局部型和全身型。發作時之症狀為身體部分或全身發生抽搐、意識障礙、知覺障礙、精神不正常、甚或自律神經機能障礙。首先將患者周圍尖銳或其他的危險物品移開、將衣領放鬆,頭轉側一邊,以防止嘔吐物堵住氣道、不需要強行壓制患者肢體的抽搐、不要嘗試用冷水、搖晃、打臉來縮短發作,因為那是沒有用的、不要嘗試在此時餵藥、不要將硬物放入患者口中去防止咬舌,這樣做反而容易將牙齒弄斷或是把異物吸入、不要將您的手指放入口中,因為此患者意識不清,您的手指可能被嚴重咬傷、仔細觀察並記錄患者發作時的狀況,包括發生時肢體抽動的情形,從開始到停止的時間﹝最好記下正確時刻﹞、以及患者隔多久才恢復知覺等,這些資訊對醫生而這是十分重要的。一般的發作通常不會超過五分鐘,患者發作完後會看起來很累並且比較嗜睡,此時應將他移至一安全的地點,讓他逐漸甦醒。也就是說不一定一發作就需馬上送醫,而是可以照上面的原則觀察一會兒。不過假如連續抽搐的時間超過五分鐘,或是接連有兩陣的抽搐而中間意識沒有恢復的話,則需立即就醫,送醫院時目擊者最好同行。
惡性腫瘤:各式癌症或是各式惡性腫瘤患者,這類型之學生通常會因治療身體虛弱、缺課多,需班上同學與教師共同關心,給予個案學業上、精神上的支持。
學生狀況:
阿仁是一位八年級男生,患有癲癇,小學時癲癇時常發作遭受同學嘲笑,導致阿仁對他人防備心較重,很容易認為別人是在嘲笑他,又因為癲癇小發作時從外觀不易察覺,小發作時阿仁常會忘記自己剛剛做過什麼、說過什麼,產生短暫性失憶現象,因此常認為同學或老師誣賴他,導致師生衝突或產生人際危機。
處理方式:
可視情況與特教個管教師合作進行入班宣導,讓其他同學知道癲癇發作時會有什麼狀況、同學能怎麼幫助阿仁。
入班宣導時同時可講解癲癇此病症所會帶來的生活不便,讓同學了解阿仁的困境。
癲癇患者在長期服藥控制下,若無特殊狀況原則上都能獲得良好控制,教師可與家長密切聯繫了解個案目前服藥情形。
以阿仁為例,他已經因病症產生數次師生衝突與人際危機,導師可與個管老師、輔導老師合作
對任課老師們解釋個案之特殊情況,並與個案制定檢核表,了解其想法與提供人際相處技巧之策略,使個案能學會面對及處理人際困難,且因智力正常,可多與個案柔性溝通。
學生狀況:
廷廷是一位九年級男生,因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小時候曾多次動過心臟手術,但後來經悉心照料心臟病已不構成太大問題,老師們則因擔心個案身體健康,每次體育賽事都會抽離個案不讓其參與,體育課時個案也常獨自一人在旁休息觀看。
處理方式:
教師可與家長聯繫了解個案目前健康狀況。
心臟病患者雖不能從事激烈運動,但仍可視其病況與體力安排適宜運動。
體育課時可安排小天使在旁陪伴,讓個案有參與感能融入班級活動。
常見問答與迷思
Q:有身體病弱的學生是否能力就較其他學生差?
A:必須釐清學生的身體病弱是屬哪一類型,單純的身體病弱大多不影響智能,整體而言無法如此比較。
Q: 有身體病弱的學生是否體育賽事就不能參與?
A: 不一定,需就個案本身能力調整為之,並非身體病弱就無法參與體育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