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語言障礙指語言理解或語言表達能力與同年齡者相較,有顯著偏差或低落現象,造成溝通困難者。
語言障礙的鑑定基準包含以下:
一、 構音異常:語音有
省略:如「謝謝(ㄒㄧㄝˋㄒㄧㄝ˙)」 說成「謝謝(一ㄝˋ 一ㄝ‧)」、
替代:如「葡(ㄆㄨˊ)萄」說成「葡(ㄅㄨˊ)萄」、
添加:如「鴨(ㄧㄚ)子」說成「鴨( ㄌㄧㄚ)子 」、
歪曲:如「吃(ㄔ)飯」 說成「吃(ㄘ)飯」、
聲調:錯誤如「小鳥」說成「笑鳥」或含糊不清等現象。
二、 嗓音異常:說話之音質如粗嘎、氣息聲、沙啞、失聲、喉音、音調如過低或過高、音調範圍太狹窄、音量在一定的距離內,太大聲或太微弱或共鳴如鼻音過重或鼻音不足與個人之性別或年齡不相稱等現象。
三、 語暢異常:說話節律有明顯且不自主之重複、延長、中斷、首語難發或急促不清等現象。
四、 語言發展異常:
語形:有字形辨認不清或混淆等現象,對詞彙的結構學習有困難,如:買腳踏車說成買騎腳踏車
語法:說話句型、結構簡單,有顛倒、混淆或省略等不合語法的現象
語意:詞不達意,或無法理解說話者的意涵
語用:說話不合溝通的情境或措詞不當異常,致語言理解或語言表達較同年齡者有顯著偏差或低落。
成因可能是由於輸入的問題(如聽覺障礙、視覺障礙)、過程障礙(如中樞神經系統障礙)、或輸出的問題(如唇顎裂)所造成的。語言障礙也會影響的其他領域的發展,如認知、社會情緒、人際發展等,需要老師細心的關懷與協助。特徵如下:
認知方面:語言障礙學生可能在語言表達或語言理解上有困難,導致學生的認知能力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學習。
學業方面:語言能力是學習的必要工具,而學校又是充滿口語符號的環境,學業學習更是注重聽話技能、遵循指示、理解語言、及口語表達。因此很多語言障礙的學生常常出現閱讀和書寫的困難,而造成他們在各科的學習上的困難。
行為方面:人際互動經常必須以語言傳達訊息、接收訊息。因此當一個學生的說話、語言出現問題,同儕可能會特別注意其說話的方式,讓他不斷自覺自己說話有問題,因而每當處在溝通情境時就倍感壓力。
學生狀況:
諠諠是一位七年級女學生,智力正常,但講話斷斷續續、含糊不清,常常被同學嘲笑,人際關係不是很好,在上台報告或是回答教師問題時,教師也常會聽不清楚請他重述,但在重述過程中,也不會改善,以至於某些成績不理想。
處理方式:
可視情況與特教個管教師合作進行入班宣導,讓其他同學知道她說話不正常是天生的。
改變評量方式,將口頭回答改成紙筆測驗或電腦作答,或是降低評量標準。
通常語障的學生會有語言治療,可與特教個管教師詢問其治療內容進而於班上實行及練習,並將她在班級的說話狀況告知個管教師。
智力正常的語障學生也會愛面子,盡量不要評判其說話方式或是學她說話,可以等待其說完話,並再次用口語確認她所說的,使用正常語氣與她對話,她其實都聽得懂。
因智力正常,可能不會入資源班上課,只需要調整其口說的評量,其他測驗或是關於態度的規範,應可以與一般學生相同。
不須過度矯正其說話的問題,進步一點點即可給予增強,增加其自信心。
學生狀況:
阿晉是一位八年級男學生,為家中的獨生子,父母親因為忙於工作而疏於照顧,學業都跟不上班上同儕,說話有構音問題,不會捲舌,也不太會發ㄍㄎㄏ開頭的語詞,聲調也怪怪的,以至於大家常常聽錯,阿晉後來就不喜歡開口說話,變得沉默寡言,也漸漸的不喜歡來學校,時常請假。
處理方式:
1.可參考上則處理方式。
2.自信心可能因同學或是教師的反應而低落,進而產生憂鬱情形,教師可視情況轉介輔導處,給予輔導,若他開始開口說話時,應立即給予增強。
3.可安排小天使協助他的課業,提升其學習成就感,或請個管教師評估其是否入資源班上課。
6.透過分組活動或是分組討論提供其與同儕溝通互動的機會,也能讓一般學生培養同理心。
常見問答與迷思
Q:中文講得不太好是不是就是有語言障礙?
A:必須釐清學生的生長背景,或許父母不是說中文的,若經過長時間學習後仍有說話的問題,就可以轉介評估是否的確有語言障礙。
Q: 都不講話或是講話怪怪的是不是就是有語言障礙?
A: 自閉症、智能障礙、情緒行為障礙、腦性麻痺、聽覺障礙都有可能導致說話異於常人,可以諮詢特教老師,說明學生的狀況,請專業人員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