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學議題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裡抬起頭來走路。」

——蘇霍姆林斯基 

拒學

 阿學是個害羞內向的男孩,最近剛升上七年級。面對新的環境與同學,阿學顯得不太自在。經過第一次段考後,因為成績不如預期,阿學越來越焦慮,覺得自己在學校什麼都做不好。阿學開始以頭痛、肚子痛為由不願到校上課,但一旦過了上課時間,阿學的身體症狀就變好,就醫也檢查不出原因。隨著到校時間減少,阿學對於到校更加緊張焦慮,只想整天待在家中,父母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拒學」的背後成因有許多種可能,或許是環境、或許是人際、或許是課業、或許是個人的身心理疾病……等,最後以「拒學」的行為樣態展現;在面對拒學的孩子時,若是單單聚焦在行為改變本身,無法有太大的效益產生,重要的是理解個案背後的脈絡與動機,才能針對需求提供協助,進而產生行為的改變。

1.  與學生個別談話:了解學生不願上學的原因,協助學生處理課業困難、人際障礙、身心理疾病、環境適應……等問題。

2.  必要時進行家訪:關心學生在家生活狀況,了解家中是否有其它吸引力(例如:生活作息日夜顛倒、在家電腦手機吃到飽…等),導致學校的拉力不夠多,案主不願上學。

3.  進行家長諮詢、尋求師生合作機制:與父母建立合作關係,對於個案學生的規則及管理一致,此對喜歡耍小聰明、貪玩無法負起自身責任的孩子相對有效果;若個案有身心理疾病等相關需求,亦可透過與家長的合作,轉介其他資源來協助個案。


資源(支援):

校內資源

1.  友善同儕:找尋班上較友善的同學,透過網路或直接到學生家中,表達關心友善之意。

2.  彈性討論:針對學生到校不穩定而影響課業或出席,可和任課老師或學務處討論給予適當彈性處理。

校外資源

1.醫療資源: 若學生有其它身心反應,建議可就醫尋求醫生建議,確定是否有疾病因素影響。


中輟

  小帥從小學開始就常常缺席在家睡覺,或者與校外的朋友半夜跑出去玩,以致於隔天早上遲到,甚至缺席沒有到學校,在外交友情況複雜,並常出現抽煙、頂撞師長、情緒衝動等行為問題。導師與家長聯繫,但家長均表示無能為力管教,升上國中一開始出席尚且穩定,但是七年級下學期開始就陸續因為沒有繳交功課逃避處罰、以及晚上跟朋友出去閒晃,白天沒有辦法準時起床,缺席情況愈來愈嚴重,最後甚至三天以上都未到校,導師與學校電話均避而不接…… 

「中輟」與「拒學」經常相提並論,「中輟」其實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拒學」,問題成因都可能互有相關聯,但此篇章討論的中輟則較偏向外放型的問題成因,與環境、人際、行為問題等較相關。

1.  與個案建立關係:避免說教,理解個案的生活形態、生涯價值觀以及到學校的困難等等。

2.  增加學校拉力:釐清個案的生涯價值觀,並且找到個案的優勢資源,幫助個案能夠找到生涯重心,透過學校課程的調整,以及安排部份學科以外的課程與活動,提升個案到學校的吸引力。

3.  與家長合作:提供諮詢與情緒支持,並且給予具體的管教策略,鼓勵家長能夠負起督促個案的責任。

4.  家訪:若個案一直持續無法穩定到校,可透過家紡了解個案生活狀況,並且進一步與個案及家長建立穩定合作關係。

 

資源(支援):

校內資源

1.  多元潛能班課程:藉由輔導處開設的多元課程,可以增加個案到校的拉力,降低個案在學業上的挫折感,並透過不同課程的探索找到自己的興趣,進一步提升到校動機、穩定就學。

校外資源

1.  中輟防治委員會:由社區志工協助到家進行訪視,並且關心個案及家庭狀況。

2.  區公所:學生通報中輟之後,若持續未到校,可由區公所對家長開立罰鍰單(依勸止、警告、罰鍰-300元/天開立)。

中輟復學通報流程

相關資源

相關資源

[心理]

[經濟]

[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