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這座獨立於太平洋旁的海島,全島面積36000平方公里,山地面積約占2/3,海拔超過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有258座之多,氣候上則有水平和垂直的變化,造就出多樣的生態環境,孕育出豐富的植物資源,這些植物滋養了島嶼上的動物,讓島上生氣蓬勃。
在蝴蝶園創建之初,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始種大量的植株!
校園內的草地和樹木難道不足以吸引及養蝴蝶嗎?嗯......還真的不夠啊!我們必須精挑細選:種植蝴蝶寶寶要吃的植物,才能吸引蝴蝶媽媽來產卵;種下不同季節的開花植物,才能吸引成蝶來吸花蜜啊!
蝴蝶寶寶是咀嚼式的口器,會啃食的植物身體部位來獲得成長的營養。每一種蝴蝶幼蟲可能只取食單一種或少數幾種特定的植物,我們稱這些植物為「寄主植物」或「食草」。
等到牠們羽化變成成蟲之後,吸管狀的口器只能吸食液體,如:水或花蜜。有些植物的花密是蝴蝶們特別偏愛的,這些植物我們就稱它們為「蜜源植物」。
咱們的植物百科,就將以這兩大類分別介紹校園裡滋養蝴蝶的植物們。
放眼望去,高大聳立的校樹、綠籬的小樹叢、地上的小花小草,全都是植物,而造成它們的外形巨大差異的,就是植物的莖。
依據莖的形態,我們常把植物分成下列四大類:
1.草本:莖柔軟,沒有木質化的,不具年輪。
2.藤本:不能直立,只能倚附在其他物體生長的。莖幾乎不木質化的稱「草質藤本」;莖明顯木質化的,稱「木質藤本」。
3.灌木:多年生的直立木本植物,靠近基部就開始出現分岔的枝幹。通常高度不超過1公尺。
4.喬木:多年生的直立木本植物,具有獨立粗大的主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