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大解密

蝴蝶的身體構造

蝴蝶是昆蟲綱的成員,所以牠的身體當然一定具備頭、胸、腹三個部分,還有六隻腳。其形態及功能分別介紹如下:

頭部:

位於軀幹前段;有一對半球型的複眼,每個複眼由上萬個小眼組成;複眼間有一對棍棒狀的觸角;頭部下方有虹吸式口器(吸管),平常捲曲收起像蚊香,進食時才會伸直吸管來吸取液體食物。

胸部:

位於軀幹的中段;胸部下方有3對角,分別為前腳、中腳及後腳;蝴蝶的前腳具有部分嗅覺的功能,不同科的蝴蝶腳的外型會有明顯的差異,也是分類的重要依據;胸部上方有一對前翅、一對後翅。

腹部:

位於軀幹的後段;內有呼吸、消化、排泄、生殖等器官;整個腹部可分為10個體節,第2~8節體側各有一對氣門,可以用來呼吸;第9~10節特化為生殖器,這也是分類上重要的依據之一。

翅膀:

主要功能就是飛行,共兩對-分別為上翅(又稱前翅)及下翅(又稱後翅)。翅膀上覆滿鱗片,所以叫做「鱗翅目」。據估算,蝴蝶翅膀上的鱗片可多達150萬枚之多。鱗片上除了色素所呈現的顏色之外,表面微細的凹紋或稜角,讓光線折射或繞射,而呈現出金屬或琉璃般的光澤。

由上圖可以看出翅膀的鱗片,彷彿絲絨布一樣的質感,帥極了!

眼睛:

蝴蝶在幼蟲階段時只具有構造簡單的「單眼」;視力不佳,僅能辨識光線的明暗,覓食時還需要觸角的嗅覺來幫忙。但成蟲的眼睛則是由許多六角型的小眼聚合而成。兩顆大複眼,讓蝴蝶能眼觀八方,想偷偷靠近牠,可沒這麼簡單啊!

蝴蝶的一生

蝴蝶一生須經過四個時期,分別經過「卵-幼蟲-蛹-成蟲」才完成生命週期,平均壽命約一個多月至三個多月,是典型的「完全變態」昆蟲。

1.卵:

有些雌蝶一次只產一顆卵;有些會將三、五顆卵產在一起;有些則是數十顆、甚至上百顆的卵產在一起。大部分的雌蝶都會將卵產在幼蟲要吃的食草上面,讓寶寶一出來就有美味的食物可以吃;少數則會將卵產在食草的附近。不同蝶種的卵形態和色澤都不一樣。有球形、半球形、砲彈形、紡錘形等;有些表面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有精緻的紋路,好像工匠精雕細琢的藝術品。受精成功的卵,大約在一兩天後表面就會出現顏色或斑紋,稱為「受精斑」。

2.幼蟲:

幼蟲在卵裡面發育成熟之後,就會用牠的大顎在卵殼上啃出一個大洞,再鑽出來。出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剩下的卵殼吃掉,這是牠第一頓營養豐盛的大餐。之後,當然就得乖乖得啃食草啦!大部分的幼蟲每隔4~7天就得休眠蛻皮一次。剛孵化的幼蟲稱為一齡幼蟲、每蛻一次皮就多一齡;多數幼蟲一生共分五齡(也就是只蛻4次皮),最後一齡我們就稱牠為「終齡幼蟲」。

3.蛹:

終齡幼蟲停止進食後,就會找一個隱密的地方準備化蛹。開始吐絲把自己固定在附著物上,經過1~2天再蛻皮一次就變成蝶蛹。我們依牠吐絲固定的方式不同,把蝶蛹分成「帶蛹」和「垂蛹」(又稱為「吊蛹」)。蝶蛹通常都有絕佳的保護色,避免自己在這最脆弱的階段被天敵發現。有些甚至擬態成植物的枝葉,不仔細看,還真的找不到呢! 一般的蝶蛹約1~2星期就會進入羽化的階段。

帶蛹:尾端固定,在第2、3腹節間以絲帶繫住以固定蛹體,保持頭部朝上的姿勢。

垂蛹:只靠尾部固定,頭部朝下倒吊。

4.成蟲:

蝶蛹羽化的前一天,蛹的外壁會變成半透明,可以清楚的看見上翅的顏色及斑紋。成蟲羽化通常都在夜間進行,當成蟲破蛹而出時,會先將自己倒掛在蛹殼或枝葉下方,讓腹部的體液流到翅脈裡,原本皺巴巴的翅膀,就會慢慢的撐大、張開,當翅脈硬化成支撐翅膀的骨架時,牠就可以開始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