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如此,便对么?” 林晞茹(校友,2015350)
我是中文系毕业生,虽然大学期间选修《鲁迅精读》课,但从中学到大学,我一直处于“知道却不了解、迷茫看不透”的状态,多数阅读鲁迅,都是略读或借助他人的论文。我认为自己从未真正读懂鲁迅。中学时只知道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阿Q正传》《祝福》的作者。
大学深入阅读他的散文、小说、论文后,他轮廓在我脑海逐渐清晰。他在《呐喊·自序》中提到:“我绝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我意识到鲁迅的文字之所以挣扎、尖锐,是因为他很难找到共鸣对象,寂寞与悲哀充斥着他的生活。挚友钱玄同曾将他从深渊拉出,一起听章太炎的课。鲁迅确信中国思想难以改变,遂决定“呐喊”。
结合此次读书会围绕“不满足于现状”的知识阶级,我的感悟更深:《狂人日记》中那个在“仁义道德”字缝间惊觉“吃人”的狂人,《阿Q正传》里浑浑噩噩、精神胜利至死的阿Q——它们构成一面镜子,照出“思考”与“接受”两种生存姿态的天壤之别。我赞同讲者所言——人需要不断思考,在接受信息之际反问——“从来如此,便对么?”我们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只有不满足于接受和盲从,才能在混沌中看清自我与社会。在“铁屋”寓言中鲁迅断言:“清醒者最苦。”然而,正是这苦中一点光,终将烧穿窒息的沉沉铁壁。当无数人开始思考,历史便难以再回到蒙昧的圆周。
真实的知识力量 谢祖蒽(初一爱)
通过两位老师的介绍与讲解,我对鲁迅有更深入的认识,包括他的生平经历等。谢谢翁老师以清晰明亮的声音和有趣的方式,为我们讲解鲁迅与“真实知识阶级”的含义。
发掘鲁迅文字的奥秘 郭昀洁(初二平)
本次的读书会很精彩,有趣。我了解到一位之前从未认真了解的作家——鲁迅。我才知道这位大家熟知的鲁迅经历过许多事件,并写下那么多精彩的文章,他的辛苦和努力值得我们看见和了解。也许他的文章对一些人来说晦涩难懂,但只要认真理解、细心阅读,必定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打破“从来如此”的惯性思维 刘家铭(初三和)
参加这场读书会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鲁迅那句振聋发聩的“从来如此,便对吗?”,不仅在质问旧社会,更在唤醒我们今日的良知与思考。
分享人之一的翁老师提到,鲁迅笔下的人物常常挣扎于传统与现实之间,而他本人则像一位清醒的呐喊者,不肯随波逐流。他挑战封建、批判麻木、写下无数尖锐文字,以打破“从来如此”的惯性思维。很多时候,我们也无意识地重复一些传统和规则,只因它“历来如此”。鲁迅提醒我们:若只因它一直存在而认定它是对的,那我们只不过在放弃思考。
有句话说:“曾经阔气的人想复古,正在阔气的人想维持现状,还没阔气的人才想改革。”这句话与鲁迅的思想不谋而合。社会阶层对改变态度各异,而鲁迅站在底层,替“还没阔气”的人发声。他不是为了激进,而是为了唤醒。他希望人们看清现实,勇于打破不合理的制度与观念,即便这会带来痛苦与冲突。
这次的读书会不仅让我更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者——鲁迅,也教会我在日常生活中勇于质疑,不盲从传统、被表面蒙蔽。或许改变不会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心中始终保有那句质问——“从来如此,便对吗?”,就不会轻易沉睡在安稳与习惯之中。
在自省中突破自己 洪丞阳(初三信)
本次读书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翁老师谈到鲁迅在《狂人日记》里说的“从来如此,便对么?”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敢于质疑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成长就是学会思考,勇于发问,改变现状,不断学习。即使现状稳定,也要在持续自我反省中突破自己,实现成长。所谓成长,不是击败别人,而是超越过去的自己。
令人敬佩的文人 林家妤(初三孝)
鲁迅是一位非常有思想的人。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鲁迅“以笔为刃”,令人敬佩。这种力量值得我们学习!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 凌億洳(初三智)
鲁迅用犀利的笔揭露社会问题,唤醒人们的良知。我特别敬佩他敢说真话的勇气,也明白了文字的力量能改变思想。这次的读书会让我学会,我们不只是要读书,更要学会如何独立思考。
值得细读的作品 张瑜芹(初三孝)
参加这次的爱阅读读书会让我收获很多。起初我以为鲁迅的文章艰涩难懂,但听了两位老师的分享,我发现鲁迅的文字虽然不花哨,却很有力量。老师提到的《阿Q正传》,以前我只是觉得阿Q很幽默,但现在才明白:鲁迅通过阿Q的“精神胜利法”讽刺当时人们对现实的不愿面对;还有《祝福》里的祥林嫂,她的遭遇让我深切感受到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不公。
我认为鲁迅写作不是为了讲故事,而是想让大家看清社会问题。他不惧得罪人,只想说真话,这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通过这次的读书会,我开始意识到,读鲁迅的作品不只是为了考试或应付课堂,而是因为他的文字至今依然现实、值得思考。我很感谢有这次机会让我重新认识鲁迅,也激发我对阅读的兴趣。
深受震撼与启发的读书会 陈瑞杰(初三和)
这次读书会令我深受震撼与启发。鲁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更是用笔作为武器,对抗社会黑暗与落后思想的斗士。他的勇气、责任感,以及对人民的深沉关怀,都让我十分敬佩。
通过讲解,我进一步了解鲁迅的生平背景、思想转变及代表作品。《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以“疯子”的视角大胆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让我意识到文字原来也可以如此尖锐有力。《阿Q正传》则通过讽刺,描写一个普通人在压迫下自我安慰与逃避,让人觉得既可笑又心酸。
虽然鲁迅的文字写于百年前,但我发现其中许多思想和问题,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反思。他反对麻木、提倡觉醒,鼓励青年要独立思考、有担当。他曾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句话让我铭记于心。
这次的读书会不仅让我更了解鲁迅,也让我对文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文学不仅用于书写美丽的故事,更可以传递思想、揭露现实,甚至改变时代的声音。我希望将来自己也能像鲁迅,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带来正面影响。
用知识和文字改变社会的不公 黄倚萱(高一文商勇)
我认为鲁迅是一个非常勇敢、有思想的人。他用笔对抗不公平的社会,敢于说真话。有时,他的文章显得严肃,但其实是为了唤醒大家。鲁迅的文字鼓励我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应害怕困难,也让我意识到知识和文字的力量可以改变社会。
经过包装的话语是好是坏? 洪承轩(高一文商平)
参加了那么多次读书会,这次的读书会让我精神抖擞,完全不会打瞌睡!两位老师很深入地地解析鲁迅。通过他们的分享,我才更全面地了解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愿意牺牲自我、帮助他人的勇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翁老师说的一句话:“我们所写出来和说出来的话,往往已经过包装。”这句话让我深思,我们该怎么面对自己的想法及表达方式。
睿智的文学家 朱璿璇(高二文商礼)
这次讲座让我更了解鲁迅,学习到许多课本里没读过的内容。起初我担心内容会很枯燥,对我没有太大帮助;但听了两位老师的分享后,我对鲁迅有了全新的看法——他是一位很有想法、很有智慧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