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家长/校外人士——JOYRIJIM】
今天是我作为校友参加的第二次的读书会,感谢线上讲座开放给在籍学生以外的兴华人。疫情下已经来到了第二年头但是随着身份的从学生到准大学生的转换,每天在家就很容易迷失自己,做着重复性得过且过的日子。当主讲人说出“为什么还在数算着疫情的日子?”时被提醒了在疫情还没有那么快结束之前还能做什么,改变悲观j角度等。此外,好久没有参与与他人进行交流,看到大家都很勇敢地去发表自己的想法,我相信等全部人打疫苗之后大家与他人的社交不会有大碍。
【林玉莲老师】
即使沒有这疫情,世界从未停止改变过, 人就该真正活在世界中,不断的演化与精进
【颜毓菁老师】
重構中考驗大家的耐力及堅持。一切回到自己,把自己做好就是重構,更回到生而為人之初衷
【关宜筠 J1K】
我在这场讲座收益良多。疫情后的世界 - 四条件:饥荒、瘟疫、战争、技术革命。此外,在疫情期间也加速线上化:加速人格化、加速战争、扩大覆盖面等。另外,在疫情期间,我们学生培养了主动积极、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执行的。疫情也大大提升我们对科技的认知,所以我们应该趁现在,做平时做不到的事情吧!比如:上网学习、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看电影等等。虽然我们被疫情封锁,但并阻止不了我们学习的上进心!
【叶芊彤 S2SF】
今天的读书会让我思考了很多与人类未来发展有关的问题。有许多事情是相互作用的,当我们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也会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另外,我也非常同意导读老师提到的,未来会越来越极端化,富有的人会越来越富有,穷苦的人会越来越穷。人们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仿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人类仿佛都为利益而生活,那利益和人类的需求,是否可能成为了抑制人类“进步”的因素之一呢?最后,我很喜欢今天的导读老师和主持人,聆听者的提问也让我收获良多~
【王燕欣 S2SL 】
其实在现在这种什么东西都可以线上做的情况来看,我自己本身很长一段时间可能都无法适应回原本的生活了,因为都非常熟悉且习惯于现在的生活模式:上课就坐在原地开电脑就好;上厕所也不用怕打断老师、可以直接在chatbox说一声就去;小组开会的时间也不被固定在上课日,只要全员当天有空就可以开meet直接讨论。疫情是真的改变了我的生活很多部份,也让我看到了更多未来生活的可能性,就像我们现在在线上上网课一样,我时不时就会有一种念头萌生——未来的人类之间会不会都更加疏远了呢?毕竟是个只要你想,在家里都能线上工作开派对唱歌的时代了,谁还会想多余地去移动自己的身体呢?
【颜铭贤 S3ACC】
与其说是后疫情时代,不如说是个科技十分发达的时代。疫情只是加快了他的到来。人来近百年以来的运作正在被一步步改变,可以从翁老师的资料中看出服务是个未来的趋势,就好像最近可以在晚上看见可以花钱请人督促自己做功课,这在以前的话你爸妈可能会觉得疯了吧?把钱给我买菜更好。或是从海底捞也能看出,他最大的优势就是他的服务。这些服务也有在精神上的,人们也会开始倾向的去观看直播,以带来精神上的满足。除此之外,也可以注意到一个特别的现象,很多新兴产业都会取向于减少成本,好比说老师举得例子grab或是直销的崛起。但是大企业都在保护自己的供应链,像是中国也从这次的芯片慌开始发展自己的芯片,美国也从疫情意识到,应该把一些在外国的代工产业移回国内所以种种特别的迹象除了是危机,我们也能从中找到机会。这场讲座真的受益匪浅,柳洁老师从中不止局限一本书中,毕竟交流本该就是多元化,这样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丘宇翔 S3SY】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我看到很多人在抱怨疫情,抱怨我们的政府。但是在这个讲座里,我看到了新的角度,疫情带来的不仅是口罩和stay at home,还有更多我们应该思考的“未来的趋势”。这次站在柳洁老师的肩旁上,让我看到了新世界的格局,也让我收获了一个长长的书单(您介绍的书我都好想看),谢谢您的分享。是啊,事情造成的后果总是有两方面,但我们不应该只放大疫情所造成的伤害。疫情在加速化全球的发展,云上班、云购物、云上学、云考试已经不是未来;而我们现在的未来可能在于环保、再生能源、心理等方面的发展。疫情可能永远也不会结束,病毒可能进化成于我们共存的生物,谁知道有这一天的到来呢?我们现在能做的不只是抱怨,还可以反思,思考如何创造更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