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方老师的有趣分享 刘珈瑄(初一仁)
作为初一生,这是我参加的第一场爱阅读读书会。看到这场读书会的海报时,作为小说爱好者,马上就被“小说”两个字吸引了。况且分享人方肯老师也是我略有耳闻的作者,于是决定报名参加。方老师分享她的其中一本小说《海峡边城》,大略讲解故事内容,也加入她的亲身经验,还告诉我们关于新山的许多知识,颇生动有趣。在交流的环节中,许多人纷纷提出各种关于写小说的提问,让我增长了写小说的知识及兴趣。除此之外,方老师还谈了作家的苦与乐,谢谢方肯老师的分享。■
高中好友的成长故事 王娅茜(初一孝)
《海峡边城》描述的是一群宽柔中学高中好友的成长故事,根据年份描写主角们高中以后的人生及心理活动,当中包括一些遗憾、背叛、无奈的存在。
这本书除了让我看见这一群年轻人在怀念中学的那段岁月,也让我认识不一样的柔佛新山。在读书会里,方肯老师介绍了许多关于新山的美食,如:香港仔美食街里的猪肉沙爹、粿条仔、全蛋面等美食。此外,她也介绍许多新山人集体回忆的地方,譬如百万镇(Bandar Baru Permas Jaya)、金海湾(Danga Bay)、五福城购物广场(Sutera Mall)等。她的介绍,让我对柔佛新山开了眼界,对新山有了不一样的认知。
书中年少的他们,从海峡之边城新山出发,到了新加坡、澳洲或吉隆坡。有些人回不来了,有些人想回来。如果,你怀念年少时的那段岁月,并好奇曾经和你一起玩乐、结伴上厕所、到食堂吃饭的朋友们现在的生活,那么这本书,值得你认真阅读。■
参考现实和文献,让故事更合理 陈姝霏(初二仁)
通过这场读书会,我明白了角色的塑造对于小说的观看体验至关重要。角色的性格影响他/她做出什么决定,从而影响整体故事的发展。作者也能通过角色的举止言行来表达出他的思想/理念。在写作时也要参考现实和文献,让故事合理。对于故事高潮前的伏笔回收/埋下需处理得好,会使整体观看体验俱佳。感谢校方举办此类活动,让我能增加这方面的知识。■
角色的设定是小说的灵魂 伍悦瑈(初二仁)
通过这次的读书会我从中学习到角色的塑造对于小说剧情来说至关重要。角色的性格设定是贯穿整个小说的牵连线,同时也是一整个完整小说的灵魂。此外我们还能通过叙述手法来加强故事的精彩性和看点,提高内容的丰富多样性。角色也是剧情影响最大的因素,一个好的故事剧情走向与角色的塑造和性格紧紧相连。■
把青春与记忆碎片记录在小说里 洪巧恩(初二勇)
方肯老师给予我的第一印象是温柔的韵味,宛如轻盈飘落的枯叶,她的话语中也流露出柔和,吐字芬芳。读书会开始时,方老师介绍她在2015年出版的《海峡边城》,借此献给17至33岁的宽中独中生。书的封面写了一段话:“总得等到海风歇止,在书页般平静的海面,有些事会浮上来,有些则会永远沉入海底”。可能方老师是一位惦记、重视情感的灵魂,因此她创作内容大部分记载着她生平事迹里,那些疯狂的中学生涯、风华正茂的时代。方老师感慨道:这样无非是为了捕捉回青春的背影,在那些琐碎的片刻从记忆中逝去时,一点一点地记录进小说故事里,再稍稍点缀,虚虚实实体现出来。
随后,方老师分享好多关于2023年的著作:《最后一章》,比如柔佛新山的沿途风景:新柔长堤、香港仔美食街等等。方老师也告诉我们有关小说内容的经过,述说父母与孩子之间复杂又亲切的关系,孩子需要经过成长洗礼后才能体会真正的辛苦。最后,希望各位有兴趣的同学皆可到图书馆借阅方老师的著作,一起拓宽视野吧。■
书中父子情让人感动 饶文欣(初二忠)
此次读书会分享内容是方肯老师写的一本书叫《海峡边城》。书里有几个章节,这些章节里描述了八个主人公经历各种困难和情感波折的成长。在这本书里面,有一个主角叫左手(作者介绍最多的角色),他是叶景翔的外号,他因为左手残疾了所以叫左手,但这不影响他追梦。左手是一位独中生,因为他和父亲的关系很僵,所以文中有一部分写他们父子俩和解的过程。听方老师讲解左手和他父亲的关系很有趣也很感动,是我在此次读书会最喜欢的部分。■
收获颇满的读书会 陈乐榆(初二忠)
此次读书会的分享内容,我认为挺有趣。方肯老师的著作《海峡边城》里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总得等到海风歇止,在书页般平静的海面,有些事会浮起来,有些则会永远沉入海底。此外,通过方老师的分享,我还认识了书中不少沿途风景、食物和各种小说的精髓,让我收获颇满,也学到不少写小说的技巧。■
“不知道是日子倒数着我,还是我倒数着日子。” 郑婕妤(高一理义)
虽然并未品读过这部《海峡边城》,可在听方肯老师的分享中,我能感觉到其中的人物与人物间的情谊和主人公的乡愁。里面有一句话触动我的话:“不知道是日子倒数着我,还是我倒数着日子。”虽然我并不知道这句话在文章里是怎么应用,可是看见这句话就觉得,这本就应该写在这部作品里。我们与人、与家、与故乡的牵绊,到底是这些事物在牵着我们向前走,还是我们在路上从未放下过他们。总的来说,这场分享会我受益良多,不只获得写小说的一些想法,还得知了一部有意思的作品。■
以文字来记录生活 陈佳欣(高一理义)
我在经方肯老师的介绍后,对她的《海峡边城》很感兴趣,感觉它的内容很丰富,情节也很吸引,我会试着去阅读。在问答环节中,方老师提到作家不易当,仅靠创作也许维持不了生计。此外,我很喜欢方老师说的一句话,她说希望能够把记忆中的那些回忆片段以文字的方式记录起来,因此她开始写小说。听到她说的这番话,我心里颇有感触,因为我们都知道等到了未来,我们脑海中青春珍贵的记忆及画面都会随着时间逐渐流失。因而我很欣赏方老师以文字的方式来记录生活。■
作品师巧妙地融入对现实的思考与关注 江芋萱(高一文商平)
起初,我以为这场读书会是一个关于小说体裁的讲座,没预料是关于方肯老师的作品分享。不过,我仍然感到非常开心,因为从这次读书会中我获益良多。我不仅更加深入了解《海峡边城》,也对新山有了更多认识。感谢方老师的精彩分享!
方老师的小说中提到独中生毕业后共同面临着一个困境,以致他们不得不选择就读私立学院或出国留学。方老师巧妙地融入了对于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让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这些议题,这不禁让我对方老师更加敬佩。■
生活中多观察能找到创作题材 颜悦恩(高一理信)
我觉得写小说最困难的部分是虚构,因为很多小说中的逻辑要能行得通,所以我很佩服那些写架空小说的人。我认为要在写小说的过程中比较顺利,不会出现灵感凋零的情况,必须在生活中多观察周围发生的事。生活中很多事都可以作为我们写小说的参考素材。■
多读经典以让自己进步 李艾欣(高二理忠)
读书会刚开始的一个小时,虽然方肯老师只是在介绍沿途的风景,但是她一边介绍一边说着自己的故事,让我们可以同时间了解我国与他国之间的联系与风情。虽然我对那些风景并不了解,但是听着方老师的故事,我可以感受到她文字间的魅力,让我渐渐地专注聆听着她的所有介绍。
方老师介绍了主角“我”的父母,小说中的父母并没有与大家想象中的美好父母一样,他们依然有争执。在一个故事中,我们经常性会把故事写得很美好,殊不知也许写得现实一点,也可以引起大家共鸣。除此,方老师也介绍了“我”和父亲的和解、“我”的同学、你以及投票站。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曾是我们生命中的主角,渐渐地变成了我们生命中的“甲乙丙丁了”。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瞬间觉得一个人对我们的生命非常重要,在那段时间中,我们会非常依赖那个人,可是一旦我们分开后呢?我们可能会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之前会对该人有着某种的“滤镜”,那时候的选择对我们来说也许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写小说经常会难以写出我们想写的东西,我们不妨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记录身边的大小事,将生活中的积累写进我们的小说里。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决定小说好坏的全部,随着自己的喜好写出来就行了。
方老师的讲解得非常清晰,也有点出了经典小说和网络小说的区别,让我们了解到想要写作进步,应该多读经典小说,毕竟它会成为经典,必定有其原因。■
了解了写小说三要素 陈钦彦(高二理爱)
对于本次的爱阅读读书会,我本是以学习写小说技巧的心态去聆听,后来才意外得知分享人方肯老师分享自己的其中一本书——《海峡边城》,真是一场美丽的误会。这本小说的厉害之处在于方老师将自己分身成了8个人,这8个人分别代表作者述说不同的故事。方老师和我们分享许多新山的沿途风景和美食,例如猪肉沙爹、全蛋面、粿条仔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方老师说的一句话:“我不知道是日子倒数着我,还是我倒数着日子。”代表她对于时间流逝的感伤,引发我对“时间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还是自己被时间所掌控”的思考。在解疑环节时,方老师也和我们分享小说的写作技巧,她说,写小说要注意的三要素分别是角色、时空和故事。角色推动着故事发展,时空代表发生的地方和时间,而故事至关重要,我们要向读者述说主人翁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同时,方老师也打破同学的作家梦,她属实告诉大家,写小说并不赚钱,不能够成为主业来支撑自己的日常开销。总得来说,本次的爱阅读读书会让我受益匪浅,期待下次的活动!■
珍惜目前所拥有的一切 叶子玮(高二理爱)
方肯老师提到让我感触的一点,即是很少被提到的“妳”,虽然“妳”是作者的初恋,是让作者进入“爱”的世界的钥匙,但最后却变成了后来人生中的过路人。这让我醒悟身边有多少人有可能会变成我以后的过路人,尤其是现在最亲近的朋友,以后都有可能是不再联系的过路人。这种醒悟让我感觉可怕,但我认为我们应该试着接受,毕竟人生中认识的人实在太多,不可能把每一位都留住,只要够在当下珍惜彼此,拥有过就是永恒。■
小说源自生活 沈芊瑶(高二理仁)
我很喜欢看小说,也曾尝试写过几篇小说,但是在创造的过程中我经常会不懂得如何下笔,或是写到一半发现没有灵感、不懂如何结尾等,这些情况让我非常苦恼,到最后无法解决,感到累了而选择放弃。经过方肯老师的分享后,我觉得我应该要让它顺其自然,灵感要来自然会来,强求只会慢慢地消磨掉我对创造的热忱。对于方老师说,小说源自生活的说法,我也非常认同。■
提供了很多写作灵感 谢洁宁(高二文商智)
方肯老师的分享让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海峡边城》中的人物经过她的介绍后,让我的脑海中有了很多画面,当时候的人们所遇到的情况以及纠结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很感谢校方提供这次的机会,让我学习到很多关于小说的知识,也为我提供了很多灵感。■
对写小说有了新认识 郑爱(高二理孝)
我是因为想学习写小说的技巧而来,因此我认为这次读书会的分享和我预设中有点出入。但是方老师深入地探讨她写的小说《海峡边城》,也让我了解到书中的细节,以及故事中呈现的新山人生活。这次的读书会让我对创作小说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引发对阅读《海峡边城》的兴趣。■
学习如何刻画人物的技巧 马慧晶(高二文商礼)
此次的读书会让我非常满意。方肯老师的发言非常精彩,她从介绍新山的风土人情开始,到当地的美食以及小说里会出现的场景等。这些内容让我们对新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兴趣。这使得整场读书会不显无聊,反而让我更有兴趣去深入探讨《海峡边城》这本书。此书是有关方老师的中学生活,身为中学生的我对此深有共鸣。
在最后的交流环节,方老师分享关于写小说的技巧,例如最基本的角色设定和时空背景的构建。她强调,灵感不是随时涌现,需要平时的积累,否则需要花很长时间的创作。我非常敬佩每一位撰写小说的作者,因为他们不仅要有灵感,还要有坚持创作的毅力。
方老师也推荐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要多看经典作品而不是网络小说,因为经典作品能被流传下来,皆因都是精华,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她说,人物形象的设定要非常用心,因为这是吸引读者及让故事生动的重要因素。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能够写出更好的作文。虽然兴趣不能当饭吃,但它可以激励我不断学习和进步。谢谢方老师与主持人此次的分享。■
把握相处时间,不留遗憾 谢一嘉(高二理爱)
通过方肯老师分享《海峡边城》,令我联想到我与父母相处的点滴。小时候,总觉得一天的时间怎么那么长,做什么事情都显得漫不经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发感受到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够用。每当忙碌的学业将我拖入旋涡,我仿佛被时间掌握,变得身不由己,逼不得已放弃许多重要的东西。
现在回忆起小时候的那些日子,父母总是陪伴在我身边,无论多么忙碌,他们总能抽出时间关心我,而我却总是理所当然地接受他们的关爱,甚至有时会因为小事对他们发脾气。时间悄然流逝,我渐渐长大,即将离开他们到外升学。联想一下以后的日子,相信往后我每次回家,父母都会开心地迎接我,准备我最喜欢的饭菜。但愿我不会匆匆忙忙地回家,又匆匆忙忙地离去,心中想着“下次一定要再见”。长大后的“下次一定”,往往意味着可能要好长时间才能再见面。若未来因工作的繁忙,生活的压力使我不断推迟回家的计划,想必父母会在等待中渐渐老去,而我却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他们。
每天生活在一起必然会产生一些误解和矛盾,父母和我之间那些本可以轻易化解的小事,却碍于面子,被搁置在一旁,成为我们之间的疙瘩。我们总是以为有很多时间去修复这些关系,但事实上,时间并不会等待我们。我们需要尽快和解,不要留下遗憾。小时候不理解父母的辛劳和牺牲,长大后才明白亲情无价,父母的爱是平凡而伟大,他们用自己的一生默默地为我撑起了一片天。■
方老师细微的观察和描述让人钦佩 陈子迅(高三理仁)
小说,一直以来都是我本身在写作的体裁上最感受到瓶颈的领域,其中对于环境、人物形象的刻画及段落的分配更是让我头痛不已,因此便想借此机会了解更多相关的技巧。通过方老师对自身作品的解说,我了解到在描写上述事物与自身在生活经历上的观察挂钩,甚至说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解说也让我对方老师细微的观察和描述感到钦佩。■
学着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 叶诗琪(高三文商和)
我很开心能参加此次的爱阅读读书会。方肯老师分享的小说很有趣,小说背景是我没有经历过的年代,让我感到新奇。小说主角是名独中生,让我在聆听她的分享时,能更有代入感。最后,方老师还提到,写作不是个高收入的工作,应该努力读书,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才能找到一份能支撑自己兴趣的工作。
方老师的说话方式、表达能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她咬字清楚、讲解清晰。方老师说故事很生动,配合着呈现的图片,比如:新山的水蒸发后集结成云后,也许会飘到新加坡然后下雨,带出了一种复杂、友好的关系。我要向方老师看齐,努力提升想象力。我也学到应该多观察周边的事物,这些细小的东西可以让小说更生动。方老师还提到很多书中角色的遭遇,让我感受到故事角色所受困境和情感。希望在未来,我的写作能有所改进。■
通过著作讲解如何写小说 张皓斌(高三文商廉)
通过分享人方肯老师解说她的小说《海峡边城》里的一些剧情与角色,颇有效解释了什么是小说真正的灵魂,那就是“人”。我学到人的情感在小说里扮演者很重要的一个形式,人本身才是推动整个故事情节发展,大于背景发展、心理情感变化的主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