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难忘的文学课 林语煊(初一义)
傅老师的无私分享,让我更深入了解文学的意义、写作方法、创作目的。也让我领悟了部分闻名诗词创作的背景、原因和其内容等。文学真是奇妙!听傅老师的分享,知识内容之丰富令我难以平复当下不可思议的神情。感谢校方和傅老师,让我有一场惊天的获益之旅,谢谢!■
切勿迷失在繁复华丽中 伍悦瑈(初二仁)
华丽的文字无法表达准确的情感与感受,在描述中我们需要做的是掌握诸多的词汇描写,并且需要写得贴切,读者才能清楚地明白我们要表达什么,而不是迷失在繁丽修辞手中。其中阅读也能增加对自身情绪的了解,只有如此才能写出影响他人感受感动的文章。■
留下存在的痕迹 林怡岑(初二爱)
文学的定义很广泛。就像傅老师所强调的一样,文学作品是感动。我们感受别人所感受的,在无数个作品里感受时间、人性和世界,并想方设法给予内心那种无以名状的感受一个准确的定义,让它能够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读者眼中。观察是创造任何一个文学作品都需要的一个动作。要能够从周遭环境中平凡普通的事物中找到那些“不平凡”的事物,并将它记录下来,是我们人生的一种表达方式。如果没能够从身边的事物中体会感受,那我们也就离文学很远很远。听了傅老师的分享后,我深深感受到自己能够写能够去感受的那种荣幸—— 也许我们的生命真的很短,但能够有一支笔来让我们将自己的故事写下,让其他人能够知道我们曾经存在过,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
将心比心的文学奥秘 陈乐榆(初二忠)
这次的爱阅读读书会让我知晓文学的奥秘,分享人傅承得老师详细地讲解每个诗或字的含义,让我知道文学是什么,为什么,又为了谁而写。文学就是一门艺术,文学感受人生,文学把你的感受化为感动。我也学到好的作品应该具备的两大因素,真实感受与令人感动。感同身受的同时也要将心比心。文学要有感受,要能感动,且也要透过文字,让他人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是作者与读者的互文 李彦菲(初二义)
傅老师的分享内容无不围绕着“感受”这两个字。傅老师强调一个好的文学作品是拥有透过文字表达出自己的三感:感受、感动并且能让人感同身受。同时,他也告诉我们很多时候真正能让人感同身受的作品是不需要利用华丽的字眼去装饰,反之,简单通俗接地气的白话更能打动人心。他举例:音乐家把感动化为音符和节奏,画家把感动化为线条和色彩,作家把感动化为文字,没有感受,就没有感动,没有感动,那观众、读者便没有了感同身受!或许我们可以试着将感受到的意境化为文字,日复一日的练习终将能写出令人感同身受的作品。我们除了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感动,也不要忘了向别人学习,去理解别人想要表达什么,感同身受本应有来有往。傅老师还为本次分享用心地准备了一份讲义!本次的活动让我获益良多,感恩!■
文学是另类的人生体验 黄奕淇(初二信)
我觉得傅承得老师讲得很好,文学是艺术,文学是要用感觉感受到,每一件事情都是看你用什么感受来看待,阅读一本书,带你进入不同的世界,体验不同的人生。傅老师也讲了许多诗,讲解诗中的情感。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经历有不同的感觉。■
为写而写的作品无法引发共鸣 颜悦琳(初二平)
傅老师在分享过程中提到了很多诗,大部分是古诗。这些诗都可以被称为艺术。这些文字是写作人表达自己的感情、感动、感受的一个媒介。生活中有了感受,才会有这些文字,才会产生文学。
傅老师也提到写作文要有想表达的事物,不要为写而写。我认为这是现在大多数人写散文、小说亦或是其他类文体的故事时最大的通病。因为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只是为了符合某个写作主题而去编一个故事,而不是从生活中抽取一个真实的感受。如果写的人都不确定故事要表达的感情,读者又怎么能够与作者感同身受,去了解故事要表达的重点呢?■
文学的本质是生活的瞬间 吴宇柔(初三仁)
受益匪浅不足以表达我对这场读书会的心情。傅老师列举许多古人的诗句和现代文学的一些例子,让我融会贯通,豁然开朗。生活中不乏美景,转瞬即逝的瞬间等等,我们深入文学去探讨,即能了解文学的本质就是生活,细心观察和做“他人的眼睛”。■
敏锐对生活的观察,将心比心 陈若恒(初三平)
通过这场读书会,我学到了如何让作品令人感受、感动,并感同身受。要写出好的文章,首先必须具备敏锐的五官以及将心比心的能力,否则写出的文章将缺乏情感、缺乏对生活的真实写照。■
谱写生命独一无二的表达 陈砾暄(初三爱)
我很感谢傅承得老师抽空分享许多好诗及他对每首诗的耐心讲解。此外,我非常认同他说的话: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命内容、不同的生命感悟—— 自然也会有不同的生命表达方式。生命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如文学、艺术等等。■
多看多想,言之有物 洪彦(初三智)
傅老师分享的内容中穿插了很多诗句来做例子,让我觉得他很有文化。听了傅老师的分享后,我领悟到应该在平常好好观察身边的事物,发挥我的想象力,多用一些写作手法,多看书,用更好的比喻来打动人心,让我的文章写得更好,让人感受到文章里要表达的情感,同时要言之有物。总而言之,我在此次读书会学到很多,这也是我最近参与的活动中最好的一个。■
融合主观与客观的技巧 李家慧(初三智)
傅老师的词汇深广,触动极深,让我肃然起敬。我会记住傅老师所教的技巧,把它运用到我以后的作文中,让自己的感受变成共有感受、让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作品、让客观的说法引到自己主观的看法;多用五官感受,写出真实感,代入形容词和修辞手法、多阅读、多练习、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动。真是获益良多的读书会,我希望我以后的作品可以进步,也可以像傅老师一样具有影响力和完整的表达能力。■
用看世界的眼睛看世界 廖子昱(高一理仁)
傅承得老师告诉我们要从生活周遭的事物来体会,感受。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身边发生的事物,通过感受这一切,来更好地表达我们身边所发现的,经历的事物。我曾经看过一句话“要想看见真正的世界,要用云的眼睛去看云,树的眼睛去看树,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世界的眼睛去看世界。”只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就能感同深受,身临其境地描绘出我们身边那些美丽的,独特的,不为常人所知的事物。■
文学是生活片段的缩影 许畯棋(高一理忠)
如薰衣轻轻飘舞,外貌宜人,香气十足:上得作花袋下得插瓶。在这过程人们做的是感受,感动,感同身受:感受薰衣草的芬芳为其感动,再与其花语感同身受。文学犹如此,好的作品一定有这些要数:真实感受,令人感动,综合起来就是“感同身受”;感受、感动、感同身受远远不止应用在这些,倘若生活上的每个事物不用心去感受,我们就无法收获感动,更不会有机会感同身受!我们也将与文学,渐行渐远。与文学渐行渐远是各位笔者、文友最不所愿之事。努力发展对文学的阅历,让每一次经历,都成为感动的泉源。文学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深刻记录: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片刻的时光,回忆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再落笔。文人的人生需要如此,感受感动感同身受,让心灵得到净化和滋养,让我们与文学走得更近,更深,更长久。■
欣赏前人的作品以找到自身风格 林家玄(高一文商勇)
在读书会结束后,我知道了如何感受身边的美好和事。傅老师用较通俗的方式让我了解到如何以文学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在傅老师举的例子中,很多都是我学过或我自己上网看过的诗歌,如乐府诗、李白狂傲豪迈的诗等,我学到通过诗歌来了解个人的个性。我认为这次读书会学到的知识,在我往后写作文时多少会有所帮助,也让我致力于找到专属我自己的表达方式。■
文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共情与表达 陈佳欣(高一理义)
傅老师与我们谈了文学三感,过程中他分享了许多诗词。我学到一部文学作品需要我们的想象力以及运用我们心灵的耳朵去欣赏,从中感受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意境等。傅老师最后也提到,他认为能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感动,并能让人感同身受,就是好的文学作品。这就是文学的可贵之处。■
感同身受的人生 颜悦恩(高一理信)
果然,一味地固步自封不去听一些文学前辈的指点很难在写作上更上一层楼。我觉得傅老师的分享对所有人都有很大的帮助,毕竟傅老师有在倾尽全力地传授怎么开始一篇文章或者怎么让自己文章的措辞语言更优美。我相信在苦恼该如何增加文章的流畅性和新鲜感的人已经通过这次的读书会得到非常有益的答案,那就是去感受自己或别人的人生,并且以感性的角度去对生活中的事物表示感动,站在不同的角度设想当事人或物当下的感受,相信通过这样设身处地的办法我们都可以写出一篇篇触动灵魂的文章。■
破茧成蝶的文学 彭瑜欣(高一理仁)
感谢傅承得讲师用心为我们准备这次的读书会。我从中学到了很多,这些对我往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说:文学是把生命从一颗卵变成虫、蛹,然后化成蝶翩翩飞舞的艺术。在我的理解,这段话指的是用心观察,观察“蝶”的形成背后的故事,这也是文学的重点—— 用心观察。观察使我们看见身边的美。■
在悲欢离合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陈芊彤(高二理爱)
此次的读书会将文学比作生命的不同形态,展示了文学的成长。文学像是一颗卵,通过不断的积累,最终展现出翩翩飞舞的美丽蝴蝶。通过文学作品,我能够感受到不同人物的情感,无论是喜悦、悲伤还是愤怒,建立深厚的情感连接,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寻找意义,明确自己的存在,从而在茫茫人海中坚定自己的步伐。■
热爱与坚持是培养“文学三感”的前提 叶子玮(高二理爱)
这场读书会所强调的文学三感,是我认为可以提升文学能力的最根本。通过这“三感”可以理解到别人不能理解的部分、写出别人写不出的文章,证明了这“三感”的重要性和难度。这三感需要耐心、投入、自愿才能达成。让我明白欲提高文学方面的造诣着实不简单。若是对文学没有展现出热爱和坚持,那必定离文学很远、很远!■
文字的演变承载了人的文明与情感 王伟权(高二文商平)
傅老师对文字的看法和我不谋而合。每个人生下来都有意识及想法,自然便会有表达欲、倾诉欲,正是这种表达欲,造就了文字。文字一开始是各种动物的特征,猪蹄留下的脚印代表猪,鸡爪留下的印代表鸡,进而有了一个又一个的符号及象征。后来,也应用到人身上。有了一个又一个为人所用的文字。这些文字可以表达思想感情,承载思想感情,进而承载文化与文明。易经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从一开始的“喜”“怒”“哀”“乐”,到“喜极而泣”“怒不可遏”等,需要越来越贴切,去尽可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各种词藻修辞层出不穷,便有了文学、艺术,表达感情的欲望。■
贴切表达当下的心绪 刘施宇(高二理信)
这一场爱阅读读书会让我获益匪浅,非常喜欢傅老师在回答时候说的这一句话:“文字无需华丽但需贴切”。虽然是很普通的一句话,但于我而言,它点醒了我,让我领悟到原来我时常认为作文低分并不是因为用字不华丽,而是表达方式的贴切程度不足以支撑我心所想。同时,我也很喜欢傅老师带出的“观点-感受”。就如傅老师的举例,看到花,感受是什么。以我的看法,重点在于用心感受,把主观的想法带入当下的情景,融合才能更确切地感受自己当下的心情与情绪。再次感谢傅老师的分享和学校的安排,谢谢!■
文学三感是创作核心 谢一嘉(高二理爱)
感受是文学创作的起点,文学创作源于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体验。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个瞬间,都是文学的源泉。这让我回忆起那些被我忽视的小事,比如雨中的花朵、夜空的明月。平日里,这些景象或许平淡无奇,但用心去感受,便能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故事。
感动是文学的核心。文学不仅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更是通过文字触动他人的心灵。我认为那些让人潸然泪下或会心一笑的文字,正是因为作者在其中倾注了真挚的感情。作为一名作家,只有在文字中融入真实的情感,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从而被深深打动。感同身受是文学的终极目标。人都有感受,但每个人的人生历程不同,自然而然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好的文学作品应该让众多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达到更深层次的沟通和理解。■
欣赏生活的情境 陈钦彦(高二理爱)
本次读书会最让我深受启发的是傅老师说:“文学是一种感受,短短几十年当中能否活得充实以及能否将有限的人生活得无限。”文学最主要的不是讲道理,文学是让我们去体验没有体验过的事情,让我们感受没办法表达出来但别人帮助我们表达出来的事情。不仅如此,傅老师也分享了小时候和姐姐去看花开的故事,从而产生许多感受的事例,告诉我们要懂得在生活里去欣赏周边的一些事情。
傅老师也从不同的感受举例。例如开心时看雨中的花会认为它保受雨水的滋润茁壮成长,是朵坚强的小花;可伤心时看同样的一朵花却认为它很可怜。从这两个例子中,傅老师巧妙地带出了人在不同的感受之下看到同一个物品能够拥有不同的感觉,从而带出文学作品中“感受”的重要性。要写出文学作品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感受。文学的美丽之处在于我们不必真正抵达作者所描写的地方美景,只需要透过文字的描写仿佛身临其境,能够听到当时花落的声音,能够嗅到花香的味道,能够看见花落的样子。■
擅于发现艺术的影子 黄靖伊(高二文商智)
文学、艺术都源自于生活。生活是一个最直观最贴切让我们去观察艺术的实体课。不论是古人还是如今的我们都是通过在生活中不断地经历、体验、去渡过磨难、去迎接美好,把这些事记录成一个启示录,用文字代替图画代替声音,把我们的辛酸苦辣、甘甜、激昂的时候用自己的文字言语一一表达。其实我认为文学不应该受限,大家都有自己的行为艺术、有独特的自我表达方式、大家风格各异,当一篇文章、诗歌、散文被拿去竞争以后,难免多多少少会有几篇不错的文章被淘汰了。所以无论如何,只要能够从生活中发现艺术的影子,大家都可以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及艺术家!■
真诚对待文字 马慧晶(高二文商礼)
非常荣幸可以参与此次的读书会,让我对文学的“感受、感动、感同身受”和深度有了新的认识。傅老师的分享内容丰富、生动,并且引用了许多经典例子。正如傅老师所说,文学是为了感受人生。感受需要用五官,感动需要用心,感同身受则需要将心比心。
写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多使用修辞等多变的技巧,发挥想象和创造力来表达自己心中的艺术。多阅读优秀作品也有助于提升文学创作水平。细腻的描写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作品的每一个细节。这些细腻的描写能引起读者的感官体验,从而产生感动。最后,想学习创作,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人或事物来开始。例如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所闻和感受在手机或通过拍摄照片来捕捉自己的灵感和创作素材。■
利用所看、所触的一切雕刻诗意 谢欣恩(高二理仁)
傅老师对文学创作和领悟非常有深度,尤其在“花瓣凋落有声”的部分,绘声绘色地让听众感觉真切地看见花瓣缓缓落下的一帧。“文学是艺术”,这一句话很快便点醒了我,在参与活动前,我一直苦恼于怎么将诗写得更美,更自然。我总顾着将诗的双层含义表达出来,但写出来的诗却不具有诗意了,终于我找到了答案。文学是感受、感动、是让读者感同身受,再透过想象与创造去雕刻来表达思想感情,我所听、所看、所闻、所触,都是表达的关键。此次的读书会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我受益良多,感谢傅老师。■
擅于发现艺术的影子 黄靖伊(高二文商智)
学习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没有捷径。唯有不断地积累知识,锻炼能力,仅此。在这个过程中,方法和态度同样重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同时,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也是我们持续进步的关键。
此外,分享和合作也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次的读书中,我们能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启发,上至古代诗人的著作,下到写作路上的困境。每个人的观点和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价值,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发现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感恩本场爱阅读读书会。■
优秀的作品能跨越时间 古惠馨(高三理孝)
傅老师的分享启发我很多,尤其在写作方面,傅老师那句“好的作品不受时空的限制”,于我而言,好的作品应该是一个与人对话的载体,阅读过去文人的文章就好像他们穿越过来和我说话一样神奇。傅老师也提醒大家写作的要点,不追求文章有多么华丽,还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章,要写出独一无二的自己。■
朴实的词汇亦能承载丰富的情感 萧钿沁(高三文商平)
在高中多年的作文创作中,我时常都因为自身为追求华丽的词藻而面对所谓词穷的情况,更会因自己对于各种修辞方面的理解不够深而常常导致自己的作文拥有种种的不足,却没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而原地打圈。经傅老师所带出的道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让我明白了在要求自己写出流畅,又能写出自身所要表达的内容,最重要的便是词汇,并不是所谓华丽的词藻,而仅仅只是普通的词汇量便可做到。在拥有足够的词汇量的同时也要拥有自身足够的情感,才能写出一篇富含感情的佳作。■
主讲人的分享让我获益良多 汤子萱(高三文商智)
身为一名高三生,看到这次的主讲人是傅承得老师,我实在想了解这位出现在华文课本里的人物到底会如何述说文学。高三成年礼唱的那首《生命的蜕变》,还有华教宣传歌曲《一颗种籽》,都是由傅老师所填词。于我而言,能够听傅老师说关于文学,实在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我实在喜欢傅老师说关于姐姐带弟弟在雨中看花的故事,仅仅是聆听,便让我联想到雨中看花那种意境,是那么地唯美,如同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美。而这个环境的美在于感受的不同随之改变的,如同傅老师说,他认为文学就是表达感受同理。同时,傅老师分享的诗经等作品,加上他的简述,和感受,都让我觉得受益良多。同时,傅老师分享的诗经等作品,加上他的简述和感受,都让我觉得受益良多。这次的读书会实在收获满满!■
感触是理性与感性的交融 沈嘉仪(高三文商廉)
我对于无法参与活动的前半部分而颇为遗憾,但仅听后半部分的分享对我的启发也不小。其中,最为重要的要点也是这场活动的主题,即感受。任何一段文字的书写都应该是理性与感性的交融。当我写下一个句子、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那都是对我生活中—— 大至全球时事,小至一草一木的感受。如果不是这些感受结合所学,那么文字将是泛白空洞。看到花、草、月亮,你有感受吗?傅老师举了非常多诗歌作为例子,如李煜、李白、杜甫、苏轼等不同时代的大文豪的作品,通过解析诗歌来表达这些诗歌源自诗人对某些景物、景象的感触。因此当一个人对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没有任何感觉,他将无法创作。这使我再次印证了创作的最根本灵感即是生活,从感受自己的生活,再感受别人的生活!■
真情流露胜过一切修饰 刘宇恩(高三理孝)
我学到写作不需要太华丽的修饰,最重要的是真实情感的流露。分享人傅老师的谈吐气质可以显露出他的文化修养很高,他也分享了许多古人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感受的作品,让我获益良多,让我对傅老师更加钦佩。此读书会成功激励我要多写作,提升写作技巧。■
去除堆砌华丽的文字 陈子迅(高三理仁)
“这不是我们学过的课本文章的作者吗?机会难得赶紧报名。”这是起初引导我报名这一次读书会的契机,即被誉为马华诗坛的瑰宝的分享人—— 傅承得作家。经历了这一次的读书会,分享人傅老师也解开了困扰我许久的问题,即“我究竟为何而写作,这样的写作又是否具有意义?”我们平日里的写作往往都与自身的课业相挂钩,似是为了分数而去写作,不带有文章中应有的感悟、经历,有的仅仅只是草草查询资料后便开始运用各类词汇将其堆叠起来,毫无灵魂的文章。而正是这样的举动也时常让我感到迷茫。经傅老师所说,写作,并不一定因成堆华丽的辞藻而变得优美,其中的关键是我们在自己短短一生中所看所听所闻之事物,是我们对于自身所看过的景物的感悟赋予其灵魂。这一点也点醒我,让我期望自己可以放下一贯所行的机械式写作,可以不用再麻木地堆叠所谓华丽的词汇,也可以掺入自身的情感,并且能同时感受到他人之感受,创作称得上将心比心的一篇“好的文学作品”。■
好的作品令人感同身受 陈晓琪(高三文商礼)
通过此次的爱阅读读书会,我深刻了解到什么是文学。傅承得老师很详细讲解关于一些诗歌的赏析,让我更清楚及明白诗歌想带出的思想和情感。我很喜欢他的一句话:一个好的作品应该是真实感受,能令人感动,这样才能透过文字让他人感同深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