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hinhua.edu.my
还不错,一次过听几本好书
2018467@hinhua.edu.my
喜欢因为可以一次过听到很多不同的书而且也不会很无聊
2019246@hinhua.edu.my
喜欢,因为互相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意见,同时也可以了解大家不同的看法,值得深思。
可以听不一样的故事 有很多交流 短时间多本书 高效率!
2019030@hinhua.edu.my
喜欢,接触到更多好书
2019293@hinhua.edu.my
我个人觉得我喜欢,听着不同说书人介绍不同的书籍,还是蛮有趣的啦。
2019244@hinhua.edu.my
喜欢,可以在大约一个小时内了解更多的书籍
2019442@hinhua.edu.my
喜欢,因为这样可以让我认识到更加多的人也可以认识到更加多的书籍和作者
2018365@hinhua.edu.my
当一个读书会以多人形式举行,它必将面临一种风险,即流于表面的精彩却不深刻。但这次有个奇异的现象,这次说书的内容隐秘地形成了一个共同的主图。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分散的内容集中成几个课题:资讯发达、人类发展、弱势群体、社会人性。而我们可以简单地分类为:人类群星中好看和不好看的星星。这个现象表示此次读书会被无意识地集中在一些有着共同点的课题,于是它更为深刻。
2016408@hinhua.edu.my
我喜欢以多人形式的读书会,因为可以同时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书籍,了解其魅力,并尝试去看我感兴趣的新类型的书。
郑健濠《暗淡蓝点》
从来没有看过这类书籍 相对比较吸引我
吴楷琳《正常人》
正常人还是奇怪的人在书里不被定义。根本没有所谓的正不正常,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才是最正常的自己
郑健濠《暗淡蓝点》
我个人觉得他所推荐的书我非常感兴趣,他讲解得蛮仔细,从人类一开始认识地球,至到旅行者号,这代表人类发明了许多仪器,去探索地球以外的世界。从那本书中我们就可以认识更多关于宇宙的知识了,如果能从那里找得到这本书,我很愿意抽出我的时间去阅读的。
郑健濠《暗淡蓝点》
因为宇宙这个话题是我有在关注的一个话题,我本身有在看老高的影片,对这个话题也就比较关注,其实我们在宇宙眼里就是一个小小小小的尘埃,我们不一定是宇宙的唯一生命,宇宙里可能蕴藏着许多生命,只是他们与我们的形式不一样,又或者我们还没发现而已。但是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地球,不要伤害它,它虽然只是宇宙中其中一个星球,但是却是我们居住的地方,我们的母亲。
郑健濠《暗淡蓝点》
人类终将毁灭,或者人类渺小低微——但人类的群星闪耀是我们有勇气发展、开发甚至侵略,甚至能说是人类让人类有尊严地活着。我们因渺小而伟大,但不代表人类所创造出的抽象都是渺小的,人类史上所分支出的无数学派与文化恰恰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力量。我们是暗淡蓝点内部的光点,太阳照射地球,照出华美的袍上的一群虱子,虱子说自己是虱子,但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地球上的物种都明白一个道理:虫子是杀不死的。
郑健濠《暗淡蓝点》
kenho 推荐的书的内容非常精彩。起初看封面和书名并不太感兴趣,看起来很像讲政治的。但是听完后发现原来内容触及了天文和人类文明发展,这尤其让我非常感兴趣。毕竟自己最近在读的是苏菲的世界,开始从宇宙的角度来看人类这渺小的存在,kenho 介绍的书一开头就把视角放到宇宙,先从看地球的外貌,发现根本看不到任何人类的踪迹,再后来推到更远处,连地球的轮廓都难以被发现,这总是让我感觉非常震撼,我们伟大的发明,伟大的历史,不论是建筑科技还是思想,其实在宇宙视角看来只是个微不足道的晨露。甚至,到后来kenho。 用的,外星人来到我们地球的例子,发现人类都一直在破坏自己的星球,更让我意识到,我们始终只是困在这小小的星球小小的世界,甚至我们自己本身也始终困在自己小小的圈子,为等下要吃什么发愁,为当下一时的成就欣喜,或是为明天到底要不要减肥要不要努力读书而焦虑。但在宇宙的视角来看,这些根本一点也不重要。不论明天我们成功与否,不论有没有减肥成功,宇宙固然存在在我们无法触及的部分,我们就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吴振耀《以母之名》
其实我在班上口试、听了振耀的说书后便立马奔向图书馆去借了这本《以母之名》(《天生有罪》)。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标题,还以为有关严肃、晦涩的课题,结果发现整本书都很轻松欢快,作者以自身的幽默讲诉最真实的世界面貌和自己的人生经历给我们。但这本书不全然是搞笑的,它也有令我愤怒悲伤的情节,如街区人们的生活。在街区,他们仰赖着犯罪、在黑暗里过活。通过这本书,我又再次的认识到世界的黑暗其实是很正常的、我们必须以最普通的心态去接受和看待黑暗。有些犯罪固然令人愤恨,在我们的脑海中无数次想要把这些罪犯千刀万剐,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来说,犯罪让他们能赚钱养家、拥有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抑或是犯罪给予他们一个途径去对世界发出控诉和愤怒的喊声。虽然作者没有很激动地抒发他对黑暗和当时社会不公现象的情绪,但足以引发我对这些现象的深入思考。
陈拥《Gypsy boy on the run》
陈拥同学一开始问出那句“性侵的施害者与旁观者究竟哪个更有罪?”,让我忆起了我内心那个“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男生被性侵的痛楚绝不会比女性受害者来的低啊!施暴者固然有罪,但其余旁观者的沉默与不作为是否也有罪?
这让我想起了,先前华文课上的小小说《我的车不拉你这样的人》。倘若旁观者站出身来,若只是被打一顿仿佛是舍生取义般的英雄的化身,但如果施暴者采取“谁站出来就连同强奸谁”的做法,恐怕我也会缩在角落瑟瑟发抖。的确,人多力量大,但往往为了正义而奋不顾身的人却是极少数的,到那时,身为旁观者的我还有勇气站出来吗?我们不是常在书中读到“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吗?但事情发生后,他人在你背后的指指点点,对你的恶意揣测,造谣你是如何淫荡的女人,塑造你是怎么个伪正义使者,批判你是多么的愚蠢鲁莽,在刺耳的声音中,我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得以坚定不移地聆听自己的内心,承受住所有人的眼光,甚至不能接受他人带有怜悯目光或同情的话语,一切安慰在现实面前都太苍白无力了。
虽然我对其他同学推荐的书也十分感兴趣,但陈拥同学就凭借着这一句直击内心的问题让他在其他说书人面前脱颖而出。我在网上也搜寻到了此书的同名改编电影,而且还有本尼迪的出演!天哪,这不禁令人更期待啦,种种迹象都在指引着我,看来,我要去读这本书是一个天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