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學與評量

(一) 能善用各項教學設備與資源,發展各領域課程及教材,進行教學規劃。

1.各領域教師有效運用並自製教具,引導學生融入課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提升學習效果。

各領域教師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時融入實物操作設計,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對學習內容有具體的經驗後,進而內化成為學習歷程。

數學領域:透過多元的教學設計、教具操作,讓學生從具體操作轉化抽象符號,並學習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國語領域:透過照片、實際體驗等活動設計,讓學生透過各種策略連結文本,並樂於閱讀,愛上寫作。

英語領域教學:設計多元的教學活動,增進學生學習動機及成就。

低年級以肢體律動、唱遊學習英語

高年級體驗英式下午茶會

老師設計遊戲,讓學生驗收學習成效

自然領域:教導學生使用各種實驗設備,觀察、紀錄學習。

社會領域:帶領學生進行社區、家鄉踏查,實地走訪重要古蹟和據點。

走訪東門城

參訪辛治平校長故居

走訪社區的宗教據點-法祖公廟

本土語領域:透過唱遊、生活、風俗體驗,增加學生對本土語文學習的動機。

老師以有趣的唱遊教學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學生以唱跳展示本土語學習成果

老師教導學生製作客家料理,體驗生活

藝文領域:老師規畫多元的創作方式,讓學生參與校內美化,將創作實踐在生活中。

高年級學生設計、製作純手工校慶邀請卡

學生設計、彩繪兩段式開門安全警示區圖示

學生學習以數位相機紀錄眼中的世界

藝文領域:教師指導高年級學生學習商品設計、製作,當作自己圓夢課程籌措旅費的收入來源;此外,學長姐也學習如何指導學弟妹製作商品。

高年級學生練習指導學弟妹製作商品

學生學習商品設計,製作籌措旅費的商品

高年級學生設計宣傳海報為自己打廣告

2.教師運用圖書館藏、網路資源、資訊設備及數位教學軟體,進行課程教學。班班設有電腦及電子白板,教師可隨時將最新資訊及科技融入教學。

3.教師結合時事與生活經驗設計課程並進行教學。教學設計連結學生經驗,將生活及時事議題融入各領域教學。另透過引進多方資源,呈現多樣貌的教學活動。

食農課程:透過實際耕種、照顧作物體會耕作的辛苦與喜悅,並學習以各種料理方式處理食材,享受收成的喜悅。

自行車課程:從基本騎乘、基本維修的學習,高年級學生可自願參加通過自行車駕照考試。校慶、淨灘、探索課程等活動,學生自然而然將自行車當作交通工具。

高年級自行車考照

學習自行車基本修繕:內、外胎換胎

校內練習自行車車隊騎乘要領

4.推動戶外教育,帶領四~六年級學生完成合歡山、雪山課程;帶領高年級學生規畫探索教育課程(105艷陽下,讓我們騎車吧!/106齊力原夢)。(探索課程FB粉絲團)(探索課程部落格)

5.教師申請外部資源進行教學規劃,如藝術深根計畫引入專業木工師資教學、荒野協會環境保育課程、雲水行動書車增加學生閱讀視野、主婦聯盟綠繪本課程、學學文教基金會台灣色彩課程、珍古德協會根與芽環保藝術踩街課程等。

藝術深耕:104-107學年度溫暖木頭人四年期計畫,透過專案經費邀請木工老師入校指導學生木工製作。

廣達游於藝:自103學年度起,申請廣達游於藝同盟展,由校內中高年級學生擔任導覽員,讓全校師生在校內就能看到藝術展覽。

生態保育:申請荒野保護協會課程,讓學生透過濕地踏查、淨灘活動,體認環境保護的急迫與重要。

學學文教基金會:尋找台灣色彩計畫,帶領學生尋找大湖的色彩,完成感動雞彩繪,作品於學學文創展出。

珍古德協會-根與芽計畫:申請協會講師蒞校指導以廢紙創作環保藝術,並帶領學生參與藝術踩街活動。

美感教科書計畫:配合版本申請美感教科書讓學生使用,並邀請美感教科書團隊到校與孩子互動,討論生活美感。

雲水書車:每學期申請行動書車入校,孩子三三兩兩在大樹下享受閱讀的美好。

6.教師運用外部資源進行教學規劃,將學生學習觸角延伸至校園之外。(外部資源運用)

(二) 能進行多元、適性、有效之教學活動並進行多元評量,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1 .擬定本校成績評量辦法,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表現並調整學習方法與態度,讓教師了解學生學習需求及輔導學生適性學習,讓家長知道學生學習表現與老師共同協助學生有效學習。(成績評量輔導小組成績評量辦法成績補考通知表件 )

2.擬定定期評量命題、審題機制,依據評量結果進行自我試題分析研討命題教師透過雙項細目分析,進行評量工具分析及檢討,審題機制。

3.教師研討多元、適性的教學與評量方式,發展多元評量模式,讓學生表現。

4 .建置流通硬碟NAS歷年試題資料庫,供老師針對各領域評量設計參考。(105-106試題資料庫)

5.規劃多元學習的成果發表會:於校慶、五一綠市集、休業典禮、廣達游於藝展覽等活動,提供學生不同面向的展演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