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從出生到成人的全方位教學法

《全人 : 從出生到成人的全方位教學法》


本書出版於 1996 年,可作為家長、教師及關心當前教育的人們認識蒙特梭利教育的入門書籍。書中除了提及蒙特梭利的理論與實務通論,並介紹四個發展階段的內涵,作者寶拉‧波克·李拉德(Paula Polk Lillard)(註 1)另以較多的篇幅介紹第二發展階段(6 至 12 歲小學學童),蒙特梭利教師自身能如何預備,以及在課程內容和環境方面能如何進行準備,以引領孩子進入一個不一樣的學習環境。 

 

第二發展階段(6–12 歲)孩子的改變


書中提及關於此階段孩子的樣貌,最明顯能觀察到的,便是身體上的變化,這樣的轉變使得他們精力更加旺盛、喜愛冒險及勇於面對挑戰。孩子探索的焦點從具體轉為抽象,其好奇心及對知識的胃口將大為展開,因而,蒙特梭利將兒童此階段稱為「知性期」(intellectual period)。而「外出」也是此階段孩子特別喜歡的活動,他們認為這是追求獨立的方式,能暫時脫離自己在家中所謂「孩子」的角色。此外,蒙特梭利也觀察到此階段的孩子喜歡玩社會遊戲,他們喜歡自己建立新規則及組織團體,例如:發展彼此共通的秘密語言或暗號、穿著特殊裝扮、設立秘密基地以及奇怪的儀式或癖好等。孩子渴望成為社會的一員,也開始對許多事情產生更深一層的道德認知,而透過這樣的過程,預演著成人的社會生活。


蒙特梭利小學教室的樣貌


對於多數都是接受傳統教育的成人,作者拋出一個問題:若曾經參觀過蒙特梭利教室的人,應該會不由自主地想了解,孩子是如何知道要在教室裡做什麼呢?


作者提及家長只要一進到蒙特梭利小學的教室,立刻能看到各種書架及書櫃上能幫助孩子通往獨立發現之路的所有教具,而這些教具正能引導孩子到教室外探索,踏入社區及其之外的世界。


作者亦分享自己曾經去到一間蒙特梭利小學教室觀課,而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發現教室裡處處都在工作,孩子就像一群專注且忙碌的蜂窩,並且他們工作內容的程度也相當驚人。她看到孩子在合作時所顯現的篤定特質,其行為反應出對於他人及工作的尊重。


這群工作中的孩子,總是不停地做著事、降低音量且自發性地交談著,工作時顯得自在而愉悅且充滿著自信,她彷彿能感受到孩子們正在蓄積著能量,教室裡洋溢的氣氛是充滿期待的,而這樣的期待並非是傳統學校放學那種興奮的感覺,而是蓄勢待發、隨時準備進行另一項工作。

蒙特梭利小學的課程內涵:主軸課與基本課


關於蒙特梭利小學的課程內涵,應該是令許多人所感到好奇的。蒙特梭利指出小學學童「是想像力在教育他們」,她選擇想像力作為小學教育的方法。


在第二發展階段中,蒙特梭利認為小學環境不能由個別教師隨己意任意安排,其架構應該「科學化地加以計畫並有條理地加以組合」,因此她著重於「宇宙教育」(Cosmic Education),認為教師應善用整體觀看事物的心理狀態,好讓孩子注意到宇宙中的萬事萬物乃息息相關。而當孩子想理解每一件事物時,他們眼前的世界便能滿足這樣的需求。


為了將宇宙介紹給孩子,蒙特梭利設計了「五個主軸故事」(亦稱為主軸課)及許多小故事,教師應依序和孩子分享五個主軸故事:地球的創造(the creation of the earth)、生命的起源(the beginning of life)、人類的出現(the coming of human beings)、人類溝通的工具(語文,language)及數學(mathematics)。透過這些故事的分享,孩子可以了解到其中的事實(意即人們所知道的宇宙真理),這些將能吸引孩子的想像力,進而想更為深入地了解這些事實與其中的意義。關於這些故事,教師並不是將所有資訊都塞給孩子,而是希望能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當孩子逐漸長大,這樣的興趣亦將隨之日益拓展。


除了主軸課之外,蒙特梭利亦規劃「基本課」(key lesson)。前者是架出骨幹,為孩子開啟一扇通往宇宙的大門,後者則是在這五大主軸故事的特定領域中,帶領孩子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索、引導孩子追尋更為詳盡的知識內容,而這樣的內容必須是重要關鍵概念。這兩種課程的連結,便是蒙特梭利小學教師推動宇宙教育的方法。


「透過這兩種課程,孩子便能認識到,宇宙是經過億萬年的演化,宇宙的存在靠法則與秩序,所有植物、動物及其他生物的生存,也全靠這個。漸漸地,他們了解到,他們也是宇宙秩序的一部份,並參與宇宙生生不息的生命。」


延伸閱讀:蒙特梭利知多少#6〈蒙特梭利的教育思想 ─ 宇宙教育〉




自由與責任


關於達到宇宙教育,尚有一個重要的要素,那便是自由以及承擔責任的能力。而為了培養學生具備這樣的能力,可透過以下幾種方式來進行:


填寫日誌:教師教導孩子留意自己的行動,並對於自己的行動有所負責。


個別會談:為了導引孩子對活動的選擇與態度,並注意到每一位學生,教師會定期與孩子個別會談,而會談能幫助孩子逐漸為自己的工作擔負起全責。


環境的維護:教師會分三階段引導孩子透過思考及規劃來執行打掃整理。


擴大的環境:當孩子能維持教室環境整潔,便得到一項新的自由 ──「外出」(going out)。教師可分為三階段進行:學校內的其他校舍、學校的校園(自然環境)、校園之外的社區。


社區服務方案:蒙特梭利觀察到小學高年級這個階段的孩子充滿著熱忱與悲憫之心,她認為藉由引導他們了解到「自己有能力幫助有需要的人」,能幫助他們增強自己的信心與信念,因而她提倡一項措施 ── 規劃與執行「社區服務方案」。孩子能在服務的過程當中觀察到他人的需求,並透過實際參與服務,體認到服務的真諦。


尋找學習夥伴:孩子需要自己負責他們的社交,只有用這種方式,他們才能從經驗中,學到成人生活必備的技巧。讓孩子自行選擇夥伴,他們便會漸漸發展出明智抉擇的能力,尤其,他們會發現不一定要和最好的朋友同組工作,且各式各樣的夥伴比同一類型的夥伴,能帶來更豐富且具啟發性的經驗。


註 1:

本書作者寶拉‧波克·李拉德(Paula Polk Lillard)為當今國際上蒙特梭利教育的權威,其於 1982 年在美國伊利諾州創辦布拉福森林學校,並曾擔任小學教師及校長,亦曾出版關於蒙特梭利教育內涵相關書籍,如:《蒙特梭利教學的新視野》。


作者:TMEC 研究專員 王欣 2021.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