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評量表

2019/3/27 │林梓琦(國立政治大學蒙特梭利全球影響力計畫研究專員)

熟悉蒙特梭利教育的朋友都知道,蒙特梭利教室中並不會進行考試。那麼,孩子的發展與學習成果會如何以評鑑的方式呈現呢?


教師的重要任務—觀察

在蒙特梭利教室中,教師最基本且重要的工作便是觀察,並且針對觀察的結果寫下紀錄。這份紀錄是教師在安排孩子工作進度與課程規劃的重要依據,評鑑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學生與教師之間持續互動的依據,如此一來,教師才能確保孩子得到生命中發展之所需,並持續針對課程內容做調整。


在幼兒階段,教師觀察的重點是孩子變得能夠專注在工作、守秩序、自律等等的「內在轉變」。而到了小學階段,孩子隨著發展產生不同的人格特質,觀察的重點也會不同。小學階段教師開始觀察孩子工作的成果:孩子的程度是否能完成眼前的工作?他是否能向他人說明操作的方式?這項工作是否刺激思考與創意?這項工作的深度與產生的意義為何?


到了青少年階段,教師觀察的重點則是青少年的自我建構:這項工作是否能夠強化人格特質,使學生在群體中有所貢獻?該工作是否樹立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學生是否感興趣?


幼兒園與小學階段評量表

而除了教師自身做的紀錄之外,蒙特梭利園所也邀請家長進行面談,提供一份呈現孩子各方面學習發展程度的表格。從一位在美國育兒的蒙特梭利家長所寫的部落格文章

可看到這份評量表的項目分為:

社交情緒發展(Social Emotional Development)以及工作習慣(Work Habbit)兩項,

並且用「C-始終如一(consistently)」、

「O-經常(often)」、

「S-偶爾(sometimes)」、

「R-鮮少(rarely)」、

「N-目前無法觀察(not yet observed)」

等指標來呈現。其中的細項包含樂觀快樂的表現、有安全感與自信、表現自律、與他人合作等社交與情緒相關的觀察,以及勇於挑戰、時間管理、幫助他人、專注力、接受成人提供的指示等工作相關的表現。


文中也提到,家長面談會舉行的頻率為半年一次,而這份評量表也將上一學期的評分列出,因此家長可以看見孩子的學習成長。

小學階段的評量表則是依據五大教育內容區分:

「日常生活教育(Practical Life)」、

「感官教育(sensorial)」、

「數學(Mathematics)」、

「語文(Language)」、

「文化教育(Cutural Subject)」。


中學階段學生專題報告評量表

中學階段的評量則以美國哈德森蒙特梭利中學的人文科專題報告評量表為例,評量項目分為三大項:整體投入與成就、你的專題、報告呈現。而評量指標則是「√+卓越的(distinguished)」、「√ 精通(proficient)」、「√- 待改進(Needs Improvement)」、「X 不完整(Incomplete)」。


整體成就的評量,主要評量學生的品格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包含:是否遵循指示、專注而獨立、團體合作、時間管理、參與度以及禮貌;關於專題的評量則是針對主題設定的創意性與深度,以及學生的組織架構、文法運用、歷史性思考、研究技巧等學科知識相關的評量;報告的評量針對音量、語速、時間控制、架構、儀態與台風等。最後,在評量表旁的空白區域則是讓教師填寫「優勢與成長(Strength & Growth)」、「待加強的地方(Let's work on)」。


蒙特梭利中學以專題發表的形式驗收學生的學習成果,相較於紙本的試卷測驗,可以更深入而廣泛地探討學生的發展狀況,相對的,評量表上呈現的資訊也就更加細膩。


參考資料

David Kahn, Sharon L. Dubble, D. Renee Pendleton(1999)The whole-school

Montessori handbook for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Cleveland, OH : NAMTA.


網路資源(連結若遭移除敬請見諒)

〈蒙特梭利成績單〉,取用日期:2019-3-27

http://bluechwonderland.pixnet.net/blog/post/118341171-%E8%92%99%E7%89%B9%E6%A2%AD%E5%88%A9%E6%88%90%E7%B8%BE%E5%96%AE

推薦閱讀

蒙特梭利教師應當是觀察者,也是指導者

如何以一本小說開展系列課程,帶領學生開啟跨領域的知識學習旅程

提供蒙特梭利入門的著作與網路參考資源,作為家長認識蒙特梭利教育的輔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