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教育理念運用於失智症照護

2019/10/31  | 王欣(國立政治大學蒙特梭利全球影響力計畫研究專員) 

圖片來源:unsplash

全球失智人口快速增加


近年來,「失智」成為公共衛生議題中(註1),極為受到關注的焦點,國際上亦有不少電視劇及電影以此為題材。失智是一種腦部功能受損所造成的「疾病症候群」(陳彥志,2019),許多人將失智視為老化的正常現象,然而失智不僅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事實上,全球失智症人口正在快速增加,而投注在照顧失智症患者的社會經濟成本也逐年提升。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ADI )提出的《 2018 全球失智症報告 》,2018 年全球約有 5000 萬失智症患者,而目前的趨勢以每年 990 萬人逐漸增加,平均每 3 秒鐘新增一個病例,估計至2050 年時將達 1 億 5200 萬人。


而台灣長者罹患失智症的情況,依衛福部於 2011 年,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的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推估,台灣 65 歲以上長者約 320 萬人,其中, 65 歲以上的長者中,每 13 人即有 1 位為失智症患者;而 80 歲以上的長者,則每 5 人即有 1 位為失智症患者。


來源:台灣失智症協會 (2019) 

面對失智問題日益嚴峻的情況,世界衛生組織 (WHO) 在《 2017 - 2025 年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失智症行動計畫 》(WHO, 2017) 中,提出七項行動領域來應對,其中一項行動即關注於失智症的診斷、治療、照護與支持,認為應輔助失智症患者,使其有能力在社區中生活,且獲得符合其意願及選擇的照護。


然而目前的情況,失智症在預防、治療及照護的需求,與實際可得的服務之間,仍存在不少的落差。如何讓失智症患者能安心在原來生活的社區中,獲得有尊嚴、能自主的醫療及生活照顧,同時家庭照顧者能獲得照顧訓練及支持服務,是相當重要的課題。而「長期照護」正是符合此需求的社會照護服務。

基於蒙特梭利理念的失智症照護


關於失智症的長期照護有相當多種方式,而「基於蒙特梭利理念的失智症照護」(Montessori-Based Dementia Programming®;MBDP)已行之有年,最早由美國的 Camp(1996)所提出,其將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運用於失智症患者的長期照護。


Camp 原為心理學背景,早期研究著重於認知及老化領域,而後漸轉為投入老年病學及失智症相關的研究。( 圖片來源: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

1977年,Camp 的孩子被診斷為學習障礙者,在偶然的機會之下,他的孩子進入蒙特梭利學校就讀,他與妻子也因此接觸了蒙特梭利教育。Camp 了解到蒙特梭利教育的核心價值,強調將孩童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相信每個人都應受到尊重、尊嚴和平等的對待,在社區中扮演著有意義的角色,並盡自己的最大能力來貢獻給社區。他思考著自己的孩子在蒙特梭利學校學習的方法,或許有助於認知障礙者的學習,於是開始投入老年失智症患者的研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Camp 調整了蒙特梭利教育的方法,使其更適合失智症患者。


Camp 將蒙特梭利方法運用於失智症患者的長期照護─「失智者的蒙特梭利活動」(Montessori Programming for Dementia;MPD),透過創建「認知提升」(cognitive ramps/ramping)(註2)來理解失智症患者,評估和納入每個人所處的發展階段,從而最大化其能力。其為一種以人為本的照護方式,藉由關注失智症患者的長處和剩餘能力,發覺其興趣、需求與能力,並以此為他們創造機會來進行有意義的活動,使失智症患者能保持一定的自主權和尊嚴,從而繼續為社區做出貢獻。(Dementia Australia, 2019)


經過多年的研究,Camp 證明了在教育兒童方面如此有效的概念,也成功地幫助了患有認知障礙的失智者(Malone & Camp, 2007)。Camp 認為,社會大眾應了解到「失智者也是一個人」,失智者也有值得被看見的價值。目前,Camp 創辦失智症應用研究中心(Center for Applied Research in Dementia),持續投入相關研究,並辦理蒙特梭利失智症照護的培訓課程。

基於蒙特梭利理念的失智症照護,強調讓失智者能選擇去做對其而言「有意義的活動」。

國際上關注失智者照護的趨勢


關於採用蒙特梭利教育方式來照護失智者的實務操作,Camp 於 1999 年推出一本實作手冊 《失智者的蒙特梭利活動》(Montessori-Based Activities for persons with Dementia),提供給失智症相關工作者作為活動帶領及照護患者的參考,同時,期望書中的活動能使失智者愉快地投入在活動中。(目前此書已翻譯為多種語言出版,包括法文、西班牙文、希臘文、日文和中文等。 )


目前在法國、瑞士、西班牙、愛爾蘭、美國、加拿大、澳洲、新加坡、香港和台灣等國家及地區,已可見運用蒙特梭利教育方式來照護失智症患者,Camp 表示希望能繼續將此理念與方法傳遞到更多地方,甚至能推廣至蒙特梭利教育的起源地──義大利。


1. 世界衛生組織 ( WHO ) 於 2012 年起,要求各國將失智症列為優先的公共衛生議題。台灣在 2013 年推動「國家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 1.0」,是全世界第 13 個制定國家級失智症政策的國家,並已在失智症宣導、醫療及照護制度努力建立模式。在政府及民間攜手合作下,也陸續推動了「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 2.0」,希望能達成 2020 中程目標及 2025 長程目標,建立失智友善台灣,讓失智者及家庭照顧者能在友善且熟悉的社區,有尊嚴、自主、平等地發揮自己潛能至幸福終老。


2. 認知提升(cognitive ramps/ramping)

藉由調整學習方法(建立一個快速的學習方法),以便人們能夠學習新的技能或新的行為或理解新的想法,使資訊、想法或概念更容易被接受的。


參考資料


林麗嬋、高潔純譯(2006)。失智者的蒙特梭利活動。台北:新文京。


《失智症(含輕度認知功能障礙, MCI)流行病學調查及失智症照護研究計畫》,衛生福利部100-102年度委託科技研究計畫


認識失智症(陳彥志,2019)

取自 https://www.hwln.mohw.gov.tw/?aid=302&pid=0&page_name=detail&iid=303

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2018). World Alzheimer Report 2018: The Global Impact of Dementia. 


Dementia Australia. (2019, March 21). Montessori principles prove promising in 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 for people living with dementia.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ementia.org.au/media-releases/2019/montessori-principles-prove-promising-in-improving-quality-of-life-for-people-living-with-dementia

Malone, M. L., & Camp, C. J. (2007). Montessoribased Dementia Programming®: Providing tools for engagement. Dementia, 6(1), 150-157.


Vance, D., Camp, C. J., Kabacoff, M., & Greenwalt, L. (1996). Montessori methods: Innovative interventions for adul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7). Global action plan on the public health response to dementia 2017–2025. Retrieved from

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259615/9789241513487-eng.pdf?sequence=1

推薦閱讀

將蒙特梭利方法運用於失智症,乃期望藉由為失智者營造一個「預備好的環境」(the Prepared Environment),並設計出符合其需要、興趣、專長和能力的照顧方法,來提升其仍保有的能力,進而能擁有更快樂、有意義、更有尊嚴的生活 

藉由了解蒙特梭利認知悠能法的照護原則及操作流程,學習更深入地認識每一位失智者的生命歷程與故事,進而營造出「預備好的環境」。

將蒙特梭利教育方法運用於失智症照護,不僅能彰顯並增強失智症患者的能力,在預備好的環境中進行有意義的活動,使患者與「現實生活」相連結,而每天的工作角色及任務乃由簡單到困難、具體到抽象,從而獲得成就感與歸屬感,幫助失智症患者重新找到人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