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推廣講座】

我的蒙特梭利參學與辦學路

啟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創辦人   王宗輝老師

2020/03/05 王欣 |(國立政治大學蒙特梭利全球影響力計畫研究專員)

王宗輝老師
( 攝影:曾宥儒 )

看見每位孩子的獨特

啟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創辦人王宗輝老師於演講開場時,舉了一個蒙特梭利老師善於觀察的例子:「蒙特梭利老師在放假時並不會閒著,我們學校有位蒙梭老師,在路上看到一張海報,他將它拍照記錄下來,上面是宣傳國家地理頻道將播映美國大峽谷。回家之後,老師就打開電視看這個影片,影片中有一大群野生動物,她發現一件事情,國家公園裡有一處準備了許多食物吸引各種動物來吃,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到各種動物都會來吃,並且會互相傳染疾病。看到這裡,這位蒙特梭利老師心裡想到另一件事情,在我們的教育現場中,我們會餵食同樣的東西給各種不同才能的孩子,這使得他們無法選擇所需要的營養及食物,如果我們不給他們充分的自由去選擇,孩子就像動物般會互相爭奪食物(即成績)。」

因此,蒙特梭利教師除了需要懂得觀察孩子,還需要去認識與了解到每位孩子的獨特性。

第二發展階段(6-12歲)孩子的樣貌

王宗輝老師接觸蒙梭教育已超過 15 年,其於 2013 至 2015 年接受 AMI 6-12 師資培訓,2015 年成立啟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小學),並於 2017 年參加 AMI/NAMTA 12-18 暑期培訓,為著未來向上延伸成立中學部做預備。

長年接觸第二發展階段的孩子(6 至 12 歲),王宗輝老師透過細膩的觀察、認識與理解孩子,分享了此階段的孩子有六項特質與發展需求:

1. 身體充滿能量:

學校的課程中會安排「兒童瑜珈」,在低年級孩子的課程中,透過活動來了解並認識自己的身體,進而能控制自己的身體;而在高年級孩子的課程中,試著讓孩子能夠靜下心來,於每個星期上午進行課程,使孩子能夠內觀。

2. 與家庭分離:

每年學校皆會舉辦露營活動,搭配母親節活動,會自製甜點送給母親,作為感恩報答之意。家庭帶出去旅遊時,家長發現孩子會自己收拾私人物品、行李和睡袋等,並且會準備家人餐點。

3. 在群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王宗輝老師表示小學生很喜歡去討論。以學生進行足球比賽為例,讓孩子在團體中遇到問題時,充分地去表達自己的意見、想法,並和其他人進行溝通,讓他們自己去找到在團體中的位置。園遊會叫賣。在小學六年中,持續安排類似的活動,讓他們在不同時期,找到自己在團體中的位置。

4. 關懷與人際關係發展:

每個年級都會安排團體報告,讓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回到自己以前就讀的幼兒園,並和幼兒園的孩子分享在小學作專題報告的內容及學習心得,而幼兒園老師也能夠在當中看到,從幼兒園畢業的孩子能在小學一年級擁有製作專題的能力。小學一年級學生回到幼兒園講故事書給更小的孩子聽。學校安排一個特殊的慶生活動,壽星旁邊放一個小黑板,上面描述著孩子喜歡的東西,其他小朋友則依照壽星喜歡的東西來製作生日賀卡,並親自送上賀卡。此外,透過小廚師活動,讓孩子自己找食譜、研究料理方式、採購食材,發展與人合作及互動的能力。

5. 發展智能與抽象能力:

學校的課程內容著重在「孩子的學習必須是主動的」,因此老師會安排每個學期二至三次的專題報告,來引發孩子的內在趨力,啟動他們渴望學習的動力,幫助孩子練習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蒐集資料、分析資料、尋找資源),每個孩子自己製作海報。而在中文課程中有一項活動,是介紹中文字,有一位老師每週都會來課堂中介紹漢字的故事,透過甲骨文的演變來引導孩子思考與學習。第二發展階段的孩子很喜歡用「圖像」方式來學習,先聽老師講故事,眼睛看老師寫一次,接著透過自己的手將文字寫出來,當孩子把這個字寫出來了,這個字就進入他的心裡面了,這就是一個整合的學習過程。有一次學生去參加書法比賽,孩子在簽名時,簽了甲骨文、金文和小篆,工作人員好奇孩子怎麼會這些文字,孩子們表示是學校老師教他們的。而孩子們也會在春節時,用所學過的不同字體來寫書法,並將這樣的春聯送給家人。

6. 崇拜英雄:

王宗輝老師提到,學校有一位學生的家長是中醫師,它曾經來校內教導孩子針灸及穴道的觀念與操作。王宗輝老師的兒子在五年級時,因為學習了這樣的概念,自己研究並繪製了全身穴道圖。此外,有位孩子的父親在課堂中,和孩子介紹自己過去爬喜馬拉雅山的經驗,他把他的登山裝備全部都帶來介紹,讓孩子能清楚地認識登山實際所需的物品。也有孩子邀請阿嬤來課堂教大家包粽子,或是孩子的父親是水電工,他也將工作時會用到的器具帶來讓孩子們能認識。當這些孩子的父親、母親或阿公、阿嬤來分享時,孩子們會自動的跑道他們旁邊,為自己家中的長輩感到很自豪,孩子其實是在作一種宣示,同時擔任著小助手的角色。藉由這些活動,讓孩子內在中正向的感受可以被引導。

蒙特梭利教育哲學中的成人(老師的角色)

王宗輝老師提到,身為一位蒙特梭利教師要做到的事情有:提供宇宙教育、完備一個合適的環境、完備自己並成為環境的一部份,以及允許孩子自由選擇工作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元素,包含:環境中的人、文化、教室裡面運作的氛圍、也包含教室外面的環境、及學校外的大環境。在設定環境時,很重要的事一定要是「適合孩子的」,例如課室內的桌椅、櫃子是依照孩子的身高來調整,使他們能夠舒暢的使用。蒙特梭利所談的自由,是有條件的自由,也就是被理解狀態下的自由,孩子能夠自由選擇工作的條件是:必須理解這個工作要做什麼?為什麼要做?做完之後能有獲得什麼意義?只要老師示範過,孩子也理解知道如何操作,那就可以有自由隨時去操作。

1. 協助孩子成長環境中的其他成人:

學校曾經辦過和幼兒園教師的交流座談,希望能協助幼兒園教師知道,在小學的環境中的課程內容是什麼樣的模樣,期盼幼兒園的老師能在幼兒中,因應孩子的學習與發展,可以適時的給予孩子較難的任務。此外,我們也會和家長交流互動,讓家長了解老師的上課方式及內容,並和家長分享在課堂中觀察到孩子的學習狀況,目的在於能讓家長與老師之間彼此充分的了解,並且達到互相信任。在座談會中,我們讓孩子來教家長操作教具。孩子說自己和父母親分享了作品,而家長則表示自己和孩子有越來越多話題可以聊。

2. 安排活動協助孩子與環境產生連結:

孩子不再只是做坐在教室聽老師講課,而是能夠自己規劃活動,像是學校親子運動會、二手市集,孩子自行籌畫、預備及製作需要販售的物品。每個學期末都會有一個表演會,這個表演會從學期初就會開始預備,讓孩子思考自己從期初開始能夠如何預備表演,若不會表演的孩子,老師可以鼓勵他們來擔任主持人,而孩子們體會到主持人需要注意許多面向,並不會比較輕鬆。

3. 將活動(工作)延伸至教室以外的地方:

學校曾經安排孩子帶著自己的腳踏車,到腳踏車店去和車行老闆學習如何修理腳踏車,像是腳踏車落鏈這種經常發生的狀況,孩子已能夠協助家長解除這樣的情況。另外,學校也安排每週有固定的閱讀時間,並帶孩子去市立圖書館閱讀,同時,因為孩子需要與社會連結,所以會讓孩子練習自己和櫃檯館員借書,曾經有發生過一件事情,是孩子帶著水壺去圖書館,水壺放在腳邊,不小心腳踢到水壺而翻倒,而剛好陌生路人看到,協助孩子處理這樣的情況,而這其實是很好的經驗教育,讓孩子懂得臨機應變。我們也會在帶孩子去到一個正式場所之前,引導孩子討論事前準備、過程中須注意的事情,以及離開時要留意的部分。學校有個農場在陽明山上,農場在蒙特梭利其實是國高中階段,那在小學階段著重的是,讓孩子回到自然裡面,孩子每次來到山上都非常開心及興奮,不過也有部分孩子其實很害怕泥土,甚至不願意蹲下去摸土,而老師慢慢的鼓勵、分享與討論,引導孩子心裡面的感受,當他們準備好的時候,已經慢慢轉變心態願意接近土地。

學校成立迄今的歷程

除了對於第二階段孩子的觀察與了解,王宗輝老師也分享了自身與團隊創立啟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學校的心路歷程,以及當中所面對的挑戰。

1.  初期階段

學校剛開始是在社區裡面租了一個空間,而一開始的課程像是:瑜珈活動、書法活動、漢字活動,到現在都還是持續維持這樣的課程。那時,由於學校還沒有圖書館,所以都到附近的市立圖書館帶孩子進行閱讀課程。因為當時有許多家長非常支持學校的辦學精神與理念,讓學校能以繼續辦學。

2.  說明會、座談會

王宗輝老師表示,為了讓家長能夠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及作法,學校辦了許多場說明會與座談會,在過程中與家長互動,釐清他們有疑惑之處。

3.  來自家長的挑戰

學校成立至今,目前感到最難以處理的部分,即是來自家長的挑戰,許多家長會認為學校的教學是用菁英教育的方式,然而學校其實是希望能盡量讓每個孩子不分貧富貴賤地皆能參與在其中。有些家長會希望學校能夠引進其他的教育模式及理念。王宗輝老師提到:「然而孩子是很聰明的,他們會觀察教室中的老師,當你用一套模式在和他一起工作,而這時候突然有另一個人用另一套方式進來和他一起工作,他是會做選擇的,他會選擇他較能以理解的方式,因為太多的模式可能會使他產生混淆,這也是為什麼蒙特梭利的教室裡,盡量保持一至二位教師的原因。」此外,也有家長提出關於學習音樂的想法,在學校的環境裡面,老師能做的是引發孩子學習的興趣,雖然有家長認為應該要找專業音樂家來教孩子,但是站在老師的立場來看,這可能會切割孩子在學習上的動能。這也是為什麼在蒙特梭利的課室裡,不會有所謂絕對的一堂 40 分鐘被切割過的課程,所有的課程會保持連貫,讓孩子能有充分的時間來學習。除此之外,也辦了多場 Open House,讓家長看孩子在學校裡的課程是如何進行。

4.  進駐小學校園

啟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學校很幸運的進駐在台北市立濱江國小,由於不同的體制,上課方式也不太相同,剛開始進駐時,每到下課,教室外面都會站了一排濱江國小的小朋友,他們都會很好奇的問他們的老師說:「老師,你看他們教室裡面有好多植物、還有養鳥耶!」因此,王宗輝老師會帶領教師團隊,邀請進駐學校(濱江國小)的老師來參觀蒙特梭利教室,讓他們了解蒙特梭利教育的理念,若在外面觀看的學生詢問自己班上的老師,老師們就可以回答他們對於蒙特梭利教育的理解。王宗輝老師表示:「我們會和自己學校的孩子說兩種教育體制都有其優點,並會安排孩子和濱江國小的孩子一起打掃、社團活動及參加各項競賽。」

期許學校未來發展的方向

演講最後,王宗輝老師提到啟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學校未來將發展的方向。

1. 學習紀錄與成績評量

王宗輝老師提到,若孩子未來要到國外去讀書,會需要小學畢業成績單,目前實驗教育裡面,成績單是採用「質性」方式,而王宗輝老師正在和團隊一同討論成績單應用何種方式呈現。而在學習紀錄方面,我們將蒙特梭利小學六年所有要學的內容,運用課程綱要的方式來呈現,每個孩子在學期末時,帶著自己的學習紀錄單,來找老師表達想要完成「期末闖關」,而老師會針對每個孩子設計不同關卡的內容,這是老師基於對孩子的認識與了解而設計的,當孩子闖關完成,就會在上面做紀錄,透過這份學習紀錄,可以了解孩子在各階段學發展的狀況。

2. 融合課程內容

王宗輝老師表示,他們學校將蒙特梭利小學一至六年級課程內容的綱要列出來,並對照十二年國教的課綱,發現難度較體制內學校同年級學生的來得更高。雖然相對而言,蒙特梭利小學的課程內容較體制內小學豐富許多,但王宗輝老師表示,學校老師團隊也發現課程內容中較缺乏臺灣本地文化的部分,因此,未來會持續調整內容,讓孩子能有機會更多的了解所生長的這片土地。王宗輝老師表示,蒙特梭利教師每天在做的事情正是逐漸將文化帶進課程中,透過介紹各種節日和節氣,幫助孩子認識文化。他提到蒙特梭利教育的精神,即在於不要給孩子太多需要學習的內容,而是要教他們學習的方法。像是孩子在低年級時,教導他如何查詢字典,讓他能夠自己學習想學習的文字。此外,讓孩子培養每天寫小日記的習慣,並創辦啟心週報,鼓勵孩子投稿,而投稿內容沒有太大的限制,甚至有高年級的孩子學習寫社論。

3. 成立中學部

王宗輝老師提到,蒙特梭利在 0-6 歲裡著重於「自由與限制」,在限制裡談自由;在小學階段則是著重於「自由與責任」,在團體裡孩子有責任,這個責任把他限制在自由裡;到了中學則強調「自由與道德」,亦即在道德裡談自由。關於成立中學,是許多家長的期望,而學校目前也有規劃期望能夠往中學階段發展,但這之中有許多需要考量的事情,像是場地、師資、更縝密的課程內容等,因此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籌畫與討論。

王宗輝老師於演講最後說道:

我確實相信孩子給我們足夠寬容的愛,讓我們在他/她們生命的最初不斷尋找合適的方式跟他/她們互動,而他/她們一次又一次給我們機會,讓我們學習,還好,孩子比我們還相信我們自己,在我們還來得及的時候,不必放棄,繼續學習。

身為蒙特梭利教師,應隨時預備自己,在未來與孩子互動的每個時刻,都能帶給孩子更多的能量。

完整演講影片,請見:20190824 我的蒙特梭利辦學路(一)

推薦閱讀

從一開始經營蒙特梭利幼兒園及托嬰中心,到後來開發出新的模式─親子空間,到從開始往上發展出小學部,這段創辦學校與事業的過程,經歷了哪些困難與挑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