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竹北社大開始準備著手在客家文化開始,我們不斷去思考要怎麼做才能更加的貼近民眾的生活。作為客家人比例不多的竹北社大行政團隊來說,客家可謂是陌生的一環。人都說食衣住行娛樂,民以食為天是華人最大的人生主軸之一。從中國所發源的各類菜系來看,飲食文化佔據非常大的一環。
因此,在行政團隊多次討論之後,我們決定就從客家粄食開始著手。與客家菜最大的不同是,客家粄食幾乎佔據了客家人大大小小的節慶日子,從誕子、成年、結婚、過年......那些祝福的喜事在我們的心裡種下對於生命希望的種子,它們生長、它們發芽,粄食成為了客家人的生命中最關鍵的細節。
我們實地考察後發現,許許多多的客家粄食已經被歷史的洪流淡忘,最大的原因是客家粄食之繁複、耗時成為了許許多多年輕人不願意接觸的原因之一。於是那些曾經童年珍貴的回憶只成為回憶。
經過幾次的工作坊和活動之後,我們開始了解客家粄食的魅力之處,無不被其征服。印象最深的是,現在很多菜市場所販售的紅粄說是手工製作,但是內陷是買工廠做好的,甚至外皮也是現在家裡蒸熟後現場包了直接販售,這樣就是將紅粄的Q、韌、軟、糯摧毀了。當工作坊與佐京老師現場製作後,才發現紅粄竟然可以那麼好吃、那麼Q彈,咬下去在嘴裡滋潤味蕾的感覺,就像是一粒一粒糯米在嘴裡跳舞的衝動,讓人驚歎。佐京老師告訴我們,最原始的紅粄就是這樣從生皮包裹紅豆或是綠豆沙內陷,放到蒸籠裡面,不斷的要打開鍋蓋去釋放熱氣,才不會蒸過頭,哪一次令我們每一個人印象深刻,也讓參與的老師、學員也更加驚訝客家粄食竟然是那麼好吃的。
不禁令人去遐想曾經的客家生活,是不是家家戶戶都有一道道香甜的炊煙正在屋子上方縈繞,那是客家婦女的充滿愛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