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藝術校園

--參訪海生館--

    • 標題:海洋文化之美校外教學活動

    • 提報分類表:戶外教學/解說

    • 策劃/執行人:蔡禹天

    • 動機:教案活動單元

    • 目標範圍:年級性

    • 難易度:困難

    • 實施期間:107.10.13

    • 參與人數:40人

目標:

1.以實地的體驗活動代替課堂教條式的口頭講授,使學生能對海洋生物有更多的接觸與了解。

2.將海洋藝術之美融入環境教育教學中,塑造「親海、愛海、知海」的教育情境,進而體會海洋文化與環境教育之美。

3.藉由海生館中的各種生態系,讓學生親身體驗課本中的內容,體會人與海洋共存的美好感受。

進行方式:

執行方式--(一)、日期:107年10月13日 (二)、參加對象:本校七、八年級生。(自由報名參加)

(三)、師資:本校生物科教師、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導覽人員

活動地點-- (一)、參訪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二)、博物館海邊潮間帶自然生態欣賞解說。

(三)、參訪台灣最大的土地廟—福安宮宗教信仰建築。

教學內容與活動-- 1.全員分成4隊。 2.導覽員及教師帶領:依序參觀台灣水域館、珊瑚王國、世界水水 域館、特展區。於12點至館內休息室午餐。 3.由導覽員及教師帶領欣賞解說恆春半島潮間帶蘊含豐富的潮間帶生物,是一場難得的生物饗宴。 4.由導覽員及導師帶領欣賞解說台灣最大的土地廟—福安宮宗教信仰建築。 5.車程中請隨車老師鼓勵學生勇於 發表參訪心得。 6.集合後由家長接回。

成果描述:

(一)、藉由參訪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讓師生知海、親海、愛海,並能落實環境保護於生活中。 (二)、藉由參訪台灣最大的土地廟—福安宮,讓學生能發現生活與宗教是密切相關,且處處是生活藝術及敬重大地。 (三)、能學習參觀博物館或古蹟應有的禮貌及規矩,並學習與充實藝術鑑賞的能力。 (四)、拓展師生藝術視野,啟發學生創造力。 (五)、透過參訪心得分享,啟發學生樂於表達及與人分享。

實施心得:

(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以實地的體驗活動代替課堂教條式的口頭講授,更能 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參觀國內著名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和其周邊潮間帶特殊之海洋景觀及車城鄉福安

宮(全台最大的土地公廟)宗教信仰建築。透過實地體驗、認識、瞭解的機會,潛

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優質的文化美感,補足藝術與人文教學資源之不足及美感教育之

推廣。

(三)藉海洋生態、人文資源一系列靜、動態體驗課程,發展以海洋藝術之美為主軸,透

過海洋教學資源的輔助,促進教師專業知能的提升。將海洋藝術之美融入各領域教

學中,塑造「親海、愛海、知海」的教育情境,進而奠立海洋文化藝術校園。

學習者心得:

1.小佩:這次的參觀讓我大開眼界,看到各種水生生物,摸到了海星及其他生物,是一種新

的初體驗,還學習到許多新的知識,更增加了同學之間的友誼。

2.阿 議:這次的戶外教學讓我獲益良多,對海中的一切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謝謝老師和導

遊用心的帶領我們。

3.小陽:以前我一直覺的海生館是個無聊的地方,但自 從參加了這次活動後,讓館感覺好像

身在海底,那種feel真的很奇妙。

4.萍萍:進去參觀海生館,才發現有許多寶物,例如:海馬爸爸有育兒口袋,我以前以 為所有

動物都是都是媽媽來孕育的。

5.小郁:那裏的巨大海藻森林真的很令人嘆為觀止!企鵝館裡的企鵝都是鳥類,但裡面的溫度

讓我皮皮剉。

出發前逃生演練

好棒喔!要進入海洋藝術殿堂了

學生們和老師們合照於入口處

和藹可親的導覽解說姊姊

嗨!七彩神仙魚歡迎我耶!

導覽老師說:鯨魚的尾巴刻痕每一隻都不一樣喔!

嘟嘟說:我摸到海蔘了!

海星ㄟ!會不會刺人啊?

好大的海藻森林;和熱帶雨林一樣具有豐富的資源。

適者生存

魚兒搶食大戰

因地球暖化瀕臨絕種的北極熊

雄偉的福安宮大門

香火鼎盛的福安宮建築

神明的點鈔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