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講: 六祖法緣、第七- 機緣品之餘、第八- 頓漸品


第八講: 六祖法緣、第七- 機緣品之餘、第八- 頓漸品

●輯要:

《六祖壇經》〈機緣品〉是闡述六祖在黃梅得法後,接引年來請法法師......等研究佛法的飽學之士的機緣。

星雲大師《六祖壇經講話》:六祖大師是禪宗一代宗師,對中國文化的貢獻很大。他對佛學的闡明、禪學的修證,尤其後來把研究佛法的飽學之士攝受其門下,使禪宗在中國,更是一枝獨秀。


〈機緣品〉禪機問答:

無盡藏比丘尼:問《大涅槃經》義旨

法海:問「即心即佛」

法達:問「誦《法華經》三千部,未解經義」

智常:問「佛說三乘法,為何又言最上乘?」

志隍:問「六祖以何為禪定?」

智通:問「三身四智」

志道:覽《涅槃經》十載有餘未明大意

行思:問「聖諦尚不為,何階級之有?」

懷讓:「修證即不無,染污即不得」

永嘉:《永嘉禪師證道歌》

臥輪:「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

以上問題與六祖的回答,層層切入何為六祖「心地法門」


《六祖壇經》中「頓、漸」分岐,主要是六祖和神秀大師對「戒、定、慧」根本佛法有不同的看法。


●心得:

喬茹

本集透過祖師大德的機緣問答中,其中法達禪師的「誦《法華經》三千部,未解經義」六祖曰「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令學生印象最深刻,也覺得在我們生活當中,很多時候都是一個念頭與想法,我們就被境所驅使,甚至是被「所知障」所蒙蔽,但其實僅是一個迷的狀態,而以為所求所知為指月之指,誤以烏雲就是對象,特別去追求一個表面、特定的對象,進而被境所轉。再來就是志隍問「六祖以何為禪定?」不出不入,不定不亂,六祖回答「應用無礙,動靜無心」,禪的修持是沒有主觀意識,也不會被所知障所困,是一種無礙的狀態,就是不被境轉,表相所轉的狀態。


講座中,星雲大師評永嘉禪師法語中,提到「顛倒法」也是令我印想最深的,所謂「不為奇來雞咬狗,拿起狗來打石頭」,其所謂顛倒法,就是要我們破斥「對待法」,這個觀點,是我在本次講座中學習到的新觀點,此舉例也非常明確的瞭解到,對待法究竟說的是什麼。而在禪宗神秀與惠能頓漸的分歧,神秀「對待法」應機鈍根之人為方便之法,六祖「心地法門」應機利根之人,透過神秀與惠能的應答,讓我更明瞭兩位祖師的法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