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嚮導:施秀蓮、范秀炯、張秀蘭
學生主持:曾元奎、黃正勳
剪輯:顏士堯
文宣:楊貽翔
比起超級市場及量販店,傳統市場不僅充滿著人情味,也能買到更新鮮的食材。本集邀請住在友愛市場附近數十年的大姐,跟我們介紹友愛市場的演變,對於新建的友愛文旅,她們又有什麼看法呢?本集節目將帶您以當地人的角度認識友愛市場。
友愛市場自民國35年開始算起,已經有八十年的歷史,不過在早期市場的位置並非坐落在現今位置,而是從永福路以及忠烈祠的臨時市場演變而來的。
友愛市場的現址在民國62年興建,為地下一樓與地上一樓的建築, 數年後又增建到四樓,全盛時期有一百多攤在此營業。不過也如同長輩的分享,二樓的攤位比較不受顧客青睞,目前只有一間麵包店跟場地租借在使用。
現在超級市場跟量販店林立的情況下,會選擇到市場的人變少了,生意比起以前還要冷清。另外,長輩也提到以前友愛市場有許多的委託行,主要負責進貨國外的商品,而現在因為貿易開放的緣故,委託行漸漸式微,現在只剩下一兩家。
談到最近興建的友愛文旅,長輩們也持肯定態度,因為這間深受年輕人喜愛的旅館,對當地帶來許多商機,像是友愛市場內有許多的攤販開始轉型成深夜食堂,像是秀蓮姐推薦的顏九年麻辣小舖,讓白天大多是婆婆媽媽買菜的傳統市場,增加不少年輕的活力。
還記得3/25當天,我們一到活動中心,秀蓮姐就滔滔不絕的跟我們分享友愛市場的發展,以及二府口公園過去與現在的不同,還準備了狀元糕和椪餅請我們吃,甚至連袋子都幫我們準備好了。
開始導覽後,秀蓮姐帶我們走過附近的景點,包含湯德章故居、蕭氏節孝坊還有盧嘉興紀念館,只可惜當天都沒有開放。後來在路上碰到秀蘭姐,她跟我們分享小時候的故事,我們才知道二府口公園以前是拿來曬烏魚子和木頭的大空地。
這次與長輩交流的過程中,對於友愛市場周遭有更多的認識,也對長輩的人生經歷以及人情味深受感動,雖然我們台語不太流利,但是跟長輩國台語交流的機會也是相當難得,這次的經驗也給我們一些啟發,回到家後要多多跟家中長輩聊天,能夠對他們的過去有更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