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主持人:張瑞美
社區受訪者:汪美艷
學生主持:楊昇叡
剪輯:羅思詩、陳樂宇
文宣:蔡欣辰、謝伊玟、吳帆柔
大家還記得國小時期和同學一起吃營養午餐,在遠足、運動會一起跑跑跳跳的開心時光嗎。那你們知道在戒嚴時期不能講台語、沒有運動服的上學經歷是怎樣的嗎,如果好奇的話就來聽我們的podcast吧
大家可能都曾聽說過戰後初期政府推行國語運動,甚至以前上課不能說台語!那個年代究竟都發生了些什麼?就讓我們繼續探究下去~罰錢!體罰!掛狗牌!這些確確實實都是曾發生過的事,說台語真的錯了嗎?
難道說國語才能真正代表愛國?想必不會是這樣的,但這同時也是當時年代學生的心聲,在訪談過程中有提到一個相關的小故事,欲知詳情請收聽南美好美PODCAST,從中也會發現其實說不說台語跟是不是優秀的好學生是沒有關聯的!
你能想像以前的小學是沒有運動服的嗎?當時的小學生每天都必須穿著學校的制服上學,甚至連上體育課也不例外!根據訪談,受訪者表示體育課在進行跑步或跳遠的活動時,同樣也要穿著裙子,不僅不方便行動,還須冒著走光的風險,更有調皮的男同學偷掀裙子的案例,也許這就是現代會發展出運動服的起源吧?
原本以為長輩們都是阿公阿嬤等級,但我們這組的長輩年紀不大,而且都會講國語,沒有溝通上的問題。長輩們也很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第一次見面就跟我們分享了很多她們上學的趣事,使我們能更快進入主題。
訪談當天,發生了蠻多小意外,印象最深的是飛機噪音,導致我們多次錄音被迫中斷,幸好時間夠多,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這次經驗也讓我們學到如何與不熟悉且不是同年代的人對話、交流。在這段關係中,透過聆聽、比較,我們也更加認知到自己生活的時代有多麼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