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受訪者 : 蔡幸娟、陳麗華、王秀香、曾鈴惠
學生主持 : 宗雁晨、陳紀廷
剪輯 : 王妤瑄
文宣 : 高粕祐、李昊哲、全亭安、樓奕韜
不同世代如何看待娛樂方式的變遷?今天邀請了南美里的長輩們一起討論娛樂選擇上的差異!從低消費的從咖啡廳、唱KTV、參加音樂祭到需要長時間籌備的出國旅行,年輕一代的娛樂種類愈加豐富。在廟會中觀賞布袋戲,和街坊鄰居去電影院,長輩們將分享自己年輕時少有的娛樂活動。以及隨著年齡和經濟狀況改變,娛樂選擇如何改變,敬請期待!
1945年的台南,不僅僅是作為文化古都,戲院、歌仔戲、野台戲皆是男女老少不可或缺的休閒去處,如今因生活環境的變遷以及經濟發展,娛樂場所已和從前大不相同,這也是我們今天採訪的主要目的,想藉上一輩人的視角,了解其中的變化以及當事人心態上的轉變。
透過與長輩們的訪談互動,在經濟和時間的考量下,野台戲就成了以前的人主要去的娛樂場所,再加上社會風氣、生活以及教育環境的壓抑下,長輩們去娛樂場所享受放鬆的頻率也很低,反觀現代人,取而代之的是聲光效果更豐沛的電影院及演唱會,而時代的變化和娛樂方式的多樣化,許多的娛樂場所也就成了現代人經常去的地方。
不光是現代各式各樣的娛樂場所,就連現今僅存的戲院或是歌仔戲都已不再是長輩們休閒時的主要去處,社區舉辦的聚會活動變成是長輩們平時的小小消遣,但也因為娛樂方式差異性的擴大以及生活的背景,長輩們與我們這一代人聊天內容也漸漸出現鴻溝,後續我們也藉這個現象和長輩們進行更近一步的交流,並了解他們內心實際的看法與期望。
長輩們相當熱情、活潑,在正式採訪前我們已經聊了一會兒。討論訪綱時,才發現我們與他們的成長背景有很大的差異。原本我們設想的問題,如「看電影」、「去戲院」等,他們其實不太知道如何回答。據他們說,因為當時課業壓力非常大,尤其是在會體罰的年代,幾乎沒有什麼休閒娛樂,這讓我感到很驚訝。
我突然體會到,每個時代有著不同的壓力,我難以想像自己如果沒有娛樂時間,如何應對像期中考這樣的巨大壓力;同樣地,他們也無法理解我們這一代因科技發達而承受的焦慮與壓力。然而,透過這次的互動,我們跨越了時代的鴻溝,更加理解彼此的困難。長輩們也提到,他們平常與兒女的交流不多,很難了解年輕一輩的想法,因此這次訪談讓他們有所收穫,也非常開心能與我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