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受訪者:汪美艷、張瑞美、薛徐蜜、蘇惠滿、綠豆皮工作室-怡妏
學生主持:林威帆、劉柏均、劉尚斌
剪輯:黃彥哲、莊育綸
文宣與攝影:洪千皓、游禮
你知道台南的民族路,曾經是人聲鼎沸的夜市?政大書城的前身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們特別邀請南美里的在地居民:美艷姊、瑞美姊、徐蜜姊、惠滿姊,還有綠豆皮工作室的怡妏姊,一起穿街走巷,分享他們記憶中的台南街道變遷與生活點滴,感受城市的脈動與記憶,發掘每個轉角背後的動人故事,敬請期待!
台南觀光主打「漫步巷弄」及「廢墟文化」,進街道巷弄內,才能真正發現歷史文化的美感,因此蝸牛巷、神農街及國華街等一直是台南旅遊的必去景點,不過這些街道並非原本就是觀光景點,而是在經過政府與民間組織的改造與推廣後,才是我們現在熟識的樣貌。
南美里里內包含許多知名景點:美術館、林百貨及蝸牛巷,其中蝸牛巷與鬧街相鄰,巷內卻無比寧靜,非常適合放慢腳步、靜靜感受樂活的氣息;蝸牛巷的一大特色便是結合舊房屋與創新設計,像是老宅咖啡廳與文創商店開設,還有內向豐富多元的彩繪,讓大家更親近這塊土地,若是加入與當地居民對話的機會,透過不同世代交流,我們便可以補足過去的記憶,深入了解關於這塊土地發展的歷史。
土地的重新規劃,讓舊街道煥然一新,牽引老屋與未來相連接,讓更多能看見台南的美好,也促進當地發展,看似雙贏的局面,對於當地生活許久的居民也是如此嗎?面對陌生的商家與遊客進入,居民的生活會是受到打擾?還是注入新的活力?非常值得大家探討,讓新舊文化可以互相尊重理解,發展更美好的未來。
這次由於颱風意外侵擾下錯失了第一次與受訪者相識的初體驗,但這並不妨礙彼此最後的相談甚歡。
在簡單的寒暄與破冰後就開始了愉快並深入的交談,在交談的過程中瑞美姐總是耐心聆聽我們所準備的提問且給出很多我們所沒想像到的回答,還有一些不為人知街坊巷弄的小故事。同時美豔姐與徐蜜姐也提出了很多與時俱進的新觀念,協助蝸牛巷弄營造的綠豆皮工作室也為這次訪談多注入了一些不同層面的想法。
了解到在街道巷弄的物換星移下,總有一群人默默的支持與喜愛著這個環境,期待著有更多人走進彼此的生活相互試探了解,世代的更替遠遠不僅止於招牌的更換、場景的遷移,更是台南最有魅力的人情展現、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