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台語說的「血油」,正式名稱為血脂肪,也就是在血液中循環的脂肪量,包含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磷脂質。三酸甘油酯主要是來自食物中的動物和植物性脂肪;而膽固醇的來源除了人體肝臟的合成與代謝,也有一大部分是飲食經由腸道吸收。其實膽固醇本身是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必要的物質,例如人體細胞膜的製造、荷爾蒙和維生素的合成等等,並不全然對身體有害。
膽固醇的進階抽血檢驗又可以分出低密度膽固醇(LDL)和高密度膽固醇(HDL)兩個細項;低密度膽固醇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造成硬化阻塞,又稱為「壞的膽固醇」,而高密度膽固醇可將血中過多的膽固醇運送回肝臟代謝,又稱為「好的膽固醇」。
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傾向高油脂高熱量飲食、運動量不足,容易發生血脂異常的狀況。據統計,國內成年人約有四分之一患有高血脂(血油過高)。膽固醇(特別是低密度膽固醇)長期過高,會沉積在血管內壁,造成動脈硬化狹窄,引發心血管疾病(心絞痛、心肌梗塞)、腦血管疾病(腦出血、腦梗塞)、周邊動脈疾病(組織缺氧、間歇性跛行)等等。而當三酸甘油酯過高時,血液會變得混濁呈乳糜樣,超過一定程度甚至可能引發急性胰臟炎。
高血脂初期大多不會有明顯症狀,通常是在做健康檢查抽血檢驗後才發現。醫師會依據每個人的個別狀況(如年齡、性別、是否有相關慢性病史等)以及檢驗的各項數值,來決定後續的治療或追蹤建議。
想要改善高血脂的問題,最根本的就是要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飲食方面的原則是少油、避免吃入過多熱量、避免動物性油脂、避免甜食或含糖飲料;烹調方式避免煎或油炸,改用清蒸或燉煮。養成規律有氧運動的習慣、適度控制體重、戒菸戒酒或盡量減少酒精攝取等,也都是很重要的。如果已經積極調整生活型態仍然無法控制血脂達標,可經醫師評估指示使用降血脂藥物治療。
唯有調整飲食、規律運動、依指示服藥並按時追蹤,才是改善高血脂並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不二法門。
參考資料: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網站、仁愛健康管理中心網站、三軍總醫院網站。
本文資訊僅供參考,無法取代醫師診斷治療。若有身體不適,建議親自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