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是最常見的腸胃道疾病之一,其盛行率在西方國家較高,但近年來在台灣有呈現倍數增加的趨勢,據統計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人深受困擾。研究發現男性、年齡大、肥胖、胃排空功能異常、過度飲食為胃食道逆流的危險因子。
胃食道逆流的定義為「因胃部內容物逆流導致症狀(至少每週二天以上的輕度症狀或每週一天以上的中重度症狀)或併發症」。其機轉包括胃酸分泌增加、胃部壓力上升、下食道括約肌過度鬆弛。胃部內容物逆流可能會影響食道、口腔、咽喉、甚至肺部,造成食道損傷,或導致一些食道外的問題。
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可以略分為典型症狀與非典型症狀。每個患者症狀不一定完全相同,對於僅有非典型症狀的患者,還是應該先排除其他器官系統疾病,再進行胃食道逆流的確認診斷。特別是胸痛症狀,必須優先排除心臟相關的病因。
典型症狀有二: 胸口灼熱感(火燒心)、酸液逆流感(溢酸水)。
非典型症狀包括: 喉嚨異物感、口苦、慢性咳嗽、氣喘、聲音沙啞、噁心嘔吐、吞嚥困難、消化不良、上腹痛、腹脹、打嗝、牙齒法瑯質腐蝕、胸痛等。其中,胃食道逆流是氣喘、慢性咳嗽或慢性喉炎的共病因子之一,在診斷這些疾病時需考慮胃食道逆流的可能性。
胃食道逆流的併發症在食道的部分主要包括:
(1)糜爛性食道炎: 食道黏膜受胃部內容物刺激而發炎。
(2)食道狹窄: 多以固體吞嚥困難來表現,而食慾未受影響。發生狹窄的部位多見於食道下部,且長度大多小於一公分。所有懷疑食道狹窄的病患都應該接受內視鏡檢查,必要時做切片化驗。
(3)巴瑞特氏食道: 當遠端食道的鱗狀上皮被特化的柱狀黏膜上皮所取代時,稱之為巴瑞特氏食道。據統計,胃食道逆流患者進行內視鏡檢查時約有5%~15%發現有此問題。巴瑞特氏食道在有長期逆流症狀、年齡大於50歲、男性、以及高加索人種較常見。有巴瑞特氏食道問題的患者,會增加發生食道癌的機會,估計每年食道腺癌的發生率約在0.5%~1%,需要定期追蹤。
另外,當患者有警示症狀(包括漸進性吞嚥困難、吞嚥疼痛、體重減輕、貧血、吐血或解黑便)時,應懷疑有其他重大腸胃道疾病,諸如潰瘍或腫瘤等,需考慮安排對應的檢查。
胃食道逆流的診斷主要是依患者出現典型症狀或併發症作診斷,或經檢查發現有胃部內容物逆流情形(如食道酸鹼值測試)或胃酸逆流造成組織傷害(如內視鏡檢)來做為診斷依據。當患者臨床表現為典型胃食道逆流症狀時,可做胃食道逆流的臨床診斷,再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作經驗性療法測試。一般來說,症狀大多會在治療一到兩週內改善;若治療後症狀消失,即可確認診斷。但此測試方法的敏感性約78%,特異性只有54%,有其侷限性。
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是檢查食道黏膜狀況的利器,可以評估是否有糜爛性食道炎、食道狹窄、或巴瑞特氏食道的情形。內視鏡檢查用來診斷胃食道逆流造成的食道炎有90%~95%的高度特異性,但敏感性只有50%,因為大多數有症狀的患者並不會進展到食道糜爛性發炎或巴瑞特氏食道。所以內視鏡檢查對典型症狀的患者並非必要的第一線檢查,建議是在懷疑有併發症或有警示症狀、對經驗性治療反應不佳需要進一步檢查、或屬於巴瑞特氏食道高風險群的慢性胃食道逆流患者篩檢時執行。
另外,食道酸鹼值監測可以確認食道是否有異常的酸液逆流,監控逆流發生的頻率,並且可以評估症狀和每一次酸液逆流之間的關聯性,可以作為診斷病理性逆流的標準。若是經內視鏡檢查但診斷仍存疑時,可考慮進行食道酸鹼值監測。
生活型態調整是胃食道逆流的第一線治療也是最基本的治療方式。目前有研究證據支持可以改善症狀的包括減重(特別是BMI > 25或近期體重增加者)、躺下睡覺時頭部墊高、躺下睡前三小時避免進食(特別是高油脂食物)。睡覺時避免右側臥姿勢以及良好的睡眠習慣(關閉燈光並減少睡眠被干擾)有助於改善夜間胃食道逆流症狀。特定飲食成分如巧克力、咖啡因、辛辣食物、柑橘類、碳酸飲料可能會加重症狀或改變食道酸鹼值,若患者症狀與這些飲食成分有關聯性,可以建議該患者選擇性戒除。
藥物治療的選項包括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和第二型抗組織胺受體拮抗劑。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是主要的治療藥物,可以顯著減少胃酸分泌、緩解症狀並且對食道炎的恢復也有幫助;建議在每天第一餐飯前30~60分鐘使用以達到最佳效果。對於治療反應不佳的病患,可嘗試調整用藥時間,或從一日一次的起始劑量增加為一日兩次。若症狀仍無法得到改善的患者,則需考慮轉診做進一步評估。第二型組織胺受體拮抗劑亦可改善胸口灼熱症狀及治療糜爛性食道炎,但效果遜於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在症狀較輕且食道沒有糜爛發炎的患者可以作為治療選項,也可以在睡前服用(搭配日間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來改善夜晚的胃食道逆流症狀。除了抑制胃酸的藥物以外,有時醫師也會考慮使用胃腸蠕動促進劑來幫助促進胃酸排空以改善症狀。
胃食道逆流採用外科手術治療的方式可以矯正因生理構造原因造成的胃食道逆流,臨床上通常在患者對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治療耐受性不佳或無法完全改善症狀、或有較大的橫膈膜疝氣時才考慮手術治療。
透過生活型態調整與飲食控制,搭配醫師評估後使用藥物治療,大部份的患者症狀都能獲得改善,免受胃食道逆流之苦。
本文資訊僅供參考,無法取代醫師診斷治療。若有身體不適,建議親自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