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健康的警示燈 – 代謝症候群
(Metabolic syndrome)
威脅健康的警示燈 – 代謝症候群
(Metabolic syndrome)
隨著近代社會演進,飲食習慣和生活型態改變,代謝症候群已成為近二、三十年來日益重大的健康議題。代謝症候群並不只是單一一種疾病,它其實是關乎多種關於慢性疾病的危險因子集合體。患有代謝症候群的族群相對於一般人,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約為2.35倍,中風的風險約為2.27倍,罹患糖尿病的風險約為3-5倍;高血壓的風險增加4倍,高血脂的風險增加3倍。因此,代謝症候群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世界各國對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略有差異。目前國內採行的是2007年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公布的版本,包含五項危險因子組成,只要符合其中三項以上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
1. 腹部肥胖: 男性腰圍≧90 cm、女性腰圍≧80 cm。
2. 血壓偏高: 收縮壓≧130 mmHg或舒張壓≧85 mmHg,或已用藥治療。
3. 血糖偏高: 空腹血糖≧100 mg/dl,或已用藥治療。
4. 三酸甘油酯偏高: 三酸甘油酯≧150 mg/dl,或已用藥治療。
5.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偏低: HDL男性<40 mg/dl、女性<50 mg/dl。
代謝症候群的形成涉及許多不同因素的互相作用,主要是不良生活型態(約佔50%)的影響,而遺傳因素只占小部分(約20%)。目前認為肥胖和胰島素阻抗是代謝症候群的核心成因。習慣低纖、高糖、高油脂飲食,過量飲酒,以及缺乏運動等,都與代謝症候群的發生有密切相關。這些因素可能會干擾體內血糖及血脂的代謝,進而造成代謝症候群。
1. 健康飲食「三低一高」: 選擇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的健康飲食,盡量少吃加工食品、少喝含糖飲料。適度減少每天整體的熱量攝取量,對減輕體重及改善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相當有效。
2. 規律運動減少久坐: 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慢跑、游泳、騎腳踏車等,有助於控制體重並減少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3. 健康生活型態: 不抽菸、少飲酒,適當排解壓力。
4. 定期檢查與監測指標: 定期健康檢查(可善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監測代謝症候群的各項指標,以期及早發現並及早介入控制,才能維護自身的健康。
睿擇診所配合國民健康署提供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以及相關異常檢驗項目追蹤,協助您防治代謝症候群!
參考資料: 彰基院訊電子報2024年1月份、國民健康署網站、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本文資訊僅供參考,無法取代醫師診斷治療。若有身體不適,建議親自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