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照護注意事項
睿擇診所
專治 腸胃炎
睿擇診所
專治 腸胃炎
感染型腸胃炎是最常見的腸胃炎類型,可分為「病毒性腸胃炎」和「細菌性腸胃炎」兩大類,其中又以病毒性腸胃炎占大多數。這些病毒或細菌主要是透過糞口途徑和飛沫傳染而傳播。而非感染型腸胃炎則可能是由藥物毒性、食物毒素等原因造成。
會引起腸胃炎的病毒種類很多,最常見的是諾羅病毒、輪狀病毒和腺病毒。諾羅病毒和輪狀病毒主要流行期是每年11月到隔年3月,而腺病毒則沒有特定季節性。細菌性腸胃炎的常見致病菌包括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霍亂弧菌、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腸胃炎的常見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也可能會有發燒、頭痛、倦怠的狀況;嚴重的細菌性腸胃炎甚至可能會有血便、黏液便、膿便等情形。除了感染特定細菌的情況會使用抗生素治療以外,腸胃炎的治療通常是採取「支持性療法」。醫師會依患者症狀開立症狀緩解的藥物,再搭配飲食內容的調整以求盡快康復。
腸胃炎期間建議採用少量多餐、清淡飲食的飲食原則,並且適度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最好避免油膩食物、炸物、刺激性食物、粗纖維或高糖食物、奶類等。
2. 清淡飲食: 澱粉類可以選擇稀飯或白飯,而一般麵包製作時其實添加不少糖與油,建議可改選擇原味的白吐司或白饅頭。油膩或高糖分食物會刺激腸道蠕動,導致腹瀉加重。纖維太粗的食物如竹筍、蔬菜莖梗比較不容易消化,可以改吃葉菜類的嫩葉並以水煮方式,對腸胃負擔較小。蛋白質可以選蒸蛋、水煮蛋、質地柔軟的魚肉等。水果方面可以適量食用蘋果或香蕉。如果是嬰幼兒腸胃炎,喝母奶的寶寶可以繼續以母乳哺餵;喝配方奶的寶寶則可以暫時改用無乳糖配方的奶粉,直到症狀緩解。
3. 適度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腸胃炎時腹瀉和嘔吐都會使得體內水分流失,再加上進食量減少,嚴重時身體可能會脫水。因此適度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是很重要的,建議可以選擇腸胃炎專用的電解質補充溶液,或者薄鹽米湯(煮成20倍粥再加少量食鹽拌勻)。至於一般市面上的運動飲料含糖量太高,若再經稀釋則電解質含量又相對太少,並不適合腸胃炎時飲用。
4. 可以考慮補充益生菌,有助於縮短腹瀉症狀持續的時間。不過在挑選益生菌時,建議慎選有經衛服部認證,且不含額外乳糖、香料等添加物的益生菌,比較適合在腸胃炎時使用。至於優酪乳,因為含有糖分又是乳製品,也不建議在腸胃炎期間飲用。
最有效的預防就是注意個人衛生,在備餐前、進食前、如廁後確實地以肥皂或洗手乳清潔雙手。食物應經過充分清洗與適當烹調再食用,並且注意食物的乾淨與保存,過期、腐敗或受蒼蠅汙染之食物均應丟棄。與他人共同進食應採取公筷母匙的措施。
若有腸胃炎症狀,建議就醫並且調整飲食,通常幾天內症狀會逐漸改善;但如果依然嚴重上吐下瀉、持續腹痛、甚至有嚴重脫水症狀(尿量減少、心跳加快等)合併無法進食者,則建議到醫院接受治療。
參考資料: 親子天下網站、HeHo健康網站。
本文資訊僅供參考,無法取代醫師診斷治療。若有身體不適,建議親自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