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電是「輸配電」出問題,而不是「發電端」。若是發電不足,會採取「限電」,但這幾年發生的是電網事故,修好之後就可以恢復供電,如果是缺電,就算修好線路也供不了電。
核電佔比高達六成的法國,在今年5月24日也發生16萬戶大停電,原因是變電所遭到破壞起火
全臺配電線路設備龐雜,饋線1萬餘條,線路總長43萬公里,線路上裝設163萬具開關、149萬具變壓器、319萬支電桿
當遇到天災、鳥獸碰觸、設備本身故障,就可能引起饋線跳脫,造成局部停電。
不只台灣,世界各地都有出現因動物誤觸設備而發生的停電
過去電廠與電網過度集中,大範圍停電的風險高。
台電2018年推動「配電系統強韌計畫」,針對配電線路、二次變電所設備汰換、饋線自動化擴建、智慧變電所建置等4大面向逐步改善
停電代表缺電嗎?台電一直拿小動物出來當理由,這合理嗎?其實,停電是「輸配電」出問題,而不是「發電端」。大家有發現嗎?往往在線路修好之後,就恢復供電了。如果是缺電,就算修好也沒電可用。
但為什麼輸配電會出狀況呢?因為全國的配電線路設備非常龐雜,饋線1萬多條、線路總長43萬公里,線路上還裝設163萬具開關、149萬具變壓器、319萬支電桿。當遇到鳥獸碰觸、天災、設備本身故障,就可能引起饋線跳脫,造成局部停電。
過去台灣的電廠與電網過度集中,導致大範圍停電的風險高。因此,台電2018年推動「配電系統強韌計畫」,針對配電線路、二次變電所設備汰換、饋線自動化擴建、智慧變電所建置等4大面向,逐步改善。
2022年,台電更大舉推動「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將於10年內投入5,645億元,採取三大主軸:分散、強固、防衛。「分散」為增設樞紐節點與電網線路,「強固」將節點相關的變電所、分流線路等設備適時更新,「防衛」的目標是一旦發生事故,將範圍縮到最小、影響最小、時間縮到最短。
這幾年來,已經有顯著成效。停電次數從2012年的21,019次,持續降低至2023年的6,115次,十年來降低七成。
小動物引發停電事故與2015年高峰相比,2023年已減少至1,077件,九年減少2,000件以上。
其實,不只台灣,世界各地都有出現因動物誤觸設備而發生的停電,如日本就發生過蛇纏繞電線,導致新幹線部分停駛。
核電佔比高達六成的法國,在今年5月24日也發生16萬戶的大停電,甚至連坎城影展都受到影響。原因當然不是缺電,而是變電所遭到破壞起火。由此可見,不管核電佔比多寡,都有可能停電,因為停電是輸配電端出現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