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要修法?
依照台灣現行法律,政務官、縣市長、大多數基層軍公教去中國前均須報備,但對於掌握許多機密的立法委員、民意代表及重點研究領域涉及國安或國家核心關鍵技術人員,竟然沒有任何風險管理機制,政府與公民社會無從監督,造成國家安全危機。
所以,民進黨提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九條及第九十一條條文修正法案,規範立委及立委及敏感人員赴中納管。條文中要求立委、直轄市議員、現役或退役軍人、外交官等敏感身分者,前往中國必須事前申報或報備,並強化相關管理與刑責。(立法院公報)
2.藍白為何阻擋,其理由是?
立委赴中國大陸報備條款,行程資訊登錄機制,這項規範被藍白認為過於嚴苛,會限制人身自由與交流權利,因此堅決反對。中時報導指出僅「立委赴中報備制度」修法就被藍白阻擋超過400次。(中時報導)
3. 用什麼方式來阻擋?
利用立法院程序委員會的職權來阻擋提案。
依立法院《程序委員會組織規程》規定,程序委員會主要負責擔任類似「郵局」的角色,僅檢查立委提案「形式審查」是否完備、是否有議案需合併、分類及其次序之變更,如法案完備就送院會審議,除非是提案超出立法院的職權,或是提案的形式有瑕疵,否則不會在程序委員會擋法案。。
但,本屆藍白立委所主導的立法院,破壞民主議事程序,利用程序漏洞,將程序委員會進行『實質審查』,且未說明案由就提出「暫緩列案」,變相將其不順眼的提案全面封殺! (公督盟資料、沃草資料)
註:據民進黨黨團正式統計從2024年至2025年6月,「立委赴中報備制度的草案」,遭阻擋修法合計422次。
4.藍白為何不在院會中否決或刪除提案,而是在程序委員會中阻擋呢?
a.程序委員會能有效封殺提案
程序委員會負責決定哪些法案能排入院會一讀,藍白以人數優勢在程序委員會封殺提案,能直接阻止法案進入院會討論,達到「不讓案子出現」的效果。
b.避免在院會中表決的輿論壓力,增加被罷免的聲量
主要是藍白很清楚,國安法案對台灣的重要性,而且也知道台灣人民渴望國家安全,所以在院會表決時,雖然人數佔有優勢,但也會面臨人民輿論壓力與政治風險。所以,躲在程序委員會阻擋,躲避政治壓力。
5.是哪些人在阻擋修法?
依公督盟的新聞資料,國民黨立委林思銘擔任黨團幹部,利用議會程序漏洞,提出「暫緩列案」,變相將其不順眼的提案全面封殺,一共阻擋了124件國安法案,位居「立法院國安擋案王」。除了林思銘之外,藍白還有黃國昌、林國成、洪孟楷、王鴻薇、廖先翔…等人(如下表),皆聯手阻擋法案。(公督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