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謂反滲透法
2019年12月31日,三讀通過《反滲透法》。
《反滲透法》旨在禁止台灣民眾接受中國等境外敵對勢力指示、委託或資助,並且:(1)違法捐贈政治獻金或公投經費;(2)從事違法競選活動;(3)從事違法遊說;(4)強暴脅迫非法擾亂社會秩序和妨礙集會遊行;(5)妨害選舉或公投等行為;違反者將依該法課以刑責。資料
立法通過後,
國民黨批評該法凌駕憲法而侵害人民自由,將使台灣退回戒嚴時代。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批評《反滲透法》,是違背民意所向而大搞『綠色恐怖』。
美國國務院則對台灣通過《反滲透法》表示,兩岸和平與穩定符合美國利益,鼓勵兩岸進行建設性對話,尋求台海兩岸人民可以接受的和平方式解決分歧。
資料 (新華澳報)
2.三黨於反滲透法的修法的想法
民進黨:要修法擴大滲透行為定義,並完善後續配套。但對於國民黨喊話鬆綁「反滲透法」民進黨立委王義川及沈伯洋指出,一定抗爭到底。資料
民進黨立委邱志偉也曾提案修正《反滲透法》,規定若有國內政黨被認定違反《反滲透法》,經法院判決確定,內政部必須聲請憲法法庭解散該政黨,但目前沒有共識。資料
國民黨:
在馬英九第二次赴陸交流後(2024.04),馬英九基金會的執行長蕭旭岑公開建議藍白合作,修改「反滲透法」,以排除兩岸交流的阻礙。
「據媒體報導,藍營為避免民進黨用司法檢調破壞兩岸交流,提出修法草案,主張限縮《反滲透法》適用範圍,並將刑事責任改為行政罰鍰。」資料 (ETtoday)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不能以國家安全為名傷害人權,也不能讓該法成為民進黨操控選舉、打壓在野黨的工具。」資料2
「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日前率團至大陸出訪,出訪中與台商見面,會中台商表達,希望國民黨推動修法,改善不利兩岸交流的因素。」
「立委陳玉珍表示,許多民眾反映,現行法規導致赴陸交流容易被入罪,造成寒蟬效應,她個人支持修法。」
「立委徐巧芯認為,現行法給行政部門過多空白授權,民眾無所適從,並成為民進黨操作的政治工具。」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表示,台商認為現行法規造成心理壓力,影響正常商業與社交活動,對兩岸交流構成障礙。」資料 (新華澳報)
《中國時報》社論也指出,反滲透法成為打擊異己的政治工具。檢調機關可以動輒進行約談,「目的在製造寒蟬效應,讓民眾產生不敢與大陸交流的恐懼感」。資料1
民眾黨:
立委黃國昌稱,反滲透法最大的問題是出現選擇性執法,將其當成政治宣傳的手段。
3.目前反滲透法修法的情況
國民黨:「國民黨認為反滲透法應修,但上個會期未列為優先法案,多數立委認為此議題敏感,私下表示不願碰觸。」
民進黨:「民進黨:主張捍衛反滲透法,並希望社會各界支持。」
台灣民眾黨:「台灣民眾黨:認為現行法條定義模糊,將研議自提修法版本以明確規範。」資料
結論:
「目前藍白兩黨對於修法態度較為保守,主要觀望民意與政治情勢發展。若未來罷免案未成功,藍白在下個會期可能會提出修法,藉由國會席次優勢,推動限縮反滲透法適用範圍,甚至將刑事責任改為行政罰鍰。部分觀察認為,最嚴重的情況下,反滲透法可能面臨廢除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