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一般性補助款:我們可以怎麼說?】
【一】
事件背景
預算刪減起因
國民黨、民眾黨聯手大幅刪減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
主計總處核算刪減額為1,439億元,立法院卻要求刪減2,076億元。
行政院需自行再刪636億元,覆議失敗後決定統刪地方一般性補助款約25%(最後落到各縣市為27.3%)。
地方補助款刪減實際情況
台北市:補助款刪減30.4億元,占總預算1.8%,預算仍年增6.44%,仍比去年多82億元。
台中市:補助款刪減32.4億元,占總預算1.7%,總預算年增8.14%,仍比去年多103.6億元。
六都中刪最多為台南、高雄,刪減補助款比例佔總預算分別為4.3%與2.7%;但媒體聲浪最大為台北、新北、台中(僅佔1~2%)。
地方調整能力
行政院未禁止流用,地方政府可調節預算,沒有「無錢可用」問題。
地方具自籌財源、舉債、借款、移用前年度歲計賸餘的能力,短期內不會有重大困境。
【二】
地方政府反應與
輿論戰
地方政府喊窮
台中市「罰單郵資」年花6,000萬元,2023年罰單收入達43億元。
台中市2025年5月釋出水湳經貿園等17筆精華區土地,總底價高達520億元。
台北市聲稱社福、教育、交通會受影響。
新北市市長侯友宜放話稱補助刪減會「影響社福、教育、基礎建設,剛好是刪在人民最痛苦、最需要幫忙的地方」。
地方政府媒體操作與對比
地方政府有財源彈性,卻選擇強調影響弱勢族群,意圖將民怨轉向行政院。
相較台南,選擇暫停新建設與凍結新進人事,將影響降至最低。
【三】
中央政府立場與
困境
中央責任
核心業務包括全民健保、國民年金、社福育兒、交通基礎建設、國防、外交、安全技術等,必須由中央執行,無法轉嫁地方。
中央財政壓力
國民黨團、羅智強認為中央根本不會發生斷水斷電的事,還擬推「官員說謊罪」。
事實是中央許多單位已面臨關門危機,監察院、行政院南部中心已出現停水斷電案例。
平均分攤問題
齊頭式削減,對財政困難、預算增幅低的縣市影響較大。
行政院可以更細緻考量各縣市財政狀況,減少對弱勢影響。
【四】
冤有頭債有主
濫權刪預算案例
陳玉珍要求廢公視。
廖先翔因中共不買白蝦刪外交預算。
魯明哲因文化幣買書刪文化預算。
黃國昌以「預算太高」為由統刪939億7500萬。
結論
當前財政混亂源於藍白立委濫權刪預算,責任清楚。
【五】
地方政府財政現況與政治責任
地方預算創歷史新高
地方政府總預算持續成長,財源充裕。
按藍白邏輯「預算新高卻無作為」,地方首長更應自省施政適任性。
【六】
《財政收支劃分法》問題
修法過程倉促
委員會3分鐘通過,院會未充分討論。
陳玉珍領銜藍白立委,拒絕中央地方事權重新劃分。
高雄市長陳其邁被拒發言。
制度失衡
地方財源增加,中央財源減少,中央責任不變,地方義務未增,財源事權失衡。
【七】
地方政府財政現況與政治責任
背景
300億租金補貼,內政部希望地方共同分擔,避免政策斷鏈。
歷史沿革
110年以前,中央、地方共同負擔。
110~112年中央財稅高,蘇貞昌承諾中央全額負擔。
新法後,中央財源減,地方增,應回歸中央地方共擔原則,合法合規
中國國民黨、台灣民眾黨在立法院聯手大幅刪減、凍結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主計總處根據立法院送出的總預算案,算出總刪減額度為1,439億元,但立法院給出的金額是2,076億元,因此要求行政院自行刪減636億元,以達到立法院要求的刪減金額。隨後行政院提出覆議,依然遭藍白兩黨否決。
在無可奈何之下,行政院做出統刪地方一般性補助款約25%的決議,落到縣市為刪除27.3%的補助款,完全沒有違背黃國昌和民眾黨團提出的統刪決議。以台北市為例,一般性補助款總額為138.93億元,刪減數為30.4億元。不過,台北市114年的總預算為2,044億元,被刪減的補助款只佔1.8%。更有甚者,台北市113年的預算為1,920億元,今年的預算高出124億,成長比例為6.44%,即便被刪減預算後仍較去年增加82億元。各縣市114年預算成長數可參考表1。
此外,行政院刪減地方一般性補助款並未規定「不得流用」,地方政府可以自行調節,而不至於落得無錢可用的狀況。以台中市為例,台中市今年的預算是1,814億元,較去年增加136億,漲幅為8.14%;相較被刪除的一般性補助款32.4億,僅佔總預算的1.7%,也比去年預算增加103.6億元。
由表2可知,六都中被刪除最多補助款的是台南和高雄,在新聞上看到因為這些補助款被刪除叫得最大聲的卻是台北、新北、台中這三個僅被刪除約1%左右的縣市,也看不出這些預算被刪除了究竟具體影響了多少計劃、多少人、為什麼地方政府又會選擇將預算的刀砍向這些計劃和對象?再加上地方政府的預算可以流用,調節的彈性與空間就相較行政院大得多,更沒有本來的預算就被砍光的問題。
此外,台中市今年五月釋出水湳經貿園等17筆精華區土地,總底價高達520億元,更有報導指出盧秀燕自上任6年來已賣出近250筆市有地,總價值近新台幣13億元,面積近1.4個中央公園;也有律師指出,台中市府光是「寄罰單」的郵資,一年可以花6000多萬元,單2023年就靠268萬餘件交通違規,進帳驚人的43億元,「台中人的罰單,是盧市長的甜蜜負擔」。
雙北則屢屢表示將影響到弱勢族群的權益,台北市財政局在受訪時回應「我們的兒少還有長者、身心障礙的社會福利都會受到影響,在人本交通的部分也會受到影響」;侯友宜也說,行政院刪除一般性補助將「影響社福、教育、基礎建設,剛好是刪在人民最痛苦、最需要幫忙的地方」。但地方政府明明可自行調節預算使用空間,也有能力擴增財源,在媒體上放話將影響弱勢族群,是企圖將人民的怒火轉向導回行政院。
反觀台南在六都中被刪減最高比例,因應方式是暫停新建設與新進人事不補,將對一般人生活的影響壓到最低,與台北、新北、台中三縣市做法可謂天差地遠。
行政院做出這個決議是有必要的。中央政府要做的業務,從個人福祉相關的全民健保、國民年金、社福與育兒等項目,到國家等級的鐵路空運等運輸系統維護、無人機技術、潛艦國造、護照換發、海外救助、海底電纜架設維護等影響一般人生活的重要事務,都得靠中央機關執行,也只有中央政府能做,將總刪除額度與地方政府共同分擔是中央政府唯一的選項。又因地方政府有自籌財源,也有能力舉債、借款與移用前年度歲計賸餘,至少短期來說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
在年初總預算通過後,就已經有多個中央機關面臨將關門的慘況,當時國民黨團根本不認為會發生這種事,羅智強甚至放話說部會都在造謠,因此要推「政府誠實法」、「官員說謊罪」。但事實上監察院在去年十月就已經付不出水電費、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的部分公共設施也已經斷水斷電,顯示中央政府都已經自身難保,根本無暇顧及地方政府,更別提台北、新北、台中僅被刪除不到2%的總預算。
不過齊頭式的平均分攤給各縣市,對財政狀況不同的各縣市顯然會造成程度不一的困境。例如舉債較高、預算成長數較少、財政較為困窘的縣市,筆者認為行政院可以更細緻的加以衡量各縣市的財政狀況分配刪減額度,或許能可以減少更多對第一線弱勢族群的衝擊。不過,一切當然還是得要回到當初毫無正當理由任意刪除預算的藍白立委,包括陳玉珍要把公視廢掉、廖先翔說因為中共不買宏都拉斯白蝦所以要刪、魯明哲說青少年都拿文化幣去買書所以要刪預算、黃國昌覺得預算太高所以必須統刪,若沒有這些仗恃權力咨意妄為的濫權立委,當今的國政混亂根本不會發生。這筆債務冤有頭,債有主。
此外,地方政府的預算也是歷年新高,按照藍白的邏輯:「總預算新高還沒有做事,那要不要換人做?」藍白地方政府更應思考自己的適任性。
不僅如此,財劃法也將於明年正式適用,中央政府必須在今年先行做出調整。財劃法在去年修正時,因為委員會三分鐘通過、院會也沒收討論的狀況下,以陳玉珍為首的藍白立委完全拒絕討論「中央及地方政府的事權分配」,甚至無視來討論的高雄市長陳其邁,逕自將高額的統籌分配款、稅收來源撥給地方,但是本來要做的事跟責任完全沒有重新劃分。這會導致中央要做的事沒有變少,但可用財源變少;而地方政府卻沒有增加任何的法定義務,而可用財源卻增加的情況。
近期中央與地方政府針對財政爭吵的最大的問題是「租金補貼」。內政部表態希望「300億租金補貼計畫」地方也能分攤經費,因為新的《財政收支劃分法》確實造成中央收入減少、但地方收入是增加的,因此希望每個縣市政府不管是六都或非六都,都能就地方政府所多出來的財源,在租金補貼政策上可以多多支援,才不會造成年輕人在租屋、尤其是租金補貼上產生斷鏈或是產生其他結果。劉世芳強調在110年之前原本就是地方和中央,按照財力負擔能力一起承擔有關租金補貼的經費,後來在110、111、112年之後,中央政府鑑於財稅收入創新高,當時的行政院長蘇貞昌就承諾由中央全額負擔。但現在新的財劃法出爐後,中央政府收入減少、地方政府收入增加,因此內政部希望未來地方政府籌編預概算的時候,可以把這部分納為地方政府支付的原則,強調這些都是合法合規的。
參考資料:
1. 行政院「照立法院要求」!地方補助款統刪25%、多縣市叫苦連天....各縣市影響一次看
2. 直轄市及縣市總預算彙編
6. 拿出壓箱寶!台中市府這原因再標售520億元地 6月26日開標
8. 租金補貼新北將分擔18.5億 侯友宜批中央:神也你要做、鬼也你要做
9. 台南補助款被大刪重創財政 黃偉哲:人事、新建設全面暫停
10. 砍總預算3%就要關門? 國民黨團:下會期推動政府誠實法、官員說謊罪
11. 預算被砍後監院將關門?李俊俋:去年10月就付不出水電費
12. 監院怒嗆預算被大砍!李鴻鈞喊「快被斷水、斷電」:聲請釋憲
14. 行政院砍地方一般補助25%,「大舉債」時代來臨?朝野鬥到中央、地方都受害,待釋憲化僵局
15. 借盧秀燕的話回嗆 民進黨:補助少點 台中預算還是創新高
16. 分攤租金補貼引發地方反彈 劉世芳:新財劃法上路「合法合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