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授記
第一世噶瑪恰美仁波切,尊者初名"阿惹噶",於西元1609年,藏曆土鷄年,誕生於西藏昌都地區芒達鄉附近,名為昂乃多的地區。噶瑪恰美仁波切集佛之法報化三身為一形相,他的誕生及其佛行事業均授記在佛陀的《禪定王經》、《文殊本續》和蓮花生大士的不少伏藏法本中,預言尊者共歷十三世化身普渡有情,另外亦預言其壽命、名字、出生地以及轉世。
《禪定王經》 有云 :
以一經藏亦得千萬方,
彼示心難思維之眾法;
無貪導師專精詞與意,
如此眷屬之中有無貪。
《文殊本續》:
首字為阿比丘身,
具慧壽路活六十;
能行光明能仁政,
一切論典亦同此。
惹那林巴伏藏師之預言亦云:
由此至昂持有『惹噶』名,
觀世自在投生有十三,
凡有見者投生極樂剎。
天法明珠多傑之伏藏預言中也有:
無量光明大悲空界中,觀世自在日輪壇城廣,
蓮花生源心意放光明,能除眾生無餘之黑暗,
噶瑪恰美美譽現於昂,彼之化生能行利眾生,
極樂土中『蓮花水生』名,藥尊剎土『視眾生』,
拂塵洲中『手執孔雀寶幢』。
(尊者來台之法會法訊)
童年
尊者自小就對眾生生起自然慈悲之心,對佛法則懷著無比虔信之心,於父親前聽聞密法舊譯持明傳承內外法類口訣,九歲抵達彭地薩當寺,聞思佛法經藏續部及論典等,過目則能通達一切詞義,如星辰遍佈的虛空寶一般,成為眾博修士之頂嚴。(尊者在台法會法訊)
學富五車
尊者之後依止於第六世夏瑪巴──曲吉旺秋,領受具足比丘戒,並得賜法名為"噶瑪恰美"。後經努力勤學經續,學富五車,在一次大規模噶瑪噶舉祈願法會中,旁徵博引,於萬人的僧團辯經中脫穎而出,一時聲名大噪,震懾四方。
長年閉關
1637年創立巴日則寺道場,尊者後來返回故鄉的吉祥山頂長期閉關,進行十三年嚴格的閉關。他修持其間在淨觀、夢中均親見眾本尊;又曾在夢中接受第十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卻英多傑(Choying Dorje)的四灌頂。這段期間,尊者亦致力寫作無數論著,包括現今仍在西藏家喻戶曉的《極樂淨土祈願文》、《轉經輪功德》及傳誦數百年的恰美仁波切《山居法》;閉關期間尊者在淨觀中辨認出蓮花生大士授記的大伏藏師不變金剛明珠多傑已經誕生,並用盡方法把他帶到跟前悉心教導,其後在伏藏師南曲明珠多傑前獲得了大圓滿《掌中佛》及《食尸》氣脈的指受。
影響
尊者座下知名大弟子有:
噶瑪恰美仁波切和明珠多傑兩位尊者當時的入室弟子乃一時俊傑,每次開示和口傳經常超過數千信眾聚集於吉祥山閉關中心,領受教法。其中以噶舉儀軌為主者為乃多主要法脈,舊派儀軌儀為主者為白玉及大圓滿等,法脈持有者遍及青海下區,珍貴的法脈金鬘至今未損而完整保留著。(堪慶仁波切提供之在台法會法訊)
著作
綜觀偉大的噶瑪恰美仁波切一生,對藏傳佛教的貢獻有:以前在西藏地區,只有僧侶才可領受和修持高深密法。恰美仁波切打破傳統,用簡易的文字寫成55部的著作,內容包羅萬有,除了大圓滿大手印圓融之法、天法、那洛六法,還有傳統西藏念經法(釋迦牟尼佛以前藏地流傳的法門,非佛法的一種)等;又親自撰寫各種貼近百姓生活需要的儀軌,例如:驅鬼、財神法等,更倡導轉經輪的功德和修持西方極樂淨土法門的重要,令高深的佛法進入尋常百姓家;其中六字真言的法門尤為殊勝,當恰美仁波切猶豫是否把此法門寫下來時,觀音菩薩曾現身鼓勵,並授記此法門將會利益累億計的眾生。(祖寺提供)
圓寂
藏曆饒炯十一土馬年四月初一(西元1678年),第一世噶瑪恰美仁波切在69歲時離開此婆娑世界,在種種瑞兆顯示中將心融入阿彌陀佛的心中,並將母親、侍者、家犬和一頭老奶牛一起帶至阿彌陀佛之極樂淨土。
而尊者荼毗後,發現了很多舍利,在他的頭蓋骨上亦出現了自然浮出的藏文字母「阿」字。(堪布貝瑪朗卓仁波切提供)
第一世噶瑪恰美仁波切(1609-1678)
於乃多大白塔之北方在石上自顯的藏文阿字
第一世噶瑪恰美仁波切親手所塑的"如我像"
當恰美仁波切塑好兩尊像時便問,你們像我嗎?此尊像便回答"我像你"
第一世噶瑪恰美仁波切腳印
第一世噶瑪恰美仁波切欲製作法器,便以刀削石如泥之聖跡
本地位於巴日則寺下方山腳處,左為第三世南曲明珠多傑仁波切
第一世噶瑪恰美仁波切五大弟子
1.第一世南曲明珠多傑仁波切
2. 桑普貝瑪貢噶
持有乃多傳承,為乃多金鬘第二代法王
3. 白玉昆桑謝拉
建立白玉寺,為白玉派創始人,白玉派主要修持法門即是天法
4. 佐千貝瑪仁增
建立佐千寺(卓千寺),亦為乃多教法持有者
5. 果切鄔金他清
建立果切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