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R,是一位公司的經理,因為同業都推動敏捷。有一天,把公司的同仁都找來說:「明天開始,我們每天要執行15分鐘的站立會議,會議前記得先想好3個問題。」
那到底什麼是站立會議呢,就是透過短短的15分鐘,每人說明自己在達到兩週的短衝目標(Sprint Goal)的三個問題,Done是昨天做了什麼?To do是到明天前打算做什麼?Bottleneck是目前達到目標所遇到的瓶頸是什麼?
於是,在小R的帶領下,大家每天早上花15分鐘站著開會,對彼此報告這三個問題。
經過了兩個禮拜,在短衝結束的那天,大家都非常驚訝,因為短衝的產出居然第一次讓客戶感到如此滿意,大家也發現,彼此的溝通更有效率,問題立即被解決,也清楚知道接下來要做些什麼。
敏捷團隊無時無刻都在溝通,似乎就是這麼回事。
敏捷的站立會議是一個不錯的開會手法及溝通方式,可以讓專案每天都有進度,也讓團隊更加地有執行力
這是小R,從小就很愛玩撲克牌。那天,突然看到公司出現的一副Agile的撲克牌,就開心地打開,卻發現裡面的數字跟平常玩的很不同。它裡面的數字排序是1,2,3,5,8,13, 20, 40, 100到無窮大,而前面兩個數字等於後面數字的加總。在小R疑惑的同時,這時候大S出現了,大S是開發團隊的敏捷教練,他正與 A Team團隊一起開發一個口罩2.0系統。
大E把團隊召集過來說,大家把這些數字都看成是團隊完成一個使用者故事(User Story)所需要的時間,假設我們用一個小時代表一個故事點數,你覺得需要多少故事點數?自己先從牌裡挑一個數字,大家一起數到3的時候再翻牌!我們把產品經理P大剛寫好的「口罩查詢」的使用者故事拿來估算,第一次結果的數字差異很大,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13,這時候,大家開始分享彼此的看法,成員A說,口罩查詢可能要整合許多資料庫,所以我選數字8。成員B分享,我選數字1,因為這程式過去已經寫過了,我們可以用現成的程式來修改就好。成員C拿著數字13說,我覺得要整合藥局資料庫又要參考GPS座標,應該很複雜...,大家都分享完自己的意見後,大S又帶領大家進行第二次的估算,這次的估算就產生了共識,大多數人都以8為主。
規劃撲克牌的功能,就是讓專案中的每個成員,先照著自己的想法做出選擇,避免新進成員跟隨資深成員的看法,而忽略自己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可以收斂團隊對議題的看法,產生對開發系統功能估算大小的共識。
這是OL 小A,她剛進一家推行敏捷的公司。有一天下午,正在忙碌的小A接到了一通電話,電話裡說:喂~小A嗎?請問今天晚上你會到嗎?小A小聲地回覆說:會喔會喔,我一下班立刻過去,電話另一端說:沒問題,那我們晚上見囉!由於小A的電話太大聲了,旁邊的同事聽見他們的對話後,就跑去問小A:小A、小A,是誰打來的啊?是男朋友嗎?
此時,小A的敏捷教練大E路過,發現小A正面臨害羞的窘境,就過來跟小A說:小A,下次可以躲進洞穴裡,就不會這麼害羞囉!小A驚訝的問:什麼是洞穴?公司裡怎麼會有洞穴呢?敏捷教練大E解釋說:敏捷辦公室是開放空間,屬於公有地,無論做什麼大家都會看見,而在辦公室旁有一間安靜小房間,叫做洞穴,如果有私人電話,在裡頭就不會被其他人打擾囉!小A開心地說:早知道剛剛餐廳打來,我就應該躲進洞穴裡阿~這時,同事在旁邊小聲地說,原來只是餐廳訂位阿...
Team Space團隊空間,是開放較無隱私的,為了保障個人處理私事,Agile作法建議在Team Space開設另一個空間,給予團隊處理個人私事使用,這個模式就叫做Caves and Common,洞穴與公有地。
這是小A,最近公司剛導入敏捷手法的管理方式,擔任團隊敏捷教練一職,團隊最近在開發一個防疫調查的軟體,某一天執行專案的過程,小A抱怨著說:以前大家執行能力都很好,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大家的產出變得很少,進度都Delay了,是不是不認真呢?於是去請教公司敏捷的顧問大R。
大R聽完就問小A說:有沒有可能是工作塞車了呢?還記得我能我們使用的看板嗎?(Todo、Doing、Done)可以用它來檢查喔!如果大家Doing的工作有很多,就是 WIP,Work in Process就是還在進行中的工作,當WIP太多的時候,就需要適時限制否則專案時程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呢!妳要觀察團隊在每個短衝的User Story,如果平均值是落在每週3~5個,妳就設定4個就好了。這是「等候理論」效應,當一個團隊的利用率越高時,完成的時間會等比級數的增加
小A聽完後就恍然大悟地說,原來如此,我應該限制團隊成員的WIP狀況才對。WIP是指已經開始執行,但尚未完成的工作,當WIP太多的時候,可能會有不少問題產生,比如耗用資金看不到回收、隱藏工作瓶頸,以及當中如果需要變更,這些大量進行的工作,就變成做白工了。
這是小A,小A在一間跑敏捷體的飯店上班,他最近在一個防疫專案小組中擔任一個重要的角色。第一週,團隊遇到了物資不足的瓶頸,小A就出來幫忙與供應商協調物資,使專案進行期間有足夠的資源。第二週,團隊發現業績銷售不佳,小A立馬激發團隊創意,提出飯店可以出精緻便當及外送服務,使大家不用出門也能享受到精緻的餐點,業績也開始有了起色。第三週,小A發現團隊使用專案的手法錯了,他就馬上教大家如何正確地使用Scrum方法,如果團隊需要輔導與指引,小A也會給予建議,最後防疫專案小組也因此得以順利繼續完成他們的任務。
其實,小A就是這個專案團隊的Scrum Master,Scrum Master的角色是團隊的促進者,其中帶領團隊的方式,是採用僕人式領導,確保專案是照著Scrum的架構完成,且執行專案過程中,使團隊不偏離專案目標。比如說,有團隊成員不知道如何與PO溝通,他得幫成員心理建設並教導他有效的溝通技巧。 與其說Scrum Master是一般專案組織的保姆,不如說他更像是一個敏捷的「教練」。
這是小A,他在一間跑敏捷體系的公司上班,有一天公司舉辦了一場跨部門的友誼籃球賽,上半場結束後,大家就聚在一起討論剛剛上半場狀況,小A說,好久沒打球了,總覺得上半場好多防守漏洞,下半場要好好注意B部門那個高高的傢伙,同事回覆說,沒錯!不過我們在搶籃板這方面倒是蠻厲害的,我可以先擋住那個高高的傢伙,然後小A你個子比較小,可以趁這時候搶到投籃的機會。
就在團隊討論的同時,敏捷教練大R出現了,大R說,大家辛苦了!你們現在正在討論,就是敏捷手法的Retrospective喔!Retrospective就是回顧檢討會議,每一個Sprint結束前,團隊會聚集在一起討論及調整人、人際關係、流程及工具的內容及狀況。會議中大家通常會討論這三個問題:一、什麼做得好?二、什麼地方可以改善?三、下個Sprint要調整什麼作法?這樣一來,透過團隊彼此的反省,下一次就會更成功了呢!
Retrospective,回顧檢討會議是敏捷特殊的自我學習與調整會議,主要目的是學習、意見反映與重新調整工作作法。
這是小A,小A在一間運用敏捷手法進行專案的公司上班,有一天中午,小A幫大家訂了Pizza慶祝專案結束,但時間已經到了預定的12點30分,仍不見外送員的蹤影。於是打電話去Pizza店詢問,店員卻回覆說,不好意思,你們訂的Pizza五分鐘前才進入烤箱,送達公司可能需要再20分鐘,真的非常抱歉。
我們最近也在思考怎麼改善流程,將餐點更快送到客人手中。小A在隔週敏捷聚會分享場合巧遇這家Pizza店的店長大R,跟大R建議說,你們公司可以用Lean原則的七大浪費來檢視看看有什麼能節省浪費的地方喔,比如說一、未完成的工作,沒有完成對客戶就沒有價值,二、避免再次用一樣的時間、成本、人力重工重新學習,三、去除不必要的服務,想想這些服務為客戶帶來什麼價值,四、是否常常在切換任務時而重工,或是留下部分沒完成的任務,五、團隊交接過程,是否花好多時間等待,六、移動,每天會用到的工具,是否隨手可得,七、如果工作有很多的缺失,越早發現缺陷在哪,就可以避免累計太多不良品。而這七大浪費都是可以節省的!建議你可以先畫出目前的價值流圖,看看目前有哪些地方可以縮短時間,再畫出改善後期望的價值流圖,搭上價值流圖的公式,週期時間等於有效的工作時間除以總時間,這樣就可以知道目前流程效率有多高了。
了解Lean原則的七大浪費後,可利用Value stream mapping(價值流圖)圖示化目前的價值分析流程,找出浪費,藉以改善效率及流程。
這是小A,小A是一家3C產品上市公司的Product Owner,在最近一次的行銷會議上,行銷團隊參考過去一年收到的客戶抱怨,正在討論如何改善自家產品網頁,讓使用者更方便用,只見同仁開始此起彼落的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小B說:我希望這網頁的最上方可以有一塊大的banner;小C說:我希望這網頁的左上角要放上我們的Logo;小D說:我希望這網頁的右上方有一些常用功能按鍵。
大家的踴躍發言,讓會議場面有點混亂。這時小R拿出紙,開始將大家提出的需求畫成圖,手繪出了好幾張參考圖Demo給大家看。圖片上包含banner位置、Logo位置、搜尋框、3個選單、3個icon按鈕,整體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網頁的手繪模板。不僅有網頁版,還有手機版。小A開心地向小R說:謝謝小R,這個就是很典型的線框圖Wireframe。是一個聚焦在使用者想要的架構,快速描繪產品或解決方案的設計草圖,強調整體的版面架構,而非功能細節,所以不用說明太細,只要簡單列出什麼地方要放什麼內容就好,代表一個網頁精簡的版本,也可以避免干擾。藉由識別所有的進入點與出口點或使用者體驗的動作,說明具體的邏輯和商業功能的流程。
在產品發展的初期,Wireframe線框圖很適合用來跟敏捷團隊討論、視覺化呈現客戶提出的需求,並與客戶溝通,如果不對,馬上重畫很方便,優點是可以快速聚焦且成本又低。
這是小A,小A是一位敏捷團隊的菜鳥成員。這是小R,小R是敏捷團隊的資深成員。某天,在公司的專案辦公室中,小R請小A幫忙印製2份今天開敏捷會議需要參考的文件。小A說:沒問題,我馬上印。小A很開心地接下任務,並在電腦操作畫面上按下列印,沒想到遠處的影印機傳來一陣又一陣的逼逼聲,小A衝過去一看,原來是卡紙了!她趕緊翻翻影印機使用手冊,卻怎麼也找不到排除方式。正當她一臉苦惱的時候,小R靠過來,打開影印機蓋,把紙拿出來,影印機瞬間恢復平靜,印出小A需要的文件,小A這才破涕為笑。
小R笑著說:呵呵~這就是所謂的滲透式溝通阿!在敏捷團隊裡,有些小技巧是不會有文件記錄的,像這樣透過經驗傳承、互相分享就可以得知喔!
工作中不可避免會有難以用視覺化方式傳遞的「隱性知識」,且若要敏捷團隊用文件記錄,又太花時間,此時就可利用滲透式溝通,讓成員透過對話中的資訊流動來學習,這個辦法當大家都在同一個空間辦公時會更有效果!
這是小A,小A是一位敏捷團隊的成員。這是小E,小E是小A的同事兼好朋友,也是一位敏捷團隊的成員。在開發進度上,小A是屬於快速產出的工作者,一天之內可以寫好很多支程式,但難免後續要再修正許多Bug;小E是屬於細心會留意細節的工作者,一天之內雖然寫的程式沒有小A多,但是產出品質都很好,經常一次就被驗收通過。
有一天,公司的主管小R跟小A及小E說:這陣子我們有一個重要的開發案,你們兩位暫時一起工作,這次的開發案由兩位共同負責,希望兩位可以有一份完美的產出喔!小A跟小E對彼此本來就不陌生,也很開心有機會可以一起工作。之後在辦公室內便常常看到兩人互相合作的情景。小A說:我負責寫我擅長的功能開發,一邊寫如果有問題你再跟我說一下唷!小E說:剛剛那邊好像寫錯了,這樣設計應該會更好;小E說:用我之前寫過的這支程式複製,這個這樣,那個要這樣,小A說:對對對,剛剛那個議題我再來找找資料,等等補充上去。
這個做法看起來很浪費人力成本,但是在 XP這個敏捷體系,提倡結對程式設計這樣的做法反而能減少更多時間,因為可在早期發現問題,原則上每個Iteration角色會互換一次,這樣才能滿足敏捷成員不僅有單一專長,而是能多工的原則,且平時兩人建立知識分享,可以避免另一人流失所造成的衝擊,是非常實用的敏捷方法喔!
這是小A,小A是一位敏捷團隊的成員,另外這4位小B、小C、小D、小E,是小A敏捷團隊的夥伴們。最近他們一起在設計下半年即將上市,手機相機要具備的功能,於是在一次的會議上,他們一起熱烈的討論著。小A說:要有閃光燈;小B:鏡頭要用2000萬畫素;小C說:攝影要有夜拍模式;小D說:要具備望遠相機;小E說:要有廣角功能……
這款手機就這樣依照團隊成員的想法設計了許許多多的相機功能,等到產品上市後,一天主管面有難色地跟敏捷團隊一起開會。主管:這個產品的銷量似乎跟原本預期的有落差呢!小A說:不會吧!我們可是加了超多又酷又炫的功能耶,怎麼可能賣不好!主管說:可能是我們的產品,並沒有完全符合實際使用者的需求喔!小A說:真糟糕!但我們已經把想得到的功能都加入了,未來該怎麼修正呢?
主管說:當開發新產品時團隊可以使用人物誌,像是這個範例圖,我們假設使用者是一位25歲的年輕女性、單身、上班族,對於手機相機的需求是拍出來的照片要能自動美肌、有柔焦功能,預算又不能太高,就能幫助我們聚焦在設計用戶喜歡及其注重的價值了。人物誌是在發展產品與採用使用者故事時,為了協助開發人員聚焦於目標客戶的「真正需求」時,由PO所創造出來的虛擬人物,其代表著客戶中一定比例的族群。藉由人物誌,開發人員會與虛擬人物誌中的角色產生一定的連結,而會在開發產品的過程中,保持同理心並聚焦其努力在滿足人物誌中角色的實際需求。
這是小A,他在一家跑敏捷的公司擔任PO。有次站立會議時,團隊成員小C在報告進度時不停被其他部門的成員糾正內容,而此次會議正好SM沒有出席,而使開會時間超過15分鐘,內容也無法完全被討論。小A會議結束後非常沮喪的在茶水間思考該如何改善下一次的會議,這時敏捷教練大R出現了。小A將煩惱告訴大R後,大R便笑著說: 其實在站立會議中可以分配雞&豬的角色給大家哦!
在敏捷站立會議中只有豬裡面的DT可以發言,其餘參與成員都是雞,盡量別打擾會議進行。其實豬就是實際參與專案的角色,雞就是不參與專案的角色。雞可以參與會議,但只能站在團隊外圍,無法在會議中發表意見。大R在只要有高階主管參與站立會議就會特別叮嚀這個規則,果真讓會議流程非常順利。
雞&豬是對站立會議中成員的一種比喻方式,讓每位成員了解自己在會議中扮演的角色,除了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討論外,也能讓敏捷團隊有效率的掌握會議流程哦!
這是小A,小A是一位敏捷團隊的成員。這天中午,小A在茶水間遇到Scrum Master 小R,
小R看小A心情看起來有點不好,便主動詢問:Hi,小A妳心情不好嗎?
小A說:對阿…我正在寫的這個購物車功能,剛剛測試又失敗了,已經改第10次了,還是有問題。
小R說:這購物車的程式是妳自己一個人在寫嗎?
小A說:對呀!這是我在這階段認領的工作。
小R說:妳以前有寫過購物車程式的經驗嗎?
小A說:沒有,但我曾經看過別人示範。
小R說:我記得我們子公司的敏捷團隊裡,有位成員B是寫購物車程式的專家,妳認識他嗎?
小A說:我知道,我有聽過他呢!
小R說:妳之前是看他的示範嗎?
小A說:對!他做起來真是順手、行雲流水,我應該問問他的。
小R說:看來妳已經有答案了呀!勇敢去嘗試跟解決問題吧!我可以來幫你們引薦認識。
小A開始露出開心的微笑,說:真的,我之前怎麼沒想到,真是太感謝妳了!我這就去專家請益。
這個情境就是典型的僕人式領導。僕人式領導與傳統領導不同,是從權威、命令的方式,轉換為信任、輔導、協助移除障礙的角色,給予成員足夠的信任,讓他們勇於嘗試自己的想法或意見,即使有時效果不佳讓成員感到挫敗,卻可提供讓成員學習錯誤與成長的機會,漸漸就能培養成員自動自發的習慣。這個作法無形中可以培養團隊成員分析、辨識與評估多種解決方案的能力,並能協助成員找出最佳方案,讓他們自動自發完成任務。
這是小A,小A是一位敏捷團隊的成員。這天下午小A跟敏捷團隊正在開會,小A說:今天我們的會議,是針對這次上市的投影機,討論出可以到市場上販售、滿足使用者最基本價值的功能與規格,請大家現在開始討論吧!
成員B說:投影機要內建電池,方便隨身攜帶;成員C說:投影機要有鏡頭位移的功能,增加投影機安裝的彈性。…小A聽了大家的踴躍發言後,默默地說:哇……可是內建電池、鏡頭位移這些規格真的會是一位需要使用投影機的客戶想要的嗎?
Product Owner 小E說:小A的顧慮沒錯,大家列出來的許多功能,已經不只是這個投影機的基本元素。試想一位需要投影機的客戶,最單純的目的可能就是簡報與演講,因此給他內建電池、鏡頭位移功能,都是屬於多餘的需求。提供「投影」、「可連接電腦」兩個功能,才能讓使用者使用投影機簡報,同時也能滿足客戶的基本需求哦!小A與團隊成員露出開心又獲得解答的神情,成員B說:原來是這樣阿!那我們重新來討論一次吧!成員C說:喔喔~原來我們剛剛都想太遠了呀!
最小可售功能特性 (簡稱MMF, Minimum Marketable Feature) 指的是產品已經對客戶有價值了。當這個產品到市場上開始販售時,客戶也會願意掏錢買單,這就代表已經達到MMF的需求。
這是小A,小A是一位敏捷團隊的成員。這天都已經下午一點了,同仁們仍然聚在會議室開著第一次的Sprint planning會議……小A抬頭看時鐘:糟了,居然已經一點了!我們討論太久了啦!
此時Scrum Master小R拿著吃完的飯盒冒出頭:大家怎麼還在這裡?不吃飯嗎?小A說:我們第一次Sprint planning開會討論的事情越來越多,一不注意時間就拉太長了。小R說:那是因為妳們沒有設定一個Timebox啊!小A+同仁們一臉困惑:Timebox?小R說:是阿!想像有一個大紙箱放在你們的面前,而妳們要討論的項目,每一個都是一個個不同大小的積木。箱子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就需要按照優先順序放進箱子裡。Sprint planning通常一個月是設定一個8小時的時間,如果開兩次,每次開會時間就是4小時,為了讓會議順利開始及結束,大家可以預先準備資料跟精準的控制每個人發言的時間。
小R繼續說:敏捷會議都會設定像這樣的Timebox,例如:每日的Standup meeting通常只有15分鐘,以後開會講重點跟結論就好,如果有需要再討論的細節,等會議後再召集相關人員討論,這樣會議更有效率喔!設定Timebox可以克服兩種常見的人性缺點,包含:經常拖到最後一刻才開始做事的學生症候群,如:暑假結束前再趕所有功課;以及傾向在工作能夠完成的時限內,一直增加工作量的帕金森定律,如:一份報紙可以15分鐘看完,也可以1小時看完。Timebox是一個簡短及固定的持續時間,若規劃的工作未在Timebox時間內完成,需將工作搬到下一個階段評估是否執行,每個Timebox開始前,可根據上一個Timebox的結果重新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