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B,是一家資金雄厚的科技公司商業分析師,最近她公司併購了業界最大的電腦品牌 IN ,今年小B的 IN 公司副總經理大P給她的其中一個的目標是提高公司的營收10%。小B非常地苦惱要展開什麼專案來達到目標,於是決定找主管大P討論。
小B就詢問大P說,關於提升公司業績,不知道您有沒有什麼想法?大P回覆說,我認為從縮短物流流程著手,會是不錯的方式。小B想了想就問了第二個問題說,為什麼縮短物流流程可以提升公司業績呢?
大P說,因為其他同業的物流都在完善,如果流程太長,客戶就會流失,如果物流縮短,客戶下單的意願就會提高。想像PChome寄商品,但三天後才會收到,妳會下單嗎?反過來24小時就可以收到,下單意願會不會增加呢?
小B接續問第三個問題,那大P您覺得我們的流程為什麼會這麼長呢?
大P接著回覆說,因為很多部分都要靠人工作業,客服回登訂單資料時,常常資料錯誤就花更多時間。
接著小B問大P第四個問題,那為什麼不讓客戶使用網路下訂,讓客戶自己填寫,正確性不是更高嗎?
大P無奈地說,因為我們沒有讓客戶下訂的線上系統。
聽完大P回答,小B問了第五個問題說,那為什麼不建置一個購物網站呢?
因為建置成本可能很昂貴,也許受益還不及所投入的成本,這塊需要詳細評估。妳是公司的商業分析師,不如就交給妳來評估吧!
最後大P讚美小B說,小B很棒喔,藉由一層一層詢問事件發生的原因,了解造成問題的根源,小B剛剛使用的就是五個為什麼呢!
通常解決問題會需要啟動一個新專案,但是必須先找到根因才能有效且根本地解決問題,因此決定新專案要做什麼之前,用五個為什麼來做肇因分析是不錯的選擇喔。
在這裡也提醒,五只是一個代表數字,不一定是問五個問題喔!也許三個問題就可以找到問題點,或也許五個問題也還沒有找到真因。
這是小B,是一間老牌電視購物公司的商業分析師,某一天,小B在與主管大S討論公司的產品銷售流程如何完善,小B已經知道流程有哪些問題和其他原因,但是不知道怎麼整理會比較清楚。這時候大S請小B將目前狀況告訴他,小B說,目前狀況有兩個,第一個是產品的訂購比較麻煩,因為目前客戶只能透過電話或是傳真下訂,第二個問題是,產品配送的流程太長,因為公司分工太細了,且許多資料分散在不同的部門。大S聽完小B的描述後,就建議小B一個簡單的方式,就是將問題整理成「能力表」,透過能力表就可以快速延伸要怎麼改善流程。
我們可以先列出有哪些問題,以及問題的原因是什麼,最後的改善流程需要做的事,就是我們的「新能力」了。首先,我們將第一個問題,客戶訂購產品不方便寫在「問題」裡,目前只有電話或傳真下單寫在「原因」裡,最後改善方式是建置購物網站,讓客戶可以線上訂購,寫在「新能力」裡,寫完第一個問題後,再將第二個問題寫進去,產品配送流程太長,是因為分工太細多人處理完才能配送,而新能力是,我們可以開發電子商務系統,將前後端資料可以自動整合,填完所有的問題後,最後產出的就是我們的能力表了。
如果已經知道問題的根本原因,就可以使用能力表簡單地整理出所需要的能力,接下來只要跟組織現有能力比較,就能清楚了解要新增的能力有哪些,新能力就可以藉由啟動新的專案來完成,針對真因來產生新專案,再也不會窮忙及做低價值的專案了!
這是小B,在一間上市不久的服裝設計公司擔任商業分析師,為了讓公司的購物網站使用更便利,老闆大E在跟小B討論接下來需要完善的功能。小B蒐集了一些想法,大概將出貨的流程整理告訴大E,沒想到大E說,小B你的方向錯了,我們應該要讓訂購步驟更加地簡化,還有檢視商品的地方,要讓消費者操作起來更流暢。
結束跟老闆大E的對話後,小B很失落的回到辦公室,主管小R看到小B很失落,就關心小B怎麼了,原來是小B聽不懂老闆大E想要什麼,主管小R就關心小B說 ,其實很多需求都是隱性的,光用蒐集跟整理是不夠的,這種時候,就要利用「引出需求技術」,把看不見的需求通通找出來!其中方法就可以使用腦力激盪、文件分析、焦點團體、訪談、觀察、雛形、問卷調查、促進研討會,這些都是用來引出需求的技術喔!像對老闆大E這個需求,可以仔細訪談他的想法,把流程圖畫給他看,再透過焦點團體與許多訂購流程的專家及代表性消費者開會,來逐步完善整個流程。很多時候,利害關係人對於想要的東西都沒有辦法好好表達,甚至根本搞不清楚自己要什麼,這時候就不能單純用「蒐集」的方式,而是必須靠許多技術「引出」需求,才能引導他們說出想法喔!
這是小B,小B是一間飾品網購公司的商業分析師,最近小B收到公司很多客戶抱怨的信件,客戶反應我們廣告8小時出貨,卻在10小時後才收到貨物,於是主管大E就請小B負責找出問題。
小B了解客戶抱怨問題後,產出了一份現況說明書給主管大E,其中文件分成問題、效應、衝擊三點,問題的內容寫,物流處理流程平均多了兩小時,效應就是造成客戶的抱怨,或是負評,最後的衝擊就是,處理負評需要額外的成本,而員工需要多一倍的時間處理外,還要再想其他辦法重新與客戶建立信任關係,找回商譽,主管大E看了小B的現況說明書後,就讚美小B說,小B不錯喔,這樣一來,這份現況說明書就可以當作決策者的參考依據呢!
理解問題後,商業分析師會草擬現況說明書,將需要解決的問題寫下來並且文件化,不但可以確保商業分析師及關鍵的利害關係人,對於問題有相同的理解,還可以避免彼此提出錯誤的解決方案,導致問題無法被解決或讓情況更糟糕。
這是小B,在3C產品公司裡擔任商業分析師,最近公司要舉辦一個新產品的活動展,某天,老闆大P說,我們正要辦的3C活動,其中漏了一個重要利害關係人提的需求,就是在活動中,需要一台大頭貼機器,小B很苦惱地回覆大P說,我已經緊急地聯絡展場人員、及機台外包廠商、及執行的相關團隊協助了,但是在想,下次要如何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大P回覆說,這樣子呀!那只要做好需求的追蹤就可以了。
需求的改變,本身是一個連動式的功能,我們可以使用需求追溯矩陣工具,定期做好過程中的監控,確認需求是不是都有被滿足,這樣就不會有任何的疏漏了,比如說,我們的專案名稱是,3C活動展,寫下專案的描述,我們會列出ID編號、需求描述、重要性,是否提出變更申請、變更內容、提出日期、審核日期、審核結果等相關項目,再將我們的內容放進需求追溯矩陣中,就會很清楚了!
追溯需求的好處就是能夠確保每個需求都可增加營運價值、滿足利害關係人並確認管理範疇,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工程,而需求追溯矩陣即是一種用以追溯產品需求的網格喔!
這是小B,是一家服飾品牌的商業分析師,因為公司的購物網站近期才剛增設完成,老闆大P請專案團隊監控網站是否有無問題。某天,小B在茶水間遇到客服A。客服A很無奈地說:今天又接到客戶抱怨電話了~已經是第三天處理這些客服,花了不少時間呢...
小B詢問說:大多是發生什麼樣的問題呢?客服A接著向小B反應客戶發生的問題。
客戶A:我上週訂的衣服你們又寄錯地址了
客戶B:一樣的東西你們要兩週才到貨,我朋友訂另一間隔天就到貨了
客戶C:怎麼收到的商品,但卻少一樣東西
小B聽到這些問題之後,馬上跟客服A說:我們來畫圖找出問題吧!
小B說:你看,畫出關連圖以後,就可以清楚看到,有最多箭頭出去的客戶無法透過網站下訂,是問題的主要根源。而有最多箭頭指向的因素造成物流流程拉長,是產生的結果,所以我們最近的客訴電話才會這麼多!
老闆大P經過茶水間聽到以上對話後,也稱讚小B:沒錯!小B利用關聯圖的概念非常正確喔,這樣我們就清楚知道問題的所在了!關聯圖將複雜與難以處理的問題視覺化,可以協助利害關係人了解產生問題的原因與結果,聚焦分析、找出問題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