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 大     

 本年度「藝大開門」方案的推動,以「學院展演推廣」「教研單位藝術體驗教育活動」兩項,
分別向學院、校內系所場館公開徵件,並透過公平、公正的審查機制完成徵選。

核心策略是持續打開本校藝術創作展演與教育研究資源,鼓勵移地展演並結合地方資源、共創在地藝術教育推廣機制,不管是將資源帶出大學、走入地方社區學校,或開放校園場館提供體驗學習,結合產官學界的力量,延續本校的藝術影響力,並連結臺灣地方的文化能量,讓大眾共享藝術專業教育,進而帶動臺灣整體永續藝術教育發展。

因應後疫情時代,藝術展演方式也隨之改變,以線上與實體混成學習辦理,本年度犇放計畫鼓勵校內學院、系所、專業場館的快育實驗性展演之優良成果,持續發展規劃,透過實體、線上進行展演與推廣活動,促其擴散。


辦理課程活動

110 場次

參與活動

15807 人次

本校師生投入

1123

校外合作單位

11

電 影 與 新 媒 體 推 廣 藝 術 教 育 計 畫

後 花 園 III - 科 技 與 音 樂 跨 域 實 驗 劇 場 計 畫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與新媒體藝術學系長年致力於各類型藝術展演活動,近年更積極尋求科技藝術創作與跨域合作的可能性。今年第三度執行後花園展演計畫,由兩系教授擔任核心指導團隊,帶領音樂系作曲組、演奏組與新媒系數十位學生們,從課程教學出發,透過工作坊、實作研發、創作統整、劇場排練等過程,以空間裝置與音樂演奏相互結合,透過器樂丶電聲與沈浸式立體聲場Ambisonics技術,詮釋不同情緒,將空間轉化成多重視角與感知蔓生交錯的花園。並首度於校外正式場館進行三場售票展演,建構超越既定框架、極具實驗與創新的「科技與音樂跨域實驗劇場」。

事 件 是 一 所 學 校:轉 型 中 的 藝 術 教 育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成立於1982年創校之初,今已邁入第四十年,展覽由美術學院策劃,重探美術學院的首個十年,以教學現場中所迸發的事件為切入點,集結了十七位美術學院初代教師自1982年至1992年間的作品與理論研究,從今日的視角再次勾勒過去臺灣藝術教育的生成脈絡。而其中的展覽計劃「在前衛外圍的莘莘學子:從1985年素描事件出發」,以重訪1985年的素描事件為引子,製造與當事人師生重逢的機會,並以事件臨摹的工作坊,嘗試藝術史與素描實驗性教學。 

關 渡 妖 言 文 學 祭 策 展、對 談、藝 術 行 動 計 畫

在北藝大關渡藝術節二十多年來持續開展的基礎上,思索人文學院基進「文」、「藝」跨域的能量貢獻,經過2021年下半年籌辦了第一屆「關渡妖言文學祭」 ,成效卓越,辦理活動的數月內吸引了數千名觀眾前來共襄盛舉。其中的「搖研惑眾音樂祭」活動,結合了當代文學小誌展與搖滾音樂社的展演,不僅活動當天有上千名藝文愛好者入場,活動影片經放上YouTube平台後,目前已有近十萬名觀影者,對於本校藝術特色推廣助益極大,大大拓展了「妖言文學祭」及藝術推廣計畫的特色。

2022年除了在本校延續辦理相關活動外,也將藝術推廣帶至校外,透過與校外單位合作的實踐,擴張跨區域的藝文推廣與效益。

動 畫 開 門

2022年動畫學系執行「動畫開門」計畫,邀請竹圍國小、台北市關渡國小、新北市思賢國小舉辦3場「動畫工作坊」,也於2022關渡國際動畫節期間,邀請台灣動畫導演王小棣、王登鈺、余聿;國際嘉賓Raimund Krumme、Michael Robinson;甲尚科技謝德全講師、著作權律師黃秀蘭等專業產業人士開講共舉行7場「動畫產業講座」。

藉由辦理開放的藝術教育活動,善盡藝術大學之社會責任與資源分享,文化培力啟蒙扎根。提倡動畫藝術教育資源推廣至社區,降低動畫教育資源差異。

雙 向 連 結.迎 向 頂 尖

       奠基於「藝大開門」的精神,舞蹈學院的【雙向連結.迎向頂尖】計畫,思考著如何深化本系年度展演教育成果,使其走入社會;當我們持續領航國際舞蹈教學,更需要在深耕細作與開創佈局上擘畫。

     我們希望藉由校外人士到校之深度參與,增加潛在表演藝術觀眾群的培養,讓觀眾從參與式的體驗中,進一步瞭解作品舞蹈表演藝術其背後意涵,深入 體察舞蹈表演之風貌,開發觀眾群對舞蹈表演藝術的支持。

永 續 展 演 平 台

本年度(111)「永續展演平台」藝術教育推廣計畫,關渡美術館將結合2022年關渡雙年展進行展覽教育推廣,針對此次國內首創「帶狀連結雙年展」的展覽概念衍伸至教育推廣活動中,邀請多位國際知名藝術家Francis Alÿs(比利時)、Lee Kit(香港)、Ayoung Kim(南韓)、饒愛琴與伊命.瑪法琉(臺灣)、阮英俊(越南) 透過「帶狀接力」的方式,針對展覽規劃相關的教育推廣活動,如計畫參與、講座、工作坊、 線上直播等推廣活動與校內師生及在地民眾交流,進行「國際—在地」連結的在地化關係建構。


十 二 光 年 星 空 相 遇 展 

一路上,12年持續不間斷與星星們,在北藝大這美麗的校園中相遇、相識,

在他們的世界裡,計算時間的方式也許與你我都不相同,

但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的彼此,隨著廣闊宇宙的光年流動,我們總能再次相會。 

服務學習讓我們懷著一顆開放的心,走出教室、琴房、畫室、劇場,

歡迎你們來到藝術友善校園,一同開啟藝術多元的可能與陪伴,成為「我們」。 

「自閉症譜系障礙」族群展現差異與特色

讓社會大眾學習接納與欣賞避免歧視與偏見

藝術無邊界讓藝術成為溝通的語言,永續藝術、社會實踐。

響 遏 行 雲.歷 史 迴 聲」老琵琶特展

本計畫始於2020年夏天,驚豔於這批由百樂琴苑收藏的樂器,並感嘆於屬於四相十三品形制的明清絲絃琵琶之樣貌與聲音已少見於當代,便決定要為這批樂器進行整理、拍攝與研究。歷經疫情與各種挑戰,【響遏行雲‧歷史迴聲—老琵琶特展】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傳統音樂學系與臺灣百樂琴苑的合作上展開。基於傳音系之於研究與保存傳統音樂、推廣與教育的教學宗旨,本次策展規劃有展覽乙場、音樂會乙場與兩場講座,以呈現這些珍貴樂器的樣貌與聲音,展開教學上的討論與對話,並提供愛樂者與大眾可以用更寬廣的角度來思考琵琶的聲音、音樂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