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風 化 雨.藝 術 永 續        

本方案預作為113年之特色規劃,整合師生課程的內容開發,教師課程帶領學生走入社會與地方,同時透過藝術推廣的平台搭建,將校內的藝術能量與社會文化做交換,而人才鏈結部分,更著力在本校創校40餘年所培養出眾多各地的人才,透過與校友藝術家及相關機構的合作,提供本校年輕藝術家見習與實習場域,共同投入雙方資源,期能更進一步擴大、深化支持本校校友在職涯領域的動能,建立培育藝術師資生、各地校友、駐地藝術家、開發藝術教育課程活動等合作機制。

本計畫以關渡雙年展做為跨領域實踐的場域及種子培育的培養皿,在執行內容的雙軌鋪陳與引導下,從藝術實踐與教育端建構「記憶」、「遺忘」、「」等計畫主題關鍵字,創造當代藝術表現形式與內涵上的多元理解。

本計畫所執行內容包含「三次哀悼練習─許哲瑜個展」、「空熵:作為『化潛殖』的宇宙演化敘事」聯展與「首爾乍現—白鉉眞初心展」,透過展覽策畫,體現關美館對當代社會、哲學、學術領域趨勢議題的持續關注,從而擴大社會藝術的資源網絡。

2023年舞蹈學院的藝大開門活動,強調藉由舞蹈教育的深耕及推廣,全面提升舞蹈人的專業素養及分享量能。透過年度展演【爍動MOVE】特邀的國內外著名藝術家作品,本院學生得以深入學習引領當代舞壇風潮之大師作品,包括英國編舞大師侯非胥・謝克特之《In your rooms》。在兩場主活動與配搭課程的引領下,學生們將相關知能運用到對外舞蹈工作坊的設計與執行,與數百位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互動,為更多受眾帶來了豐富的藝術創作與動身經驗。這些活動的安排與課程的設計實施,展現了本院對於舞蹈藝術教育的深刻理解與承諾,致力於培養下一代,能夠帶著藝術出走和分享的舞蹈人。

2023公司田溪微型藝術祭活動包含音樂表演、藝術市集,由15位藝術家以公司田溪流域的環境與歷史及文化為創作題材。作品位於淡水公八公園、公司田溪流域至出海口沙灘展出,並邀請長期關注淡水自然環境工作者舉辦講座及走讀,連結一般民眾與當地社區文史研究者,重新認識淡水公司田溪流域。並透過藝術家工作坊共同創作的成果,提供空間讓地區民眾能夠與藝術拉近距離,讓地方居民能夠參與藝術創作的過程,共構流域美學藝術啟動計畫。期待透過學習、溝通、創作等互動,拉近藝術與地方的關係,共創出學校、社區、雲端與生態流域美學的藝術創造。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走入人群,擬將動畫藝術的活潑有趣帶給民眾,期望藉由國際動畫影展巡迴放映、動畫工作坊以及動畫產業講座,邀請民眾體驗藝術之美,培養參與藝文活動習慣及鑑賞能力,提升美感素養。

「為下一代織寫:跨越國界的工藝實踐」計畫,源自於幾年來與荷蘭國際亞洲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及多位工藝實踐者的共同關心和合作累積-工藝,不僅僅是群體文化藝術的表現,工藝實踐更足以作為知識的主體,以及更具人本關懷的知識啟蒙。多年來,透過課程、工作坊、展覽、研究計畫等各種合作,我們希望工藝能夠開啟不一樣的教育路徑。


同時計畫以染織工藝為主題,秉持著以工藝實踐者出發的真切關心,今年邀請荷蘭國際亞洲研究中心「跨越人文學」計畫合作成員共同授課,包含來自印度、迦納、布吉納法索、荷蘭、日本、泰國、臺灣等Indigo議題。


我們到屏東排灣族古樓部落的許春美藝師工作室進行田野學習。我們向許老師學織,同時也學習排灣族織寫在布上的生存和生命知識-身而為人,如何與所處的土地、與人同生,不僅是排灣人,也是這個容易忘卻真實觸感的當代的深刻教育課題。Indigo曾經是排灣族衣著常見的顏色之一,透過Indigo,也將再一次銜接工藝教育的關心。


從臺灣到迦納,深入田野,以藍會友,全球視野。與非洲迦納大學、荷蘭國際亞洲研究中心「跨域人文學計畫團隊」(Humanities across borders, IIAS)合作至迦納進行移地田野工作坊。引介師生親身認識全球南方與各地藍染課題,透過移地學習及工藝主題突破現有南北知識階層的限制,擴大國際視野並增進教學合作。

以音樂為軸,透過田野調查、課程開發、藝術推廣、人才鏈結等面向,整合並應用音樂編創、聲音設計、錄音製作的三大核心專業領域,並以深耕於宜蘭縣礁溪鄉百年以上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礁溪教會為主要合作夥伴,舉辦<響。禱> This is the Land-三方零時距遊走音樂會,透過特色空間的運用,引領觀眾隨聲響的引導環繞遊走於定性的場域空間,如同進入一座乘載人類集體精神的微型方舟宇宙。

本計畫以傳統音樂學系碩士班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I」課程為發端,分析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良好實踐範例名錄」(the Register of good safeguarding practices)的成功個案,以師生最熟悉的「北管」在宜蘭縣羅東鎮進行理論實驗,並與羅東福蘭社合作,希望喚回長輩對北管的記憶,讓青少年、兒童認識北管,點燃羅東北管復振的火苗。

此外,為了讓校友與在校生可以有交流的機會,並且展開與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合作,我們安排在宜蘭傳藝園區舉行古琴、琵琶與花道的跨界展演,並且安排南管、北管的音樂會與工作坊。再者,為使大眾能夠更加了解傳統音樂與戲曲,本計畫借用MIT學程錄音室錄製相關節目,以本系老師與校友為主訪者,從節目一開始帶入各式傳統音樂的聲音,順勢了解該聲音的背景、如何欣賞等,也從受訪者闡述其學習、專業歷程,

本計畫以三堂課程單元、兩場工作坊、五場講座,及一場走讀暨展演活動,學習如何從零發展出第一屆屬於石碇的藝術祭。其辦理活動之目的在於培育學生實作能力,同時重視場域永續及陪伴社區發展,將藝術力量引入石碇十八重溪社區,協助該社區推動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

《螢火蟲復藝祭》主要包含三項,「美學餐桌體驗」設計獨具當地飲食特色的美學餐桌,融合藝術和美食,打造五感豐富體驗;舉辦富有當地人文特色的「論壇及工作坊」,促進社區內外交流,讓更多人認識十八重溪之生態與當地文化元素;「導覽走讀」認識當地歷史與石碇生態系,培養學生完成導覽教材,與倡導生態永續之重要性。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