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願景與目標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以下簡稱本校或北藝大)即將迎向創校40周年,自創校以來致力於傳統與現代、在地與國際的交融並蓄,掌握社會脈動及國際潮流,深化專業藝術教育,整合理論與實踐、創作與展演、藝術與科技等多元面向,強調跨領域合作激盪,秉持教育公共性也肩負大學社會責任,不斷追求卓越、創新與成長,至今累積豐沛成果及能量。透過豐富的藝術教育資源,結合各項產官學合作計畫的執行,透過教育部補助藝術校院辦理推廣藝術教育計畫經費,於2017-2020年執行「北藝大『創新·移動·藝術節』學校發展特色計畫」,深化展演、創作、教學與研究的能量,豐富的展演內容,讓藝術與文化資源深入在地社區,致力打造北藝大的品牌化,不但兼具城市、文化、產業面向,推動全民美育生活化、優質化及普及化,讓美感藝術教育不僅僅只停留在學校內,更實踐於社會之中,讓藝術深入全民生活、參與社會,並擴延至跨領域與跨國的藝術平臺,成功打造國際級藝術饗宴。本校108-112學年度中程校務發展計畫,將持續在藝術行動中反思全球脈絡下的群我關係,追求自我突破、實踐在地關懷、對應國家發展政策、並鏈結國際,翻轉出更具前瞻性的藝術教學模式。

      「北藝大犇放-推廣藝術教育計畫」(以下簡稱: 北藝大犇放計畫) ,以「犇放」為理念規劃。『犇』(音:同奔),代表年輕、冒險、無畏、強大的生命動能與群體力量;『放』,則代表本校期許師生、各教學單位及專業場館,能在高度競爭的全球脈絡下,無畏地迎向未知、走進地方、偏鄉、不同的場域,透過創作展演與教育推廣,探尋藝術的永續價值,得到自我價值的肯定和提升,讓展演者和觀眾都可以Have Fun!

       北藝大重視年輕藝術學習者的自主學習精神,及跨域整合藝術創作能力的培養;亦期許教師的共學與跨域協作,期透過「北藝大犇放計畫」的支持,結合校內各類型跨領域藝科融合,與創新育成相關教育課程規劃,建立師生跨域團隊合作的激勵機制。整合校內教學單位及專業場館,以優質的藝術教育資源,提供學生從學習到創作、從創作到創業的多元職涯發展與實踐場域,並強化藝術與科技整合的創新加值應用,共構師生共創的藝術實踐舞台。

       北藝大亦持續支持師生走出校園,透過展演及創新課程教學的場域實踐與行動,積極與所處環境對話,與地方、社區及多元場域連結,將教學、創作、研究能量轉化為結合在地特色的展演實踐,透過校友連結,建立北藝大藝術教育基地,實踐藝術帶動地方創生的理念。擴大民眾生活美感及藝術參與經驗,達到共生、共創、共好、共榮的藝術教育推廣目標,為國家文化創意產業注入活水。


計畫執行策略


          「北藝大犇放-推廣藝術教育計畫」(簡稱:北藝大犇放計畫)期打造多元面向的藝術教育方案,透過跨領域整合,強化產學合作及區域連結、提升並轉化藝術價值,以三大策略方案,形塑藝術人才培育及推廣藝術教育的創新模式:

藝大平台:提供學生自主提案、激勵學生發展跨領域創作及創新創業的實戰平台;同時,透過與校友藝術家及相關機構的產學合作,提供本校年輕藝術家見習與實習場域,期能更進一步擴大、深化本校支持學生創業的育成動能。

藝大開門:透過校內專業場館的開放,將展演製作過程設計為體驗教育現場,由師生共同擔任藝術教育領航員,創造學生及民眾互動及共同參與藝術的機會,培養民眾參與藝文活動的習慣及鑑賞能力,深度體驗藝術生活的美好。

藝術實踐:強化藝術大學與地方、社區及校外專業場館的合作,推廣展演創作成果、分享國際藝術資源,與地方合作建立特色藝術基地,並透過校友串聯,將藝術教育資源分享至臺灣各地,挹注藝術創新動能。 


計畫執行架構

2021年計畫執行方案

提供學生自主提案
激勵學生發展跨領域創作
及創新創業的實戰平台

跨域、跨國、跨文化、跨媒體的教學
成果導入具影響力的外部實踐場域
強化對外網路連結

邀請民眾走進北藝大校園體驗臺前幕後專業藝術達到藝術種子師資和全民每感雙向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