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公路

E 121°51'34”N 24°35'20”

蘇南公路鳥瞰蘇澳港

蘇南公路是連接蘇澳與南方澳,沿著砲台山山麓建造的一條公路,全長2000公尺,是由(台2戊線)1,300公尺、及(台9線)700公尺所組成的一條超級迷你公路,其中(台9線)的700公尺又與蘇花公路重疊,但蘇南公路儘管只是短短2公里長,卻是早期南方澳對外連絡唯一的道路,當時南方澳因漁業非常發達,外地人大量湧入南方澳討生活,使得南方澳人口數一度逼近三萬,往來車輛穿梭於彎延的蘇南公路上,又有誰留意那山海交織的美景,但如今因蘇澳港內新開闢的聯外道路,又有誰還記得曾經車水馬龍的蘇南公路。

說到蘇南公路,那也一定要介紹一下蘇花公路,蘇花公路北起蘇澳砲台山,南訖花蓮南埔,於1874年清帝國因防務肇建當時稱為「北路」,日治時代1916年重新建造,當時稱為「東海徒步道」,直到1925年東海徒步道才大致完工,全長約119.8公里。1927年因交通運輸的考量,又重新改建為公路交通系統,於1932年5月全線完工,稱為「臨海道路」全長121.2公里。但公路運輸早在1931年尚未完工就由當時的「東海自動車運輸株式會社」經營交通運輸。光復後改稱為「蘇花公路」,最窄的路面寬度僅有3.5公尺,緊鄰著多處斷崖相當險峻。1980年代開始逐步拓寬,到1990年才開放雙線通車。

1931蘇花公路上公車-東海自動車運輸株式會社

蘇南公路從舊管制站分為蘇澳段與南方澳段,蘇澳段坡度較大,是早期機動車未普遍時,大夥公認的好漢坡,如有人騎舊式鐵馬能一氣呵成越過好漢坡,定能成為佳話。早期南方澳的民生物資也是從蘇南公路的好漢坡,一車一車的送進南方澳,只不過當初用的是牛車或手推車,想想當時,那竟是台灣人最快樂的時光。如今家家戶戶都有車子,又有誰願意像從前一樣去挑戰蘇南公路的好漢坡。

管制站已經不再管制

1932從蘇澳砲台山鳥瞰「臨海道路」管制站

今日的蘇南公路不再是交通運輸的要道,取而代之的是人們運動、休憩、健身的場所,沿路看見人們有健走、有慢跑、有散步或騎車,彷彿人們又找回那消失已久的快樂。不說大夥還真的不知道,蘇南公路的周遭竟有八間廟宇、一間教堂與神社遺址、兩座公園、兩處觀景台,走在其中真有「山中小徑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讓人處處驚艷,無論是遠山近水,港內進出的船隻,山下往來的車陣,那晨曦、黃昏、夜夜,日月星辰、藍天白雲、午後小雨、鳥語..花香..船笛..山嵐..對奕..歡笑聲,總能讓人輕易的走入畫境。

蘇南公路 與 運動步道

蘇南公路上眾多廟宇中,其中有一間金龍寺位於南方澳第三漁港西側的山坡上,景觀十分優美,每日晨昏都有許多居民在此運動,寺裡供奉的千手千眼觀音石像,是1921年來自日本的三十三觀音之一。日據時代祂被奉置於現址的路邊,庇祐著往來蘇南公路的萬千黎民。後來地方人士因道路拓寬,鳩資覓地於旁邊現址建廟安奉,但因此處腹地不大又地處懸崖,所能擴建的範圍僅限於此,不過週遭優美的景觀,一點也不減以鐵皮搭建廟宇的優雅。廟前崖邊的大雀榕,是南方澳境內最大的一棵樹,盤根踞峭壁之上,好似南方澳大門的迎客老樹,是居民三五好友泡茶聊天的首選之地。

廖大瑋 著

蘇南公路旁-金龍寺

熱門景點

超夯亮點 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