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澳大橋

E 121°52'08” N 24°35'09”

宜蘭縣南方澳漁港位於蘇澳鎮東南方之蘇澳灣內,為本省三大漁港之一,並為東部遠洋漁港重要基地。南方澳漁港三面環山,北側緊臨蘇澳商港,因此,台灣省漁業局、交通處及宜蘭縣政府乃計畫於漁港北側闢建新碼碩,以解決大型漁船停泊問題。南方澳漁港與東側豆腐岬地區,原有一座五跨預力混凝土橋樑,在地人稱為(駝背橋),跨越漁港航道上方,為兩地交通縮短距離:惟該橋樑老舊,橋墩間跨距不夠寬、橋樑至海面淨高均很狹小,大型漁船無法通行。宜蘭縣政府針對南方澳漁港之長遠發展,於第三漁港外側進出航道上方規劃設計一座跨漁港航道拱型鋼橋,取代舊有駝背橋,以解決大型漁船無法通行之困擾,提昇南方澳漁港發展競爭力。造型優美之拱型鋼橋,除作為豆腐岬及漁港北側新建碼頭對外連絡之捷徑,與現有環港道路形成環狀網路,促進漁港之整體發展。更增添南方澳漁港一特殊景觀。

南方澳大橋,(1996年1月27日開工1998年6月20日完工)於1998年6月21日落成通車,是當時全球第二座雙叉單拱吊橋,第一座是巴爾克塔橋位在西班牙塞維利亞市(由西班牙設計師:馬可士.J.潘塔萊昂.普列托設計,於1992完工)。第二座是南方澳大橋,是委託奧地利工程師仿製巴爾克塔橋設計而成,全部採用耐候性、高強度鋼鑄造而成,此特殊設計是因應南方澳的特殊環境(颱風)主橋面長140公尺、寬15公尺、淨高18.5公尺,橋拱距海平面47.5公尺,加上引橋,全長797公尺。這座拱橋,航道上沒有橋墩,繞行(駁岸腳)東側,進入豆腐岬,解決了漁船進出港瓶頸與陸上交通,也再一次改變了南方澳地貌,再度串連起南方澳東西兩岸的交通。

南方澳大橋VS 西班牙巴爾克塔橋

南方澳大橋,橋上可眺望三港(軍港、商港、漁港)船隻進出之美景,更可以體驗海風帶給人的幻想。南方澳大橋雙叉單拱的獨特雄偉造型,以成為蘇澳地區的新地標。除交通需求之外,將來更是觀光遊憩的新據點。南方澳大橋設計觀點,是以〝海之旅〞為設計主題。取材自與海關連之波浪、魚、蝦、貝等元素,透過抽象,變形及藝術化,運用在橋的相關設施上使本橋變化萬千,夜晚燈光照明運用上,之前夜間設有白色投射燈光以增加大橋主體的亮點,更於2009年9月30日將原有白色投射燈光改為七彩變幻投射燈來凸顯設計理念,這也讓第一次接觸到南方澳大橋的人,充滿著趣味與想像,有如一首「海的世界」交響曲,大橋也因此成為南方澳的新地標。

廖大瑋 著

熱門景點

超夯亮點 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