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節慶

龜山人供奉的「田都元帥」-漢聖宮

漢聖宮在南方澳算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廟宇,論規模也不算小,只是發展過程家族色彩偏重,信徒不若南方澳其他廟宇的廣泛。其起源來自一個龜山島移居南方澳的家族。

話說日據時代,頭城的武營里就有人供奉開蘭時期迎自唐山的「田都元帥」為宅裡的守護神,當時的廟宇不多,歷史稍久或靈感顯赫的家神,間或也變成地方百姓就近的精神依靠。而那時候的「田都元帥」透過乩童指派的藥方十分靈驗,靠近頭城的龜山島因醫療設備簡陋,因此信靠「田都元帥」的龜山島民很多。莊傳生是個龜山島人,光復前就移居南方澳作雜貨生意,更早之前曾在頭城住過幾年,武營里供奉「田都元帥」的人家正是他的母舅。移居南方澳期間,每遇有事要請示神意,總是要長途跋涉回到頭城,因此,台灣光復那年便自其頭城武營里的母舅家中刈香分靈到南方澳奉祀,沒幾年便組成了一個16人的神明會,每年輪流擔任爐主奉祀神尊,此後近二十年間,「田都元帥」一直是供奉於私人宅第的守護神,只是靈驗頻傳,鄰近百姓前來祈求平安、解厄的也不乏其人。

莊傳生先生在「神明」的護佑下不但自己生意興隆,事業成功,其弟莊傳枝在南方澳開設維修製造船機的「喜生鐵工廠」也是當地首屈一指的規模,整個家族可說是枝繁葉茂。民國五十年代的南方澳漁冬好,全省各地的漁民都湧向這裡,最多時,南方澳這塊兩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曾居住二萬五年人左右,號稱當時世界人口密度第一,不止漁業發展,也是南方澳廟宇事業最蓬勃的年代,民國五十一年,南成里的文化巷創立了一個小「王公廟」(鎮安廟),同一里內的新化巷也創立了一間「仙公廟」(南仙宮),於是莊傳生為了感念神明的庇佑,也搭上這班廟宇開發的列車,於民國五十二年,在「仙公廟」的稍下側闢山創建了這間地方人稱為「二元帥廟」的漢聖宮,同時新塑神尊。民國五十三年的農曆九月十九日舉行安座及落成大典。南成里一下子增添了兩間廟宇,變得熱鬧非凡。尤其「漢聖宮」成立初期,秉持著過去的傳統,亦有乩童為人消災解難的行為。當時的乩童名為「陳連壽」,是個不太識字的漁夫,可是一旦神明附身後,不但會吟詩,還會寫字開藥單,神奇的是「田都元帥」透過乩童派出的藥單還真的十分靈驗,於是口耳相傳,近悅遠來,「漢聖宮」也因而名噪一時。

綜觀全省供奉「田都元帥」的廟宇不多,「漢聖宮」也少與其他各地的廟宇交流,後來隨著老乩童的去世,神跡無從依附展現,聲名便逐漸沈寂。現在除了每年農曆六月十一日主神的聖誕千秋有演戲酬神之外,幾乎沒有其他廟會活動。你如果問南方澳在地人「漢聖宮」為何廟,可能有人不知道,但如果說到「二元帥廟」,大家多少都還能記得當年「田都元帥」神跡顯赫的那段歲月呢!

2003.06.01~07.26 南方澳文史館 廖大慶 著

南方澳文史

超夯亮點 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