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埤灣

E 121°52'14” N 24°34'38”

南方澳內埤海灣

南方澳內埤灣-汎指的是現在南方澳第二漁港及其土堤外的礫石海灘,其實南方澳在建港以前,曾經擁有「外埤」與「內埤仔」兩座潟湖,是當時南方澳居民主要淡水來源之一,於1923年6月29日「外埤」被開挖建成第一漁港,之後「內埤仔」也因為南方澳漁船數量不斷增加、船席大量不足下,於1959年3月8日將「內埤仔」開挖建成為第二漁港,俗稱內埤仔漁港,當時把「內埤仔」周遭挖出來的沙土,直接移去加高外側海堤,以防止因颱風所造成的海水倒灌、被加高的海堤,同時也為港內漁船提供了更有效的避風。早期當地人稱「內埤仔」的礫石海灘為「內埤灣」海灘(閩南語:內埤仔海沙埔),曾幾何時也不知道是誰幫它取了一個既美麗又浪漫的新名字「情人灣」。「情人灣」顧名思義就是情人約會的好地方,沙灘上不難發現成雙成對的情侶散步沙灘上,他們來此尋找一輩子的幸福,傳說:「情侶們在情人灣如能看見蝙蝠,就一定能求得幸福的好姻緣」,小編也曾來此尋找蝙蝠,但苦尋不著,卻發現內埤灣的南邊,山脈的盡頭有座看似蝙蝠的小山,南方澳人叫它為「蝙蝠山」(烏岩角),站在「情人灣」的沙灘上,只要望著它,用雙手摀住耳朵您就能聽見幸福的召喚,或許它就是傳說中的幸福吧。「情人灣」這場景也是多數結婚新人們,拍外景時首選的地方,在此地方看著新郎新娘指著蝙蝠山,說出那海枯石爛的誓言,小編心中竟然也興起了,為一對對佳偶祝福的念頭。

南方澳人叫「烏岩角」為(蝙蝠山)。

現在內埤灣海堤上的北濱二村,住著一群來自北方澳的居民,當初1974年政府執行「龍淵計劃」,要在北方澳建造蘇澳軍港,所以把住在北方澳的居民,集體遷村移來南方澳,並分為北濱一村跟北濱二村,北濱一村安置在南安國小舊校地上,北濱二村安置於內埤灣海堤上,北濱二村的居民非常團結又有創意,在自己的聚落內,建立了北濱公園,公園是居民們花了很多心血,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慢慢建造出來的做品,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利用空閒的時候,去海灘上找各式各樣的小石頭、加上水泥跟砂,做成非常有漁村味道的「石板漁畫」,這些從小就住在北方澳漁村長大的居民、大多數是以討海為生,各個都是捕魚高手,有些人捕魚都超過四五十年以上,他們憑著記憶把一生所捕過的海中生物,一一呈現在「石板漁畫」上,在加上周遭有關漁村的點點滴滴,嚴格來說北濱公園其實就是一座討海文化公園,它直接記錄著南方澳與北方澳的討海生活與文化。

南方澳第二漁港、北濱二村、內埤海灣-攝於南方澳觀景台

講到「內埤灣」海灘,就一定要介紹兩個比較特別的地方,第一個特別是:此地海灘有出一種片狀板岩的黑色石頭,形狀有如手掌般,一片一片的叫作「鑲金黑頁岩」,其實在台灣很多地方都看得到「黑頁岩」,可是「鑲金黑頁岩」只有在「內埤灣」才有,主要重點是黑頁岩上面所鑲的黃金,是一種叫作二硫化亞鐵的「黃鐵礦」,這種金屬礦其顏色為淡金黃色,容易讓人以為是黃金,故有「愚人金」之稱,據說是觀世音菩薩,想試探眾生是否有貪念,才故意把999片的「鑲金黑頁岩」放在此地海灘,觀世音菩薩如看見有人尋得「鑲金黑頁岩」後,又放回原地,觀世音菩薩見此人不起貪心的念頭,定施福報於此人,如觀世音菩薩見貪心的人則反之,因此「內埤灣」海灘上的「鑲金黑頁岩」從未被任何人帶走,還一直留在「清風亭」下方的沙灘上。另一個特別是:特殊的地理景觀「沙頸岬」,這是國內外都非常少見的地理景觀,它是由「陸連島(筆架山)」與「連島沙洲(內埤灣海灘)」所構成的「沙頸岬Tombolo」地形,其中這「連島沙洲(內埤灣海灘)」它是由礫石所形成的礫石海灘,走在海灘上腳底非常的舒服,就像在做腳底按摩一樣。它有別於台灣西部沿海的沙灘,大都是由比較細的沙組成的沙灘,走起來比較平坦,比較沒有腳底按摩的感覺,而台灣東部花蓮及東南部台東的海灘,大都是比較大的卵石組成的卵石海灘,走起來比較不舒服。但也因為「內埤灣」海灘是礫石海灘,所以海面下地形,比較容易形成不確定的險降坡,也因此常有不知情的遊客,在淺水區戲水,走著走著一不小心,就直接跌入非常危險的深水區,所以小編在此呼籲大眾,千萬別下海玩水,以免發生危險。

廖大瑋 著

熱門景點

超夯亮點 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