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製歷程-200912

時間已進入2009年的最後一個月了,從起心動念要製作磁動機以來,也近半年。看來這是條漫漫長路,需要長期奮鬥,所以將網頁標題也改成日期做標記了。另外,研究的目標也延伸到不同的裝置,所以將此紀錄移到 free energy 的目錄下。

2009/12/31 (四)

瘋狂的人,不只有我 :) !! 在 google search 輸入 "飛輪 儲能",就看到這個網頁,http://www.wretch.cc/blog/gpower39213/8616958 (飛輪儲能發電系統),製作成本不小吧,真是異想天開啊,由影片看起來好像結果不怎麼理想吧,大家加油啊!!!

2009/12/30 (三)

最後決定使用 xcircuit 來畫電路,雖然UI不怎麼跟得上時代,使用上不怎麼直覺,但比較少限制,而且輸出的圖比較不會走樣,所以選擇它。

終於,開始製作commutator的電路了。但烙鐵老了,或瓦數太小,焊得不是很順。而且沒有較粗的單心線,手邊只有粗的漆包線,所以也花了不少時間將漆包線去皮。最後,測試成功,用燈泡來代替線圈作測試,當磁鐵靠近hall ic時,燈就亮了,哇,真是太棒了。

有了 bipolar 的 commutator,接下來就要把 unipolar 的 adams motor 改成 bipolar,看看效率會不會更高些,會不會轉得更快,電流又更低。嗯,其實,轉速變快,因為電感的特性和 bemf,電流一定會變低的啦。

2009/12/29 (二)

昨晚用 function generator 測試線圈的一些關於 transformer 的一些特性,證實了一些想法的錯誤。pick-up coil 的電壓,只和磁通量的變化有關,與固定的磁場無關。在鐵心加上固定磁場,只會讓線圈變成嗡嗡叫的惱人東西。

搞了半天,直到昨晚才知道自己的示波器要怎麼調探棒的倍率。

今天試用Linux下的QCAD、gEDA,用 QCAD 來畫機構,而 gEDA 則是畫線路。要用對的工具來做對的事,不然會事倍工半。雖然它們各有優缺點,但都還適用其領域。DIA只能用來畫流程圖,無法畫出精確的尺寸。inkscape可以有較精確的尺寸,但仍不適於畫機械圖。gEDA則只是用來畫抽象的電路,完全不管尺寸。

2009/12/28 (一)

bloch wall generator,http://www.overunity.com/index.php?topic=6759.0,http://community-2.webtv.net/@HH!58!7B!CC828678B860/SkyVessel/MagneticNeutral/

2009/12/25 (五)

之前看到一個宣稱可以回充,自給自足的馬達,其網址為 http://twmtec.com/,也找到其專利申請案 Appl. No.: 11/891,744,Pub. No.: US 2008/0143206 A1。

driving coil 和 pick-up coil 繞在同一個 core 上,基本上就是一個 transformer,但並非封閉的磁路,效率可能不高。變壓器是透過 emf 的原理傳遞能量,而磁鐵的介入,增強 emf 的作用,因此可以使輸出高於輸入。以上純屬揣測,但有了專利的揭露,就可以參考其作法了。

嗯,申請專利,基本上是把雙面刃,申請之後,就是公開給別人抄,不申請,那風險更高。

2009/12/24 (四)

最近迷上CNC雕刻機,網路上可以找到約2萬的小型機,但是也不曉得買來真的有用嗎,似乎應該適可而止,不能亂花錢了。隨著馬達的製作,工具越來越多,是可以自己動手做一些東西,但有些東西還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工具,就是弄不出來,要準備工具,又是一大筆錢。而且,就算設備有了,也不一定有製作的技術。

嗯,要花2萬買機器設備,正在念機工科的小孩倒是有不同的意見,認為該換部液晶電視。機器可能使用率不高,電視卻可以天天看。還真的似乎有理呢!!

2009/12/22 (二)

不知不覺中,已經把心力都集中在 Adams Motor 的製作上,其實以 (磁+電) 為基礎的馬達原理都差不多。有時看著先前製作的 fuelless engine,覺得那真是高成本的製作,若是先由Adams Motor入手,會不會好多了。不過,這些經驗對我來說都是很值得的。

昨天去買了一堆零件回來,打算做線圈的控制電路。因為買錯了一個電晶體,無法動手。也因為這個挫折,讓我再靜下心來了解Hall IC,才知道原來所為的uni-polar 的 Hall IC是會判別磁場的N/S,而驅動HD的磁頭的線性馬達的強力磁鐵,它的同一平面的一端是N,另一端是S,這樣的磁鐵是我原先想找來做另一個實驗的,真是一個意外的收穫。

2009/12/17 (四)

線圈繞好了,用雙面膠將磁鐵黏在碟盤上,接上磁簧開關,再接上power supply。電源開啟,馬達是會轉,但不很理想。因為線圈是用手拿的,很難控制位置,太近,一下就吸住磁鐵,太遠,轉子都不動。有一陣子轉得還蠻快的。後來看磁簧開關的火花蠻大的,併個二極體當bemf的迴路,但是不久,似乎磁簧開關就燒掉了:(

2009/12/16 (三)

開始動手用舊HD作 Adams Motor,線圈是繞在壁虎 (釘牆壁用的) 的外鞘。

2009/12/15 (二)

一直在想,Adams Motor的磁鐵都是相同極性向外或向內,為何不像一般馬達一樣,N與S交錯呢。推測如此做的目的是,commutator 的設計會變得簡單,只要ON/OFF即可,不用交換電源的極性。另外,磁鐵的個數不會受限,而且不拘偶數或奇數。若N/S交錯,是否在推開相對的磁鐵的同時,也可以吸另一個磁鐵,這樣是否會有更高的效率呢? 不過,那磁極數就只能是 2 或 6 或 10 了呢! 每往上一級要多4個磁極。

Mike Modded Bedini Cole Window Motor Free Energy And OverunityBedini-Cole Window Motor Electric motor runs without draining batteries!!!OS:Modified Bedini Cole Window Motorhttp://www.overunity.com/index.php/topic,1988.0.html,用電容來存放產生的電荷,看是否可以持續運轉,就可以知道output是否大於input了,看起來,是的。

http://www.fight-4-truth.com/Schematics.html,一個很多很多資訊的網頁。

2009/12/14 (一)

這幾天,想著是否真的有輸出功率多於輸入功率的 Over-Unity 的裝置。Adams Motor 可能嗎? 直到目前,在網路上搜尋的結果仍沒有肯定的答案。不過,今天倒又是找到另一個要花錢買的文件,還兼賣套件。文件差不多是 US$50-,套件要US$320-。很幸運的,在網路上有機會一窺它賣的文件,嗯,算是我買的那個 Fuelless Engine 的玩具版。不過,我要是先知道這個文件,就可省下花了許多錢和功夫的製作,只要做個小型的裝置,就可以得到目前的結果,確定是不是可行了。

喔,對了,忘了說那個套件的名字,叫做 Keppe Motor。到目前的心得是,Over-Unity 還不確定是否有希望,倒是已經看到很多人靠它賺錢了。Adams Motor 也有賣套件喔! 當然,在文件內容會強調的是教育功能,DIY的樂趣,或是馬達效率,都沒有明白宣稱over unity,那只是自己聯想的。

2009/12/09 (三)

把Romag Generator的資料整理在自己的網站。在整理的時候,有種強烈的感覺,好像新時代的資訊,不是人間的東西。後來再讀提供該文件的網站的其他文章,證實我的感覺是對的。邊看邊翻成中文,覺得當中有太多目前無法掌握的技術,還是先回來研究Hoptoad的文章吧,起碼是可以弄出一些會動的東西來。

根據 magneticenergy 的說法,未來,目前的電學將不再適用。那現在何必如此認真的研究Overunity的裝置呢,到時不是都沒用了嗎?另外,那網站提供的技術,也是遠遠超過當作個人興趣的範圍,先不要想太多了。

2009/12/07 (一)

關於 Adams Motor 的資訊還不少,似乎可以說是熱門。無意中看到 Hoptoad的文章,不只是清楚的描述 Adams Motor 的實驗和原理,而且其中有關 "Lenz's Law" 的奇異現象,頗吸引我的注意。就是發電機的負載越大,反而轉得越快。這和網站上賣的 Magniwork 的文件所描述的裝置似乎有所關聯之處。其實 Magniwork 的裝置就是網路上可找到的 Mini-Romag generator,因為它可以不靠輸入電源自行轉動,一般人覺得它是騙人的。但從 Hoptoad的文章來看,似乎是有可能的。

2009/12/03 (四)

一直在思考 "flywheel energy storage",不禁想起過去曾經買過一個 "腕力球",那真是一個天才的發明,起動到一個轉速之後,只要轉動手腕,就可以持續轉動,甚至越轉越快。若是以磁動機來帶動它,那是不是只要很小的輸入就可以維持高速運轉呢!?

行動,跑去羽球用品社買一個腕力球。

2009/12/01 (二)

開始研讀 Adams Motor,似乎可行,但未實作過,一切都是未知數。